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 : 請使用我

讀經:哥林多前書1章26-31節 

詹姆斯.莫里斯(James Morris)曾被形容為「一個目不識丁但滿懷熱忱的平信徒」,然而上帝卻使用他帶領托普拉迪(Augustus Toplady)決志歸向耶穌基督。托普拉迪就是十八世紀的經典聖詩《萬古磐石》的作者,他如此描述自己聽到莫里斯傳講福音的情景:「真不可思議,……就在一個穀倉裡,一小群基督徒聚集的時候,我聽到一個連自己的名字都很難拼寫的人傳講福音,但我……竟然就這樣被帶到上帝面前。這當然是主的作為,真是太奇妙了!」

事實上,上帝會透過那些我們認為「不夠格」或很普通的人,在不可能的地方行奇妙的事。在哥林多前書1章,保羅提醒信徒,他們不過是一群普通人,「按著人的觀點,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地位的也不多」(26節,和合本修訂版)。哥林多的信徒雖然平庸,但 [....]

靈命日糧 : 新事物

讀經:耶利米哀歌3章19-26節 

有三年之久,我朋友蘇珊除了日常生活用品外,沒有給自己買過任何東西。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她的收入銳減,使她必須過簡樸的生活。她說:「有一天我在打掃家裡時,發覺家裡的東西看起來又破舊又褪色。使我不禁開始懷念擁有新事物時,所帶來的那種既新鮮又興奮的感受。如今身邊的一切如此陳舊黯淡,讓我覺得生活好像沒什麼值得期待。」

後來,蘇珊讀了耶利米哀歌,卻意想不到地得到了安慰。巴比倫攻占耶路撒冷後,先知耶利米寫下耶利米哀歌,描述自己與百姓遭受撕心裂肺的創傷。然而在悲慟絕望中,卻蘊藏真實的盼望,那就是上帝的愛。耶利米寫道:「祂的憐憫不致斷絕。每早晨這都是新的。」(3章22-23節)

這段經文提醒了蘇珊,上帝深切的愛能使她天天突破現況、開啟新的篇章。當身處的環境讓我們覺得無可期待時,我們 [....]

靈命日糧 : 賜自由的上帝

讀經:出埃及記3章1-10節 

在美國總統林肯解放黑奴,南軍已經投降的兩年半之後,德州仍不承認奴隸擁有人身自由。直到1865年6月19日,聯邦將軍戈登.格蘭傑(Gordon Granger)率軍進抵德州的加爾維斯頓島,並要求釋放所有被奴役的人。想像一下,當奴隸們身上的鎖銬斷開,這些被奴役的人們聽到獲得自由的宣告,是何等震驚和喜悦。

上帝看見受欺壓的人,祂最終會宣告受到不公義壓迫的人獲得自由,現在是這樣,摩西的時代也是如此。上帝在焚燒的荊棘叢中向摩西顯現,帶給他一個急迫的訊息:「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我實在看見了」(出埃及記3章7節)。上帝不僅看見埃及對以色列人的暴行,還制定相應的計劃,祂說:「我下來是要救他們……領他們……到美好寬闊流奶與蜜之地」(8節)。上帝要宣告以色列民得自由,而摩西就是祂的代言人 [....]

再堅持一下

 

作者:暢然

 

最近我很喜歡看一部電視劇——《不夠善良的我們》,電視劇裏的三位主角已屆中年,其中兩位已經有了家庭和小孩。不過,他們還是被過去的選擇所羈絆:看似家庭幸福美滿、卻「搶走」他人身份的簡慶芬,選擇相信自己丈夫真正愛的並不是自己,進而不斷去窺視情敵的社交媒體,落到失去人生意義的境況中。看似能力強又美貌的Rebecca,在機會面前選擇逃避,將自己喜歡的對象拱手讓人。被媽媽的情感勒索的何瑞之,選擇向媽媽妥協,得背負起家庭的責任,又得面對妻子的疑神疑鬼。真累啊!有時我會想,如果他們當時換個人會不會更好?

     直到最後的劇情將他們三個聯結在一起,每個人都沿著自己既定的方向,從容地走下去。印象最深的是Rebecca在患上乳癌之後說,如果讓她再選一次,她還是會選擇現在的狀態。我想,沒有換人也很好。就好像簡慶芬和Rebecca,大家都以為對方會過得比自己好,其實並沒有。耶穌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從我。」馬太福音16章24節)兩位女主角,沒有誰能背得起對方的十字架,卻都以為對方的十字架最輕省。當生命停滯,我們當然要做出改變。但,如果只是逃避生命的問題而換一條跑道,亦或是因為無法突破自己的局限而留在原處,都不能算作是真正的改變。

      一次小組時,我們問起一位組員的現況。因為大家都知道她一直想換工作,而在那次聚會上,她說,自己原本已經遞交了辭職信,但是卻臨時反悔了。原因是她過去一直很害怕老闆,因為老闆的情緒很不穩定,令她每天都提心吊膽。上帝卻借著不同的人向她說話,勸她留下,也讓她了解了事情原本的真相,她現在的工作已經穩定,也不再害怕了。我真為她開心,因為她的勇敢和順服,我相信她必然能夠得到益處。

