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換?更新!

 

作者:清晨

有聲播讀:Chris

 

 

你要進去得為業的那地,本不像你出來的埃及地。你在那裡撒種,用腳澆灌,像澆灌菜園一樣。你們要過去得為業的那地乃是有山有谷、雨水滋潤之地,是耶和華-你上帝所眷顧的;從歲首到年終,耶和華-你上帝的眼目時常看顧那地。(申命記 11章10-12節)

 

這是摩西在以色列人進入應許之地前向他們說的話。一般對這段話的解讀是:耶和華向以色列人有豐富的憐憫與慈愛,他們在迦南地不用像在埃及一樣辛苦勞作才能得食,在這裡他們要靠著上帝降下的雨水為他們滋潤全地,澆灌瓜果菜蔬供養他們。不過,我們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這段經文,在迦南地,以色列人不再像埃及一樣擁有看得見的大河,他們不能再倚靠世上的資源和自己的力量,而要靠著對上帝的信心生活。那麼,當初的以色列人聽到這段話時,可能也會產生這樣的感受:他們從當時還富庶肥沃,環繞著尼羅大河的埃及出來,在荒涼曠野漂流四十年,盼望著耶和華將賜的是怎樣的美地。好不容易走到約旦河,應許之地近在咫尺,終於要到了,已經迫不及待要親眼飽覽一番了,期待又期待,究竟是怎樣的一片美地!?

只聽摩西說,這裡不像埃及地,沒有寬闊的河流滋潤,沒有平坦的土地播種,這裡有山有穀,高低不平,埃及是可以盡情撒種澆灌的菜園,但是這裡不是…嗐,聽到這裡,仿佛看到美夢像泡影一樣消逝了,這就是耶和華所賜的流奶與蜜之地嗎?也許他們中間有人還會想,能不能換一個…但是摩西沒有停下,他還在繼續宣告,雖然沒有大河流經,但這裡卻是耶和華的雨水滋潤的土地,上帝所眷顧的,從歲首到年終,耶和華的眼目時常看顧的土地!這片土地,不因其美而成為應許,而是因祂之應許而成為美;雖然看似缺少成為美地的一切必要因素,似乎沒有看得見的江水滔滔,但是卻領受耶和華默默的供應,被祂降下的春雨秋雨更新了。

耶和華是慈愛憐憫,用心良苦的上帝,祂知道人是多麼容易忘記真正的救主,摩西只不過上山四十晝夜,這群百姓就迫不及待地為自己鑄了金牛犢。以色列需要知道的是,他們要得耶和華所應許的美地為業,重點不在美地,而在乎給他們應許的上帝。倘若上帝也賜給他們一條尼羅大河,他們很快就會在富足中自誇,以為他們所倚靠的是自己,所誇的是大河,忘記背後那位厚賜百物的上帝。所以上帝告訴他們,你們不像埃及,你們所倚靠的的不是江河,你們要倚靠的是我,敬畏耶和華,天必按時為你們降雨,滋潤你們的土地。

以色列中間或許也會有人羡慕坐擁尼羅河的埃及,大河蜿蜒,他們有多麼豐富的水資源呀,想什麼時候澆灌就什麼時候澆灌,想什麼時候打水就什麼時候打水,永遠不會擔心天氣,也不會擔心水不夠用,不像我們只能指望雨水,跟川流不息的大河比起來,時有時無的雨水是多麼沒有保障呀…唉,上帝怎麼不讓埃及成為我們的產業呢?就好像我們今天也會羡慕別人:某人家裡有那麼多錢,他永遠不用擔心經濟問題;某人生長在一個溫暖健全的家庭,他從來不會被自己的性格困擾;某人能力出眾,從來不用擔心前途;某人天生麗質,毫不費力就能收穫那麼多的喜愛…唉,相比之下,為什麼上帝賜給我的總是稍遜一籌呢?

