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以善勝惡

讀經:馬太福音5章11-16節 

在托爾金(J. R. R. Tolkien)的著作《哈比人歷險記》一書中,巫師甘道夫解釋他為何選擇矮小的哈比人比爾博加入矮人族一同抗敵,他說:「薩魯曼相信只有強大的力量才能阻擋邪惡,但我知道不是這樣。我發現,普通人的日常行為,只要是出於恩慈與仁愛,就能制止黑暗的勢力。」

耶穌的教導也是如此,祂提醒我們,在這黑暗的世代中,我們因祂的緣故成為「世上的光」(馬太福音5章14節),我們的好行為能抵擋黑暗的權勢,使上帝得著榮耀(16節)。使徒彼得寫信給那些面對逼迫的信徒時,也告訴他們,應當如何謹慎度日,好讓那些毀謗他們的人,能夠因看見他們的「好行為,便在鑒察的日子歸榮耀給上帝」(彼得前書2章12節)。

有一種能力是黑暗權勢無法勝過的,那就是奉耶穌的名所行的仁愛和恩慈。當上 [....]

信仰之聲

作者:基佬峯,屏東,23歲
salvation voice

我在大學的時候開始參加營會,第一個參加的營會是校園團契所主辦的『大專靈修營』。對初信者的我來說,在營會的過程中讓我在思想上和靈命上注入了一股更新的力量,轉變了許多既有的思維、人生的價值觀,讓我對這個信仰有了更大的信心及了解。

在上帝的帶領下,今年參加了第二個營會『技職品格營』,並在營會當中擔當小組長的角色,但營會經驗僅有一次的我,第二次參加營會就擔任小組長的職務,對我來說挑戰甚大,深怕會做不好會讓人絆倒。營會中,有一些突發的小狀況發生,仍感謝上帝在其中的工作,引導我有智慧的來解決問題,在與小組員之間的互動上也出乎意外的好,與我搭配的輔導也在我許多不足的地方幫助我許多,像是在與學員的分享生活與信仰上之得著的部分,輔導都可以很容易的引起學員的好奇心,以至於學員可以打開心胸暢談自身的經歷。

參與這次的營會中的學員幾乎都是技職體系背景。由於自己也是技職體系,求學歷程上也很相近,幫助我更能同理及了解我的組員。主辦單位在活動的設計上也很用心,經由闖關活動、戲劇表演,讓學員們對自己所選的科系及未來計畫,有了更多的發想及反省,透過清早的晨更、睡前的晚禱和閱讀但以理書及以斯帖記聖經之故事,讓他們了解面對困境時該如何有正向的思考並繼續學習和與人去互動交談,訴說自己的需求,請求別人的諒解。

舉例來說:在但以理書ㄧ章3-4節的經文中提到但以理一樣。雖然當時,猶太國被敵國巴比倫攻陷,而遭至俘虜並被要求學習它國的文學及語言,但是他並不因此墮落、放棄,他還是很努力的去學習,最後還比其他年輕人還優秀甚至還當上巴比倫國的總長。像以斯帖一樣知道自己的民族被惡人哈曼陷害在數月後要通通被處死,雖然害怕但以斯帖還是請求招聚書珊城中所有的猶大人,為她禁食三晝三夜,且自己和宮女也如此行,然後她就違例去見王,她若死就死吧(以斯帖記四章16節)。從這個地方可看出她需要何等大的信心來做這件事,拯救她的族人及上帝把她擺放在這個地方是有上帝的旨意存在。

透過這些活動帶出一些聖經的信息讓他們知道上帝的存在,且祂愛他們,了解祂對他們有一生的計劃在其中,也使他們可以初步了解基督信仰,讓他們知道基督徒遇到困難時,是如何去面對及解決。

在這四天三夜的營會當中,感謝上帝讓我能在營會當中,不再是作為一位學員(接受者),而是當位小組長(付出者)。有這樣的機會服事別人,並教導我學習如何去付出、去愛人、幫助人及經歷這許多美好的人事物,也讓我清楚明白自己缺乏需要改進的地方,自我的反省及更新。最後,將一切榮耀歸給上帝!

靈命日糧:活在愛中

讀經:詩篇112篇 

在我朋友洛桑妮的非洲老家那邊,水這個必需品格外珍貴,當地的人必須走很遠的路,才能從又小、又髒的小溪取水,而這些被污染的水導致飲用的人生病,甚至死亡。因為水源缺乏,使孤兒院和教會等機構,難以為當地人提供所需要的幫助,然而,這一切都開始改變了。

在洛桑妮的領導下,一群教會弟兄姊妹以無私的愛心,挖掘了一些乾淨的水井。目前,至少有六口新挖掘的井可供使用,這使教會成為眾人的盼望和鼓勵。此外,因為取水變得容易許多,一所健康中心和一座可容納七百名孤兒的孤兒院,也即將啟用。

這就是相信基督的人,因經歷上帝的愛與豐盛的恩典,進而流露出來的愛。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3章提到,若我們沒有愛,那我們就如鳴的鑼、響的鈸一般,我們的信心也算不得什麼。使徒約翰也說,當我們擁有世上的財物,看見有人 [....]

靈命日糧:勇敢的心

讀經:希伯來書10章32-39節 

有句古老的諺語說:「貪多嚼不爛。」的確,有智慧的人不會將過多的責任攬在身上,使自己負荷過重。然而,有時我們會因為所承擔的工作太繁重、太困難而感到將被壓垮。

在信仰的道路上,我們也可能會因向主承諾的事,似乎超過我們的能力而覺得無力承擔。然而,當我們信心動搖時,別忘了主早已賜下鼓勵我們的話語。

希伯來書的作者鼓勵他的讀者,要回想從前的日子,他們在信仰上所展現的勇氣(10章32-33節)。儘管受到公然侮辱和迫害,他們仍能扶助身陷囹圄的信徒,並且甘心忍受自己的家業被人搶去(33-34節)。因為這樣的信念,他說:「所以,你們不可丟棄勇敢的心,存這樣的心必得大賞賜。你們必須忍耐,使你們行完了上帝的旨意,就可以得著所應許的。」(35-36節)

我們的信心不是靠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