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早已相信

讀經:啟示錄22章12-21節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德國的一個戰俘監獄內,一些被俘的美軍瞞過警衛造了一台收音機。一天,收音機傳來德軍司令投降和戰爭結束的消息。由於通訊中斷,警衛還不知道德軍已經投降,但在戰俘之間,投降的消息早已傳遍了,他們盡情慶祝一番。一連三天,他們放聲高歌、向警衛揮手,又在用餐時開玩笑。直到第四天,戰俘早上醒來,發現德國人都逃之夭夭,他們無盡的等待終於結束了,自由的日子已經到來。

聖經裡有很多故事都是關於等待。亞伯拉罕等待有自己的兒子(創世記12-21章);以色列人等待脫離埃及人的統治;先知等待他們的預言實現;門徒等待耶穌有一天能成為他們心目中那位大有能力的彌賽亞。在啟示錄的結尾,耶穌說了最後的話:「我必快來!」而緊接的是一個懇切的回應禱告:「阿們!主耶穌啊,我願祢來!」(22章20節) [....]

靈命日糧:同聲歌唱

讀經:約翰福音17章20-26節 

加拿大籍太空人暨國際太空站指揮赫特菲(Chris Hadfield),在距離地球320公里的高空,與在地面上錄音室裡的一群學生,合唱一首歌,名為「有人在歌唱嗎?」(Is Somebody Singing)。這首歌是由他和一支加拿大樂團的主唱羅伯森(Ed Robertson)共同創作的。

其中一句歌詞引起我的注意:「在此高空,無法劃分任何界線。」雖然我們人類制定了許多將彼此隔離的界線,包括了國家、種族和思想。但是這首歌提醒我們,上帝所看到的並不是這些界線。祂在乎的是我們愛祂,同時也彼此相愛(馬可福音12章30-31節)。

上帝就像一位慈父,希望祂的家人團結在一起。如果我們不能和睦共處,就無法完成上帝交託我們的使命。耶穌在被釘十架的前一晚,祂迫切地懇求上帝讓追隨祂的 [....]

靈命日糧:活招牌

讀經:哥林多後書5章 16-21節 

皮特·彼得森於越戰時第一次接觸到越南這個國家。他的戰機於1966年一次空襲戰中被擊落,因而成為戰俘。30年後,他以美國大使的身分回到越南。報章的一篇文章稱他為「和解的活招牌」。多年以前,他明白上帝讓他活下來,並不是要他活在憤怒中。因為這個信念,他在餘生透過自己的崗位,積極在越南提高兒童的安全標準,避免他們受到意外傷害。

被任命為代表國家對外的大使,乃是一項極大的榮譽和責任。身為基督徒,我們就是「基督的使者」(哥林多後書5章20節)。正如上帝差遣基督來使我們與祂和好一樣(18節),我們現在也應該讓人與上帝「和好」(19節)。我們要傳遞的信息是:所有人都能夠在基督裡得到救贖,因為上帝「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21節)。

要回應耶穌賜予我們與上帝和好的愛,我們就應 [....]

異地尋親

作者:朱朱,香港,18歲
testimonies-HK

這是我第二次來台灣短宣,參與台灣短宣的目的是讓台灣更多年輕人加入教會,當中我們透過音樂課程和營會分享等,吸引年輕人來到教會或者當地學校參加營會,學習樂器和聖經等,之後跟進他們,把他們帶到教會當中繼續學習。

這次,我主要教的樂器是烏克麗麗。我發現台灣的年輕人實在太棒啦!他們很用心地在學,也投入很多時間練習,看到這種情景,心裡很感動,他們也激勵我要努力練習吉他。

在營會結束後要跟當地小孩暫別,暫別時他們跟我們說以後會好好學習樂器,回到教會當中,又說永遠記得營會當中所學的,這已經是達到我們所想的目的。即使這一年,有些人仍未回到教會認識主,但我們相信,下一年、再下一年,只要我們堅持,用心地為他們繼續努力,他們終有一天會回到教會當中!這就是我所領受的。

透心糧筆記
「我們原不是傳自己,乃是傳耶穌基督為主,並且自己因耶穌作你們的僕人。」-哥林多後書4章5節。
參與宣教的方式有許多種,但是要「持之以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上帝並沒有呼召我們全都到遠方傳福音,忍受艱苦,但我們每個人都是上帝的僕人,都有責任向身邊的人傳福音。就像朱朱一樣,用音樂來幫助學生進入教會認識上帝是何等的有幸。求上帝為我們打開服事的門,向人分享為我們捨命的耶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