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被人遺忘

讀經:以賽亞書40章25-31節 

我的朋友珍在職場的會議中發表意見,但無人理會。於是她又重複了一遍,但仍然沒有人回應。同事們的置若罔聞,讓她意識到他們並不重視自己的意見。她感到自己被同事們漠視,覺得自己被人遺忘。或許,你也嚐過箇中滋味。

上帝的百姓以色列民也曾有過這樣的感受(以賽亞書40章)。他們埋怨上帝漠視他們,不了解他們每天死中求生的掙扎!當南國曾被俘虜到巴比倫時,這個被放逐的民族抱怨道:「我的道路向耶和華隱藏⋯⋯我的冤屈上帝並不查問。」(27節)

雖然以賽亞認為,萬民與上帝相比,「都像水桶的一滴,又算如天平上的微塵」(15節),他還是想讓百姓們知道,上帝賜能力給軟弱的人;賜力量給有需要的人(29節)。以賽亞告訴以色列人,如果他們等候耶和華,耶和華會更新他們的力量。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 [....]

反思:危險的決定—從羅得和亞干得到的教訓

作者: 伊恩, 19, 美國

I. 決定性時刻

“我很為你高興,這就讓你說完,但是我認為Beyonce的錄影帶是史上最佳的錄音帶之一,史上最佳的錄影帶之一!”許多人記得肯伊•威斯特(Kanye West) 在09年MTV音樂錄影帶頒獎禮上一時衝動所說的話,他打斷了泰勒絲•史薇芙特(Taylor Swift) 的獲獎感言。他說應該是碧昂絲(Beyonce),而不是泰勒絲來領取最佳女藝人音樂錄影帶的獎項。

不久以後,肯伊•威斯特發現自己深陷批評。他在網上和數不清的採訪中致歉。儘管肯伊•威斯特是一個有名的藝術家,這個事件卻成為他的決定性時刻。這是一個嚴酷的提醒,錯誤的決定對一個人的生活和名譽有著嚴重的後果。

箴言2章20-22節告訴我們要防止這種失敗發生。「智慧必使你行善人的道,守義人的路。正直人必在世上居住,完全人必在地上存留;惟有惡人必然剪除,奸詐的必然拔出。」因著性格缺陷和錯誤決定而失去聲望、財富、甚至是生命的確令人不安。信不信由你,聖經也講了不少跟肯伊•威斯特相似的故事,其中有兩個人物叫做是羅得和亞干。讓我們從他們的錯誤中吸取教訓,使我們不至做出令人後悔的事情。

II.罪的影響

那麼羅得和亞干的故事是什麼呢?好,我們來讀創世紀13-14章、創世記19章中的羅得的故事。他是亞伯蘭的侄子。而亞干是約書亞記中耶利哥城攻陷之後緊接著的第七章提到的一個以色列人。儘管處在不同的時期,這兩個人有一個相同點—他們的錯誤決定給他們生命帶來了悲劇。

在創世記13章第一次提到羅得時,我們就看到了他與罪的征戰。那時,亞伯蘭和羅得居住在同一塊土地。但是由於雙方牧人的相爭,他們把土地分成了兩半。亞伯蘭讓羅得先選他想要的土地,羅得選了最滋潤繁盛的那一半,這看起來是個很自然的選擇。但是我們很快就能意識到這個選擇是出於羅得性格中的缺陷。自私和貪婪促使羅得做出這樣的選擇。而這個選擇後來被證明是災難性的。性格缺陷好像雜草—他們在被忽視時長得最快而且變得越來越難拔出。這樣的雜草我們需要在它一出現時就把它連根拔起。

另一方面,亞干的罪在約書亞記第七章一開始就很清楚了。以色列人攻陷了耶利哥以後,上帝吩咐他們不得拿城裡的戰利品歸為己有。緊接著,作者記述了亞干違抗上帝,從城裡拿了戰利品。因為我們不是很瞭解亞干,我們很容易認為這只不過是一次疏漏。但是記住:上帝才把以色列人從埃及為奴之地領出,又在沙漠裡給他們提供食物,保護他們迎戰遇到的每個仇敵,神跡一個接著一個。更不用說希伯來人已經受了割禮,象徵他們對上帝的忠誠。亞干的問題就是貪婪。他看到耶利哥的財富就心生貪念。我們可以從他得到的教訓就是,沒機會犯罪不等於罪就不在我們心裡。我們必須警覺,在心裡決意常行在上帝的旨意中。這樣,當試探來臨,我們可以在上帝的幫助下做好抵擋的預備。

III.失去生活焦點

羅得和亞伯蘭分地之後,羅得在所多瑪與蛾摩拉附近的城安頓下來。這兩個城市很富有,因此羅得為之吸引。但是他們也罪大惡極。在彼後2:6-8中,羅得被描述成一個義人,為他周圍所發生的惡行而受折磨。但是他仍舊留下來了。他在離所多瑪和蛾摩拉近的地方安頓下來是個不良之策。他被貪婪蒙蔽了眼睛。他只能關注那些他能得到的東西—利益和財富。他或許也得到了很多樂趣。在創世記14章,一場戰爭爆發了。羅得所居之地被攻擊。他所擁有的一切被擄掠走了。亞伯蘭得知這些事後,就率領318人,攻擊了其中一隻入侵的軍隊,奪回了羅得的財物。因此羅得的家被入侵,他擁有的一切被擄掠。但他仍然留在所多瑪和蛾摩拉。當常識告訴我們這不是一個好待的地方時,羅得並不理會,這是很難以理解的事。罪的欲求使我們看不清什麼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亞干也是這樣吃盡苦頭。他失去了對上帝的忠誠,看不見他曾經見證的神跡。眼裡沒有上帝是危險的,這最終成了亞干生命中一個致命的錯誤。在第二場戰役中,有三十六個人因此喪命。我們看到亞干的貪婪打開了防洪閘門,使其他罪滲入他的心。當他看不清自己的所作所為時,自私和欺騙掌控了他。他的三十六個戰友因著他的罪行而被殺,心裡只有自己,他決定掩蓋事實。看不見上帝使他沒了良心和憐憫。

