靈命日糧:同在一艘船上

讀經:馬太福音8章23-27節 

當遊輪駛進了港口,乘客們都以最快的速度離開。因為過去幾天,遊輪上突然爆發病毒感染,使數百人患病,顯然他們已經無法忍受了。一名乘客在上岸時接受訪問,他最後說:「其實我並不是故意要抱怨,我的意思是說,我知道每一個人都同在一艘船上。」他不經意的言談,卻語帶雙關,讓記者不禁莞爾。

在馬太福音8章,我們看到不同的航行旅程 (23-27節)。耶穌上了船,門徒跟著祂 (23節),然後海上起了巨大的風浪,門徒害怕喪失生命,就搖醒睡著的耶穌,他們以為耶穌沒有察覺海面上的危機。

耶穌親自與門徒同在一艘船上,祂並不擔心海上的風浪。祂是全能的造物主,祂不害怕任何風暴。於是祂起來,斥責風和海,風和海就大大的平靜了 (26節)。

但是我們並非全能,而且我們人性天生容易擔憂害怕, [....]

搖櫓十里 邀主登船

作者:圓圓,北京
lighthouse-116524_590
「門徒就喜歡接祂上船,船立時到了他們所要去的地方。」(約翰福音6章21節)

記得很多年前,一首流行歌曲可謂紅極一時。其中三句歌詞是這樣寫的:「濤聲依舊,不見當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樣重複昨天的故事?這一張舊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這幾句話帶著一絲對過往回憶的憂傷和惋惜,又有著對世事無常,時間流逝的無奈與無助。

聖經中有一段經文記述耶穌登船的事,是上帝激勵我們的美好啟示。

「到了晚上,祂的門徒下海邊去,上了船,要過海往迦百農去。天已經黑了,耶穌還沒有來到他們那裡。忽然狂風大作,海就翻騰起來。門徒搖櫓約行了十裡多路,看見耶穌在海面上走,漸漸近了船,他們就害怕。耶穌對他們說:『是我,不要怕!』門徒就喜歡接祂上船,船立時到了他們所要去的地方。」(約翰福音6章16-21節)

我們都像是門徒,心中有個迦百農——那個要抵達的目標或是目的地。這個目標可能是工作,婚姻,或是在服事中建立事工。我們上了船,按著自己的方式搖櫓划船,要努力達到這個目的地。我們搖啊搖啊,可能行了3里,可能行了5里,甚至可能已經行了10里,感到疲憊無奈,還沒到目的地,都想要放棄了——可能心裡甚至還想埋怨:我們的主耶穌現在在哪裡呢?我們本已經筋疲力盡,但屋漏偏逢連夜雨,海上又忽然狂風大作,海就翻騰起來。正如我們的生活,本已經困難重重,或是在諸多小煩惱之上又添各種不順利之事,心裡肯定特別沮喪、特別難過。

正在這時,門徒看見耶穌在海面上走,漸漸近了船。哎呀,多麼激動人心。其實耶穌一直和我們同在,只是耶穌一直在海上,不在我們的船上。耶穌掌管萬有,勝過海上風浪(路加福音8章25節提到「連風和海也聽從祂」),更是勝了世界(約翰福音16章33節:「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有時,耶穌暫時不在我們的船上,但祂不會拋下我們不管。上帝給予我們的遠超過我們所求所想,是在世上如同在天上的平安和喜樂(約翰福音15章11節:「這些事我已經對你們說了,是要叫我的喜樂存在你們心裡,並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

當耶穌漸漸近了船的時候,門徒就害怕。我不是很確定為什麼門徒會害怕。根據平行經文馬太福音14章22節和馬可福音6章49節的記述,他們害怕的原因是以為自己看到「鬼怪」。我想,大概還有以下幾種可能:也許是因為當時已經天黑,海上又狂風大作,海浪翻騰,他們看不清、認不出那人是耶穌,於是他們在慌亂中害怕;或是因為他們以為那個從海上走來的人是要劫船,於是感到害怕;或是因為雖然他們看見了耶穌,並且在之前跟隨耶穌的過程中也見過祂行神跡,但他們不明白耶穌在海面上走,漸漸臨近船到底意味著什麼,於是他們感到害怕。不管如何,門徒沒有因為耶穌的臨近而歡喜,反倒害怕起來。

