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最終團聚

讀經: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 13-18節 

我永遠無法忘記父親將要離世前,我們徹夜守在他的床邊,陪伴他度過進入永生前的最後幾天。直到如今,想起他過世的那一刻,我仍然感到悲傷。從小到大,父親總是在我的身邊。當我需要指引時,隨時都可以打電話給他。我們擁有許多一起釣魚的美好時光;我們一起談論上帝和聖經;我也常要求父親告訴我他年輕時在農場發生的趣事。

當父親嚥下最後一口氣,我才真正意識到人死不能復生。父親從這世上消失了,而我的心從此也缺了一塊。

然而,在失去親人的痛苦當中,上帝的話語填補了我心靈深處的空缺。使徒保羅教導我們當主耶穌再來的那日,那些逝去的人將要復活並且「以後我們這活著還存留的人必和他們一同被提到雲裡⋯⋯這樣,我們就要和主永遠同在」(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7節)。我非常嚮往那日的到來,不僅能與我父親再次 [....]

神的孩子不孤單

作者:柯曉杉,彰化
God's kids never alone

從國三開始穩定學習長笛,對於準備考大學音樂系的我,起步就比其他同學晚7年。我僥倖備取上了彰化藝術高中音樂班,卻不是我心目中的第一志願;一開始常常埋怨上帝為什麼讓我在這裡。

到了高二下學期,因為壓力很大,看著黑板上的倒數天數越來越少,就開始慌了。在學校的時間我幾乎都在念書,就連想上廁所也等到預備鐘打了才匆匆的跑去,更不用說要同學陪伴前往!

就在此時,和同學的感情漸漸疏離。每當他們邀我去合作社買東西吃或者邀我這週末去哪裡玩,都被拒絕時,他們就會漸漸疏遠我、討厭你、甚至排擠我!接下來就遇到在分組的時候沒有人要跟我一組,在我模擬考考第一名的時候忌妒我,在老師和教官甚至學弟妹面前說我的不是…然後遇到那年的大學術科聯招長笛錄取名額只有13個(含私立),但卻有82個考生報考…那時的我崩潰了,真不知道該如何繼續下去。

我開始跟上帝吶喊:祢可以幫助我嗎?我覺得我真的沒有時間了!每天都因為課業和人際關係種種問題在我身上環繞,真的很痛苦,沒有人會同情我,也沒有人願意聽我說,但我知道我需要很努力,因為擔心考不上音樂系,無法完成我的夢想。

還好,我仍然堅持在禮拜天去教會,也開始每天早上讀聖經、禱告,尋求上帝讓我今天讀書練琴順利,不要因為外務來干擾我的心。在讀經的時候,讀到約書亞記1章9節:「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慌,因為你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的神必與你同在」。我明白上帝的同在對我很重要。也感受到上帝的愛:祂愛我,即便我多麼糟糕,祂愛我,即便老師同學都討厭我,但祂說祂愛我!我的眼淚就這樣不停地流下…

遇到心情不好的時候,打開聖經開始尋求上帝話語的安慰,也常常向祂禱告,因為我知道祂是我唯一的幫助!有好幾次,當我難過流淚的時候我禱告,跟祂說我的處境我的感受,心裡突然就有一個感覺,祂說:『孩子別怕!我一直都在』,我深深感受到我不孤單,因為祂在我身旁。

漸漸的,我喜歡和上帝溝通的時間,每天的早晨變成我最期待的時間,如果早上沒有那段讀經禱告的時間,我不知道我今天該怎麼過?就這樣過了一年,到了放榜的時候,我的主修是全國第六!真的感謝神,這件事情讓我大大對祂有更深的認識!要不是祂親自成就,以我自己的力量真的很難達成。

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或挫折,如果你知道有一位上帝,願意垂聽你的禱告,情況將會有所不同。盼望你能從我的經歷中發現上帝的愛!

靈命日糧:信靠

讀經:詩篇5篇 

澳洲有一則新聞,報導了帕斯卡•霍諾爾(Pascale Honore)的故事。她是一名下半身癱瘓的婦人,在經歷18年受制於輪椅的生活之後,還能夠接受衝浪的挑戰,她是怎麼辦到的呢?

一位年輕的衝浪者泰倫•斯萬(Ty Swan),以膠帶將她綁在自己的背上。取得了重心的平衡之後,泰倫揹著她划入海洋,接著他們乘著風浪前進,帕斯卡因此體驗了衝浪的無比樂趣。這舉動需要極大的信任,因為當中可能會有所失誤。儘管冒著極大的風險,但帕斯卡對泰倫有足夠的信心,終於使自己美夢成真。

基督徒的生命也是這樣,我們活在危險的世界中,充滿無法預測的挑戰,以及無法察覺的危險。然而,我們可以滿懷喜樂,是因為我們認識那位大能的上帝,祂能帶領我們走過生命的狂風暴雨。詩人寫道:「凡投靠祢的,願他們喜樂,時 [....]

靈命日糧:有智慧

讀經:箴言10章17-21節 

許多年前,有位不知名的作家寫了一首衡量言語價值的短詩:

有智慧的老貓頭鷹,
穩穩地坐在橡樹梢。
看得越多,便說得越少,
說得越少,便聽得越好。
為何不學智慧老貓頭鷹?

言語的多寡與智慧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箴言10章19節說:「多言多語難免有過;禁止嘴唇是有智慧。」

在某些場合,我們需要有智慧,曉得說適當的話,並且適可而止。憤怒的時候,小心說話尤其重要。雅各勸勉信徒們:「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雅各書1章19節)。約束言語也是敬畏上帝的表現,所羅門王說:「上帝在天上,你在地下,所以你的言語要寡少」(傳道書5章2節)。當他人哀痛的時候,我們靜默的陪伴,可能遠比滔滔不絕地表示同情更有幫助,正如約伯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