   我想起了我剛工作時的事。記得那時我剛得到第一份工作,做得並不開心,作為教材編輯,我不能敏感地發現錯誤的錯別字和錯亂的排版,被指出的錯誤還是會錯第二遍,每次都讓我的經理很生氣。感謝主給她耐心,讓她給我機會,但被揶揄是少不了的:「你真的是中文系畢業的嗎,你的學校怎麼就出了你這樣的學生呢?」的工作能力也讓前輩很苦惱,我工作速度慢,錯誤率很高,前輩們因為要潤飾我編輯的內容,好幾次都耽誤吃飯的時間。直到現在,我都能回想起當時在電腦前,戰戰兢兢地打出第一篇文章,然後被一向以嚴謹著稱的前輩打回來重新修改的心情。我也能想起來前輩說要向上級投訴我時,我的恐懼。偌大的辦公室裏,當面被人批評當然不是滋味,更不是滋味的是還要被拿來比較,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跟著心情一起跌到谷底。

所以我要逃避,我對自己說。我開始找心理咨詢師,想要驗證自己是ADHD(注意力缺陷/多動症),我想為能力不足找藉口。但醫生說我只是大腦執行功能弱。這藉口也沒有因此減少我的工作量。我每天工作到凌晨兩點,早上六點起來繼續工作。後來,我開始自暴自棄。領導拍桌子罵我,我一臉無所謂的態度「我真的努力了。」那時我需要續簽簽證,我想他們一定不會再續我,恐懼使我最終選擇了自己離開。

我找到了補習社的工作,我對所有人說,那是因為我適合對著人,而不是電腦。然而開始實習後我才意識到,原來我還需要記住補習社所有學生的名字、年級、學校等不同情況。上課時幾個學生的任務不同,要協調管理,字體上萬萬不可出錯。我不停地和上帝說,我真的不行,為甚麼同事的工作能力都那麼強?在我實習了十幾天後,老板問我工作為何還是沒有起色,我張嘴就來:「我沒想到這份工作會這麼難。」老闆聽到這句話,當天就辭退了我。我經歷了人生第一次被解僱。但基督徒老闆還是給了我簽證,讓我可以留在香港。

後來回顧這段艱辛的工作旅程,我似乎在其中摸到了上帝的心意。有時看似艱難,反而是被淬煉、被淨化的過程。我可以肯定,無論我換不換工作,我都會拿到簽證,因為上帝有絕對的主權可以讓我留在香港,如果祂的心意是要我留下。我也可以肯定,按照我當時企圖逃避、不肯面對自己生命當中的問題,比如自信心不足,有畏難情緒,喜歡推卸責任的做法,被公司開除也是早晚的事,留在哪家公司都一樣無法逃避被開除的可能。

過去的我相當驕傲,總是處處與人爭競。而到了第一家公司,卻碰到了更優秀的同事。記得有一次我哭著問主,為甚麼要把我和那些優秀的同事放在一起?為甚麼他們都這麼優秀而我卻平平無奇?其實,如果這樣的心態沒有改變,無論在哪裡工作,都不會開心。打開聖經,上帝的話就進入眼簾「你這個人哪,你是誰,竟敢向上帝強嘴呢?受造之物豈能對造他的說:你為什麼這樣造我呢?窰匠難道沒有權柄從一團泥裡拿一塊做成貴重的器皿,又拿一塊做成卑賤的器皿嗎?」(羅馬書9章20節)是的,我不能一直消極下去,聽到一些不好的話,便懷疑自己的價值,不以自己所有的為滿足。因為保羅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上帝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我們令人局限的問題並不會令人羞愧,但盲目追隨世界給我們的標籤,以至於忽視了上帝給我們的職分與呼召,嫉妒他人,就會是最令人痛苦的折磨。

失業的那段日子裡,我跟主的關係反而越來越親近,一天,在向主尋求祂的話語時,主以傳道書第七章以及以賽亞書第五十四章向我說明:「遇亨通的日子你當喜樂;遭患難的日子你當思想;因為上帝使這兩樣並列,為的是叫人查不出身後有什麼事。」、「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过你们的意念。雨雪从天而降,并不返回,却滋润地土,使地上发芽结实,使撒種的有種,使要吃的有糧。」也許有的時候,看似上帝將你進入絕境,但只要再堅持一下就會柳暗花明,面對逆境,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逃避,但是也許再堅持一下,就會看到更有趣的風景。

四年過去了,我以為我的簽證是很穩定的了,前路似乎也很明確了。但在前幾天,我突然迷茫起來。難道留在香港,遠離家鄉對我來說真是最好的決定?上帝給我的道路和呼召究竟是甚麼?記得有一次和留在家鄉的表妹聊天,看到她留在父母身邊,處處有人蔭庇,而我漂泊他鄉只能照顧自己,心中突然委屈。「我是否做了最合適自己的決定?」如果我回去,會不會更好?或許吧,有一天回去,可能也很好。但這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為聖經裏也說,「你或向左或向右,你必聽見後邊有聲音說:「這是正路,要行在其間。」我不能因為在香港的生活不盡如意,就選擇逃避回家鄉,因為在家鄉也會面臨挑戰和困難。所以我想,再堅持一下。基督徒都想要不平凡的生命,到底甚麼是平凡?「平凡」這個英文,在拉丁語裏也有「半山腰」的意思。所以,我鼓勵大家,在面對生命的問題和屬靈的低谷時,不要在半山腰就停下,繼續往前走,先不要轉換跑道,慢慢向前走,漸漸地你會發現,上帝在一路帶領你時種下的良苦用心。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