我常常試圖掌控自己的生活。在沒有接受耶穌基督作我生命的主,沒有決志一生跟隨耶穌之前,我完全認為我的人生我做主,我自己掌控自己,奮鬥可以改變命運。蒙恩信主以後,我也仍然會在各樣的事情中,常常信心軟弱,著急地抓取想要達成的目標,想靠自己獲取在世界中的好處。面對耶穌基督叩門臨近,雖然我知道那是從上帝而來的救贖和祝福,但我常常拒絕,因為我感到害怕,害怕被上帝掌管,失去所謂的「自主權」,害怕失去屬世界的好處,害怕失去對人生的預期,不知道上帝要帶領我去哪裡。但事實卻是,我在拒絕生命和祝福。

在這段經文中,耶穌對門徒說:「是我,不要怕!」多麼令人安慰的一句聖言。在新約聖經中,耶穌也多次告訴人:「不要怕」(路加福音5章10節),「不要懼怕」(路加福音12章32節)「不要怕,只要信」(路加福音8章50節)。

「門徒就喜歡接祂上船,船立時到了他們所要去的地方。」(約翰福音6章21節)

這又是一個神蹟。聖經中很多經文記載,當人們呼求耶穌、迎接耶穌、信靠耶穌時,他們就立時被醫治,立時被潔淨,立時被釋放得自由,瞎子立時得看見,瘸腿立時得行走……這裡的經文是:「船立時到了他們所要去的地方。」按我的理解,這絕不是耶穌如同動畫裡的阿拉丁神燈,實現人的欲望幻想。我們呼求耶穌、迎接耶穌、信靠耶穌,是立時得生命、永生。

約翰福音記載耶穌在海面上行走的神蹟之後,指出耶穌是生命的糧。耶穌告訴我們,不要為必壞的食物勞力,不要因世上的事缺乏而求神蹟(約翰福音6章22-64節),信靠祂要得的,是祂所賜的「生命」,永恆的生命。這是與天父連接、充滿屬天使命和方向的生命,充滿上帝所賜、在地如同在天的自由與喜樂的生命。

我們能如此充滿盼望,是因為耶穌已經宣告:「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約翰福音14章6節)。

願主話語入我心,喜得永恆生命;
蒙主恩典永跟隨,全心交托信靠。

(本文譯自透心糧簡體中文網站)

靈命日糧:愛與光

讀經:申命記11章8-15節 

夏季來臨之前,我的朋友們便開始預備菜園的種植。有些人早已經在室內育苗,因為室內環境容易控制生長條件,提供最好的環境讓種子發芽。過了霜害期之後,他們會將幼苗移植到室外。種下幼苗後,還要除草、施肥、澆水、灌溉、防鼠害、除蟲害等等。農作確實需要大費功夫。

在以色列人進入應許之地之前,摩西也提醒他們這件事。當他們居住在埃及的時候,必須辛苦灌溉才有收成 (申命記11章10節),然而在上帝所賜的應許之地,祂應許降下春雨與秋雨,以減輕他們的工作,祂說:「我必按時降秋雨春雨在你們的地上」 (14節)。唯一的條件是要他們「留意聽從我今日所吩咐的誡命」,並且「愛耶和華你們的上帝,盡心盡性事奉祂」 (13節)。上帝帶領祂的子民到應許之地,在那裡子民的順服及上帝的賜福,使以色列人成為四周的亮光。< [....]

靈命日糧:以聖經為基礎

讀經:詩篇119篇105-112節 

全球有數千萬人看過「亂世佳人」這部電影。這部1939年12月15日首次在全美上映的電影,不僅贏得了十座奧斯卡金像獎,票房更高居好萊塢最成功商業片之列。該片是根據瑪格麗特·米契爾於1936年寫的小說《飄》改編而成。這本小說一上市半年即銷售上百萬冊,亦是普立茲獎得獎作品,還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一部經典的鉅片往往都是以偉大而雋永的著作為基礎。

至於基督徒的信心基礎就是聖經。從創世記到啟示錄,聖經全書充滿上帝創造宇宙及對人類的計畫。詩篇119篇頌揚上帝的話語,祂的話是我們生命中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祂的話照亮我們的路 (105節),使我們的靈魂復甦 (107節),更保守我們的腳步 (110節)。透過閱讀祂的話我們可以尋得智慧、指引、生命與喜樂,正如經上所說:「我以祢的法度為永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