當我們心裡湧出這些情感時,我們真正需要的豈是那些東西嗎?人的驕傲和貪心可以被金錢填滿嗎,曾遭受的傷害和破碎可以因彌補而癒合嗎?生命的不喜樂表明我們有所缺失,那個空洞卻不是我們所以為的好處所能填滿的,以色列人每次缺水,其實缺少的都是上帝,換成河水滔滔的埃及地就會好一點嗎?我們今天可以看到,埃及的大河已經乾涸了,輝煌不再,埃及只有黃沙,他們曾經倚靠的大河在哪裡呢?我們也許會因為生命中沒有看得見的穩固美好而心生不滿與憂患,來到上帝面前祈求,上帝似乎也不會以“更換”的方式回應我們的禱告。自己不好?上帝也從來沒有給我們換一套能力性格幫助我們開掛人生,祂總是安慰、憐憫,陪伴我們成長,更多地認識上帝,也更多地認識自己,最終我們在自己身上看到上帝榮耀的形象,發現自己也可以成為他人的祝福;婚姻不好?上帝從來不會為我們換一位配偶,祂總是用祂的恩典牽引婚姻雙方,更新他們,使他們在祂裡面不斷走向更深的接納、相愛與合一。以色列人不像埃及人能夠掌握河流水源,眼看就要澆灌,水從哪裡來呢?上帝沒有換一個應許之地給他們,而是要他們憑著信心等候、順服上帝,上帝必為他們在這片土地上降下春雨秋雨,於是以色列人發現,耶和華所賜的,果真是流奶與蜜之地。“更換”只會帶來新一輪的失望,唯有“更新”,調轉我們的眼目看向耶和華,祂必降下永不枯竭的雨水滋潤全地,唯有上帝的恩典托舉我們跳過牆垣,走向更加寬廣的生命。

“夸父逐日”的故事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夸不願太陽落下去,就想追上太陽將它拴住,於是他跑啊跑啊,離太陽越來越近,也越來越渴,他認為自己需要喝水,於是跑去喝幹了渭河,還是渴,又跑去喝幹了黃河,但還是不夠。夸父需要的真的是水嗎,其實他真正需要的是停止對太陽的追逐。當我們覺得生命乾渴,羡慕別人有水解渴的時候,其實我們所需的也不是水,而是調轉眼目,停下對心中欲望的追逐,回到上帝那裡,那時我們必要發現,在祂的豐盛中,我們一無所缺。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靈命日糧 : 安身何處

讀經:以賽亞書22章15-24節 

愛爾蘭詩人葉慈(W. B. Yeats)希望自己死後能被葬在本布爾本山下,這是愛爾蘭西部一座宏偉的平頂山。他晚年所寫的一首詩就是《本布爾本山下》,如今他的墓碑上刻著那首詩的最後一句:「冷眼觀生死,騎士策馬行!」

對這句詩的意思,人們進行了很多猜測。我想,這或許是詩人對生死現實的默認。不管怎樣,葉慈最終得償所願,被安葬在他選擇的地方,墓碑上也刻著他所要的詩句。但事實是冷酷的,沒有我們,世界依然運轉,且對我們的離世漠不關心。

在猶大歷史的一段悲慘時期,一位宮廷總管舍伯那為了能死後名垂後世,就為自己鑿了墳墓。但上帝藉先知以賽亞對他說:「你在這裡靠誰?竟敢在這裡為自己鑿墳墓,在高處為自己鑿墳墓,在巖石中為自己挖安身之所!」(以賽亞書22章16節,和合本修訂版)又說:「[ [....]

詩篇靈修58 | 在地上果有施行判斷的上帝

讀經:詩篇第58篇

大衛的金詩,交於伶長。調用休要毀壞。

世人哪,你們默然不語,真合公義嗎?施行審判,豈按正直嗎?
不然!你們是心中作惡,你們在地上稱出你們手所行的強暴。
惡人一出母胎,就與神疏遠;一離母腹,便走錯路,說謊話。
他們的毒氣好像蛇的毒氣,他們好像塞耳的聾虺,
不聽行法術的聲音,雖用極靈的咒語,也是不聽。
6 上帝啊,求你敲碎他們口中的牙!耶和華啊,求你敲掉少壯獅子的大牙!
願他們消滅如急流的水一般,他們瞅準射箭的時候,願箭頭彷彿砍斷。
願他們像蝸牛消化過去,又像婦人墜落未見天日的胎。
你們用荊棘燒火,鍋還未熱,他要用旋風把青的和燒著的一齊颳去。
10 義人見仇敵遭報就歡喜,要在惡人的血中洗腳。
11 因此,人必說:「義人誠然有善報,在地上果有施行判斷的上帝。」

 

在地上果有施行判斷的上帝

作者:清晨

有声播读:穆如清风

 

 

詩篇58篇是大衛控訴惡人,求上帝懲罰他們,在地上施行公義判斷的一首詩。

1-5節詩人表達了對世人的控訴,他們並非真心喜愛公義,或是默然不語,或是顛倒黑白,他們心中擁戴邪惡彎曲。這些人在大地上肆意妄為,地上就滿了他們的強暴。詩人說這些世人是生來敗壞的,自出母腹就與上帝疏遠,各人走迷,偏離正道。他們如同毒蛇,一邊口吐毒氣,用虛謊的話語傷害別人,一邊閉目塞聽,聽不進那些規勸和善言。我們不難發現,雖然大衛在這裡控訴的是那些世上施行審判的執政者,但這些詩句也生動地描畫出我們每個人的墮落狀態,我們都是“世上的君王和審判官”,是自我中心想要自立為上帝的惡人。生來不認識上帝,偏行己路,按著一己之私和自己眼中的梁木審判別人。墮落的人類是互相傷害的群體,處境可悲而不自知,絕非靠著“法術”“咒語”這些人發明的方法就能自我解救的。

