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 : 溫柔勸導

讀經:猶大書1章17-23節 

我的教會領袖何榮和他的妻子潘梅邀我共進晚餐,這固然溫暖了我的心,但也讓我有些擔心。因為我參加了大學裡的一個查經小組,但這個小組傳講的觀點與聖經中的一些教義相互矛盾。我心想:他們會因此向我訓話嗎?

在我們一起吃披薩的時候,他們分享了家庭點滴,並問及我的家人。他們耐心地聽我分享了我的課業、愛犬阿布和我暗戀的對象。直到後來,他們才溫柔地提醒我,要小心我參加的那個查經小組,並解釋其教導的錯誤之處。

他們溫柔的勸誡,使我遠離那個查經小組所教導的謊言,並明白了聖經的真理。猶大書的作者對假教師使用嚴厲的措辭,並敦促信徒要為「真道竭力地爭辯」(1章3節)。作者還提醒他們,在「末世必有好譏誚的人……這就是那些引人結黨……沒有聖靈的人」(18-19節)。然而,作者也呼籲信徒,要憐憫 [....]

靈命日糧 : 言由心生

讀經:路加福音6章43-45節 

怎樣才能戒除粗俗的言語?一所中學鼓勵學生做出「不講髒話」的承諾。學生們宣誓﹕「我鄭重承諾,在我們學校的範圍內,絕不說任何粗言穢語。」這是一種崇高的願景,但我們從聖經看到,耶穌認為任何一個外在的條規或承諾,都不能改變說粗言穢語的習慣。

若要除去我們口中污穢的言語,首先要更新我們的內心。正如根據一棵樹所結的果子,人們就能判斷這是一棵什麼樹(路加福音6章43-44節)。耶穌說,你我的言語是一個極具說服力的指標,可以向人表明我們的心是否隨從耶穌,是否行在祂的道路上。果子可以代表一個人的言語,「因為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45節)。基督指出,如果我們真的想改變口中所說的話,就必須倚靠祂的幫助,先專注於改變自己的內心。

如果內心沒有改變,那麼口頭上的承諾根本無法遏制由 [....]

靈命日糧 : 前輩的忠告

讀經:以弗所書4章29-32節 

「我有什麼遺憾?」在2013年雪城大學的畢業演講中,《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喬治.桑德斯(George Saunders)對這個問題做出回應。他演講的方式就像一個前輩與晚輩的對話,桑德斯與這群畢業生分享他人生中感到遺憾的一兩件事,好讓他們可以從他的經歷中有所學習。桑德斯列舉一些人們認為他可能會感到遺憾的事,比如窮困潦倒和從事一些卑微的工作。但桑德斯表示,他一點也不為這些事感到遺憾。然而,那令他真正感到後悔的,是沒有善待他人,多次錯過以恩慈待人的機會。

使徒保羅在寫給以弗所信徒的書信中,回答了一個問題﹕基督徒的生活是怎樣的?我們很容易匆忙給出答案,比如抱持某種政治觀點、不看某些書籍或電影,以特定的方式敬拜上帝等。但保羅所提供的答案,並不僅是針對當代信徒面對的問題。他指出我們要絕 [....]

靈命日糧 : 即興讚美

讀經:使徒行傳16章16-26節 

在一次前往衣索比亞的短宣之旅中,我們與另一個當地的事工團隊一起去探訪一群年輕人。他們遭遇困境,住在垃圾場的棚屋裡。有機會見到他們讓我很高興!我們與他們分享見證、鼓勵的話,並且一同祈禱。那天晚上,當地團隊的一位成員彈奏吉他,而我們與新朋友們一起在皎潔的月光下敬拜讚美主。那時刻是我最喜歡的,是那麼神聖,令人難忘!他們雖然處於絕望的境況中,但卻擁有僅在耶穌裡才能得到的盼望和喜樂。

在使徒行傳第16章,我們讀到另一個即興讚美的時刻,發生在腓立比城的一所監獄裡。保羅和西拉雖然因事奉耶穌而被逮捕、毆打、鞭打和監禁,但他們並沒有陷入絕望,反而在牢房裡「禱告唱詩」敬拜上帝,「忽然地大震動,甚至監牢的地基都搖動了,監門立刻全開,眾囚犯的鎖鏈也都鬆開了」(25-26節)。

當時,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