IV.脫離現實

羅得生命焦點的迷失在創世記19章達到了高峰。上帝差派了兩個天使到了所多瑪和蛾摩拉,告訴羅得和他的家人,因著這座城的惡行上帝將毀掉這個城市。當羅得發現天使,他立即邀請他們到自己家裡,堅持不讓他們睡在城市廣場上。看起來羅得突然對城裡正發生的事情感到尷尬,他不想讓天使看到這些或讓他們落在市民的手中。

我們也需要自省!羅得對看到的罪惡深感不安,但最終還是因太留戀罪(貪婪)而不願離開。當他在家門口發現兩位天使,他似乎突然恢復了理智。

另一方面,亞干似乎確信他不會被抓。在約書亞記7章14-15節,上帝命令約書亞召集所有的以色列人。按著支派進前來,上帝好親自指出哪個是犯罪的人。這個過程會按著從支派到宗族再到家室的順序進行。在整個過程中,亞干知道自己有罪。他有很多認罪的機會,但他每次都沒出聲。他的家室、宗族、支派和所有以色列人都被帶出來接受調查的事實顯然對他不重要。他使自己忽視現實,也忽視了他給自己招致的危險。

V.我們的罪傷害我們周圍的人

罪使我們無視潛伏的危險,也使我們聽不到上帝的聲音。羅得和亞幹一開始都確信他們的行為不會影響其他人。直到經歷了一番艱難,他們才意識到這個錯誤。

當所多瑪和蛾摩拉的人發現了羅得的客人時,他們要求他把客人交出來,任他們為所欲為。羅得再三懇求他們。但這使他們憤怒:一個他們文化的局外人竟在審判他們。他們宣佈將以更糟的方式對待羅得,並試圖破門而入。多恐怖的情景!羅得的貪婪和自私不僅威脅了他自己的安寧,現在也使他的客人和家人處在極大的危險中。

天使使這些人看不見,並指示羅得帶上城中所有的親戚去山上避難。上帝派他們來是要毀滅所多瑪和蛾摩拉的。羅得按照指示做了。但是他的女婿們認為他在開玩笑,他們仍舊留在城中。他的妻子在逃跑時回頭看了一眼城市。結果,她變成了一根鹽柱。藏在山洞中時,他的女兒,也許受了她們在城中所見的罪惡的影響,把父親羅得灌醉,和他同寢以存留後裔。他們的後裔就是摩押人和亞捫人,都是使亞伯蘭後裔不得安寧的人。

至於亞干,三十六個士兵戰死沙場,全以色列人都被他的罪所影響。他的支派和宗族也因著他受到懷疑。聖經上暗示他的家人也被迫共謀來掩蓋他的罪。直到上帝向約書亞指出有罪的那個人時,亞干最終才坦白承認。結果,亞干和他的家人被處死,他所擁有的也被焚燒。

VI.結語

羅得和亞干的結局是可悲的。他們容許罪掌控了他們,使他們看不清什麼是要緊的。罪招來新的罪進入他們的生命,使他們不知道自己正在傷害周圍的人們。我們該怎樣避免羅得和亞干所犯的錯誤呢?我們必須認真對待自己性格中的缺陷,並向上帝禱告:「上帝啊,求你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裡面有什麼惡行沒有,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詩篇139篇23-24節)

此外,我們要對罪警覺,在上帝的幫助下抵擋試探。如果我們如此行,我們在決定性的時刻將會是榮耀上帝的。

(此篇文章譯自透心糧英文網站

靈命日糧:內在美

讀經:羅馬書8章1-11節 

這一幢不起眼的房屋,坐落在一條繁忙的大道上。因它沒有任何特色,很難引起人們的注意。然而,有一天我開車經過時,看見這幢房子的院子裡有一個「出售」的告示牌,在那個告示牌上有一行字體稍小的文字,驕傲地宣稱著:「我有內在美!」雖然我不想買房子,但這個告示牌還是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是什麼可以讓這幢看似平凡的房子擁有內在美?

這也讓我不禁想到:這個告示牌和基督徒的生命是否也有異曲同工之處? 想想看:不論我們的外貌如何,我們是否都具有一種內在美,可以把上帝在我們生命中的愛及作為都顯現出來呢?

聖經是如何論及內在美的呢?從羅馬書7章22節,我們可以看到:「因為按著我裡面的意思,我喜歡上帝的律。」在羅馬書8章6節,保羅談到被聖靈掌管的意念,擁有「生命和平安」。並且在加拉太書,我們看 [....]

靈命日糧:見證人

讀經:使徒行傳1章1-9節 

我在十多歲時,曾目睹一場車禍。這是一場令人心驚膽戰的經歷,但隨之而來的也一樣可怕。身為車禍現場唯一的目擊證人,在接著下來的數個月裡,我得不斷地向一群律師和保險理賠員述說我所目擊的一切。他們不是要我解釋失事的物理原理,也不是要我解釋醫療創傷的細節,只是單單要我述說所見的案發經過。

身為基督徒,我們也是見證人,蒙召見證耶穌在我們身上的作為,以及為我們成就的工作。我們領人歸主,不需要高言大智,解釋每個神學議題,或解答每個問題,我們只需要分享藉著十架和救主的復活,我們的生命經歷了什麼改變。更棒的是,我們不需要單靠自己的力量這麼做,因為耶穌說:「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使徒行傳1章8節)

當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