於是6-9節,詩人開始向上帝呼求,祈求上帝親自介入。我們可以看到上帝所展現出的壓倒性的力量,那些不服管教的毒蛇聾虺,在上帝大能有力的膀臂面前都被擊打破碎,曾經所向披靡的少壯獅子也在上帝面前撲倒,上帝敲碎了他們鋒利的牙齒。耶和華的審判一出,惡人的力量就如水覆地難收,無可挽回;他們雖還想挽弓射箭,也是徒勞無功的用腳踢刺,上帝折斷了他們的箭頭。曾經兇猛的毒蛇,變得像蝸牛一樣軟弱,在日光下消化;曾經威武的獅子,現在像死胎一樣無聲無息,在黑暗中隱去。耶和華的膀臂伸出,惡人盡都消滅,不再回轉。而我們每個人心中的老我和罪,也正是在上帝一次次親自的介入之中,逐漸丟盔棄甲,潰不成軍,從剛強的悖逆,轉向柔軟的順服。上帝將我們從罪的國度中救拔出來,造我們為嶄新的新人。在人不能解決的罪,在上帝那裡卻沒有難事。

9-11節,詩人向上帝發出了讚美,這裡的“義人”指向那唯一的全然公義之人——耶穌基督。祂是耶和華軍隊的元帥,為我們打了那艱難而輝煌的仗,祂已經勝過了仇敵,惡人在祂面前必站立不住。祂要歡喜,要從全地除盡罪惡。最後我們看到的是一副榮耀的場景,仇敵遭報,一切都更新了。看哪,耶和華所救贖的人類都要看見而稱頌基督的作為:“義人誠然有善報”,祂所做的盡都成就了!全地也被更新了,統治大地的不再是這首詩開頭所說的世上的君王臣宰,而是上帝。在地上秤出的也不再是惡人手所行的強暴,而是耶和華的公義判斷,全地都要作上帝的見證:“在地上果有施行判斷的 上帝!”

感謝上帝,耶和華是看顧窮人的上帝,我們所遭受的不公祂都看見了,祂必為我們伸冤;祂也是為我們爭戰的元帥,我們自己裡面邪惡的老我,祂也要為我們剪除。我們最終要來到新天新地享受耶和華做王的喜樂與和平,而在那之前,在我們仍留於世的日子,在地上我們也必要看見耶和華對這個世界的主權。惡人的國度必不長久,基督已經勝過仇敵!

讓我們一起來禱告:我們在天上的父,感謝禰給禰世上的民如此安慰與盼望,我們會遇到他人施加的不公,那些冤屈你都看顧,因為禰是公義的上帝;我們是生來與禰疏遠的罪人,我們自己裡面也有厭棄禰的道路,偏行己路的老我,這些禰也都以忍耐憐憫看顧,禰為我們爭戰,給我們得勝的應許與盼望。主啊,願禰保守我們的心,讓我們常常思念禰的道路與禰所做成的救恩之工,在禰裡面常常得著更新與穩固,直到我們親眼得見全地被禰更新,禰坐在寶座上施行審判的日子。祈求感謝是奉靠救主耶穌基督的聖名,阿門!

反思問題:

  1. 我們容易陷入“審判別人”的試探中,該如何避免和面對這種試探?
  2. 耶穌基督是唯一的義人,我們該如何靠著祂稱義?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靈命日糧 : 分秒必爭

讀經:提摩太後書4章1-8節 

當1912年4月鐵達尼號撞上冰山時,約翰.哈普爾牧師(John Harper)為他六歲的女兒,在數量不多的救生艇上爭取到一個位子。然後,他把自己的救生衣給了同船的一位乘客,還跟任何一位願意聽的人傳講福音。當船沉沒時,數百人等著無望的救援,哈普爾牧師游向一個個落海的乘客,說:「當信主耶穌,你⋯⋯必得救。」(使徒行傳16章31節)

在加拿大安大略省舉辦的一場鐵達尼號倖存者的聚會中,一位男士自稱是「約翰·哈普爾引領信主的最後一人」。當哈普爾牧師第一次邀請他信主時,他拒絕了,但當牧師再次邀請時,他就接受了基督。他眼見哈普爾牧師在生命最後一刻仍致力傳講耶穌,最終因體溫過低而死,沉入冰冷的海面下。

使徒保羅在對提摩太的囑咐中,也勉勵他同樣以分秒必爭、無私犧牲的精神傳講福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