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適時話語

讀經:箴言25章11-15節 

你可能聽過一句諺語:「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聖經說,我們說話也應當選擇適當的時機。有時上帝會藉著我們一句合宜的話,以甦醒人心;有時保持沉默,閉口不言則更有智慧。

聖經提到說話有特定的時機(傳道書3章7節)。所羅門將合宜的良言比作金蘋果在銀網子裡,美麗奪目,價值連城,有如精雕細琢的妝飾那樣可貴(箴言25章11-12節)。在適當的時機開口,無論是出於愛、鼓勵或責備的話語,都將使聽的和說的人同蒙益處。然而,有時我們卻必須保持緘默。所羅門說:嘲笑、藐視或詆毀鄰居的話,都極為不智,聰明人卻會選擇保持沉默(11章12-13節)。有時,多話或生氣都會使我們得罪上帝、傷害別人,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不要急於發言(10章19節;雅各書1章19節)。

要說出合時合宜的話,雖然並非易事, [....]

靈命日糧:避難所

讀經:馬太福音11章25-30節 

當我進入馬來西亞巴生一所教堂時,牆上的歡迎牌引起了我的興趣,上面寫著「擔重擔者的避難所」。

這的確顯明了耶穌基督的心懷,因為祂的教會是使擔重擔者得解脫,疲倦者得安息之處。這是耶穌事工的重點,祂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馬太福音11章28節)

耶穌應許背負我們的重擔,換上祂輕省的軛,「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29-30節)。

這應許有祂的大能作為後盾,不論我們背負什麼重擔,在基督裡我們會找到上帝兒子強而有力的肩膀,祂已應許,擔當我們的重擔,並將祂輕省的擔子交給我們。

基督以永遠的愛來愛我們,祂深知我們的掙扎,我們可以相 [....]

靈命日糧:改變的大能

讀經:羅馬書12章1-8節 

教育家兼暢銷書作者東尼.華格納(Tony Wagner)堅信「破壞性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可改變世人的觀點和操作方式。在他的著作《哈佛教育學院的一門青年創新課》中,有一句話:「人們在各領域中都可以創新,若有適當的環境與時機,大多數人都能變得更有想像力、更創新。」

保羅是第一世紀的創新者,他走遍小亞細亞傳講福音,告訴人們只要信靠耶穌基督生命就能得到改變。他寫信給羅馬信徒說:「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羅馬書12章2節)。他勸勉他們將身體全然獻上,為主而活(1節)。在這個自我中心、貪婪的世界裡,保羅教導他們,如何活出以基督為中心、捨己的生命。

雖然自保羅以來,物換星移,世事多變,但人們渴望得到愛、饒恕和改變的能力,卻仍然不 [....]

靈命日糧:呼拉圈

讀經:馬可福音6章34-44節 

呼拉圈是我童年時最喜歡的玩具之一,最近又再次流行起來。記得我和朋友蘇西曾在前院的草坪上,花上幾小時玩呼拉圈,不斷改進技術,比賽看誰可以讓呼拉圈在腰上搖得最久。今年我重溫了那段童年時光。我坐在公園裡,看到不同年齡和身材的孩子,想盡辦法不讓呼拉圈落地。他們使盡全力,又扭又轉,但再怎麼努力,呼拉圈最後都落地了。這時,有位年輕女士撿起一個呼拉圈,輕易地將呼拉圈搖上又搖下,非常流暢且帶有韻律地從腰間搖到肩膀,再從肩膀搖回腰間。她的成功不是靠劇烈的擺動,而是有技巧的動作。

在我們的屬靈生活中,我們可能耗盡所有精力,希望在事奉上不落人後。然而,上帝並沒有要我們因工作耗盡精力(加拉太書6章9節)。耶穌在用五餅二魚餵飽上千人之前(馬可福音6章38-44節),祂叫門徒到曠野去休息,這證明祂不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