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 : 堅守上帝旨意
讀經:
在1957年上映的戰爭電影《桂河大橋》引起轟動,許多影迷紛紛前往泰國北碧府尋找那座真實的鐵橋。他們找到了那座橋,但那座橋並不是橫跨桂河,原來是電影公司弄錯了這條河的名稱!不過很快地,這段美功河被改名為桂河,以符合人們的期望。
約翰福音記載許多人因聽說耶穌所行的神蹟奇事便蜂擁而至(6章2節),但耶穌絕不會讓別人的期望動搖祂神聖的使命。他們找到耶穌,並相信祂就是上帝所應許的彌賽亞,便要求耶穌成為他們的軍事領袖,拯救他們脫離羅馬帝國的統治。使徒約翰說﹕「耶穌既知道眾人要來強逼祂作王,就獨自又退到山上去了。」(15節)
儘管人們施加壓力,要求耶穌按照他們的期望來施行拯救,但耶穌仍堅定地遵循上帝的計劃,以他們真正需要的方式來救他們(歌羅西書1章13節)──並非拯救他們脫離 [....]
靈命日糧 : 上帝的供應
讀經:
「啊……爸爸快過來!」我的女兒放聲尖叫。我知道發生什麼事:有一隻飛蛾嚇到她了。每年春天,一大群布滿灰塵的飛蛾會從別處遷徙到科羅拉多州的山區,度過夏天。因此,對於牠們的到來,我們每年都會嚴陣以待,而今年的情況特別嚴重。
對人類而言,飛蛾是令人厭煩的害蟲,牠們經常朝你迎面飛來。但對鳥類而言,這卻是一場盛宴。查找一些資料後,我發現這些飛蛾是當地燕子的絕佳營養品。儘管這些飛蛾令人厭煩,但對鳥類來說卻是「嗎哪」。
我不知道在耶穌時代的以色列地區是否有飛蛾遷徙,但耶穌注意到上帝對飛鳥的供應,就如耶穌在登山寶訓中提到:「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牠,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馬太福音6章26節)
因此,最近我對飛蛾有了不 [....]
靈命日糧 : 在基督裡合一
讀經:
菲莉斯.惠特利(Phillis Wheatley)是第一位出版詩集的美國非裔詩人,她用聖經的真理勸說基督徒廢除奴隸制度。惠特利大約在1753年出生於西非,七歲時就被賣給奴隸販子。後來,她很快就展現卓越的學習能力,並於1773年獲得自由。惠特利在所寫的詩歌和書信中,敦促讀者接受聖經所強調的人人平等的觀點。她寫道:「上帝在每個人的內心深植一個理念,我們稱之為『熱愛自由』。這種理念令人無法忍受壓迫,渴望獲得釋放,……這樣的理念也存在我們心中。」
保羅強調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他寫道:「從此不再分猶太人和希臘人,自由人和奴隸,男人和女人,因為你們都在基督耶穌裡合而為一了」(加拉太書3章28節,當代譯本修訂版)。由於我們都是藉著相信基督耶穌而成為上帝的兒女(26節),所以教會不可因為不 [....]
靈命日糧 : 有上帝的形象
讀經:
我到銀行辦事的時候,看到牆上貼著「以禮待人」這四個字,充分體現那間銀行的經營理念。銀行職員親切有禮地協助我辦理業務,令我感到十分愉快!
在這冷酷無情的世界裡,以禮待人顯得格外重要。使徒保羅在寫給提多的信中提到這個概念。他要提多叮囑眾信徒:「不要誹謗人,要愛好和平,要溫和,以禮待人」(提多書3章2節,聖經易讀版)。「以禮待人」也可翻譯為「恭敬地對待每一個人」(當代譯本修訂版)或「向眾人表現充分溫柔的心」(新譯本)。
我們如何待人,反映了我們是否將對方視為擁有上帝形象的人。魯益師在他的著作《極重無比的榮耀》中寫道:「在這世上沒有普通人,你所遇見的人不是僅有血肉之軀。」魯益師期待那永恆的未來,在永恆裡我們要麼享受上帝的同在,要麼永遠與上帝隔絕。因此,魯益師提醒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