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 : 禱告卡

讀經:以弗所書6章10-20節 

在我擔任導師的一個寫作研討會上,塔米遞給我一張明信片,背面有她親手寫下的禱告詞。原來她閱讀了導師們的簡歷後,就針對各人的情況,在不同卡片上寫下禱告詞。她將卡片交給每位導師,並為他們禱告。我看了她特意為我所寫的禱告詞,周全詳盡,心裡十分佩服,很感謝上帝藉著塔米的舉動鼓勵我,接著我也為她禱告。在研討會期間,每當我因身體的疼痛與疲勞而覺得難熬時,我就會拿出那張明信片。每次重讀塔米的禱告詞,上帝都能藉此使我重新得力。

使徒保羅意識到為人代禱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他呼籲信徒們預備好與「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以弗所書6章12節)。他強調我們需要相互代禱,並且鼓勵眾人要持續和具體地禱告。保羅請求大家大膽地為他禱告祈求,他說道:「也為我祈求,使我得著口才,能以放膽開口講明福音的奧秘(我為這 [....]

靈命日糧 : 完全潔淨

讀經:以賽亞書64章1-8節 

最近,為了要接待客人,我和妻子預先在家中做大掃除。我注意到廚房地板的白色瓷磚上有一些深色的污漬,那是一些頑固的污漬,必須跪著擦洗才能清除。

但沒過多久,我發現了一個令人沮喪的事實,原來我擦拭得越多,就會顯出更多其他污漬的存在。因為我清除的每個污漬,只會讓其他的污漬更加明顯。突然間,我家廚房的地板似乎變得超級骯髒。在那一瞬間,我才明白,無論自己多麼努力,永遠無法將地板完全清潔乾淨。

關於人想自己潔淨罪污,聖經也提出類似的觀點:人再怎麼努力都無法除去自己的罪。先知以賽亞似乎覺得以色列民不可能得著上帝的拯救(以賽亞書64章5節),他說:「我們都像不潔淨的人,所有的義都像污穢的衣服。」(6節)

但以賽亞知道上帝的美善會帶來盼望,所以他禱告說:「耶和華啊,現在 [....]

靈命日糧 : 反映基督的光

讀經:約翰福音1章4-9節 

為了要在自己的風景油畫中,準確捕捉反射光的美感,藝術家阿爾芒·卡布雷拉(Armand Cabrera)秉持一個關鍵的藝術原則:「反射光永遠不能像它的光源那樣強烈。」卡布雷拉觀察到新手畫家傾向於誇大反射光,於是他提出質疑:「反射光是屬於陰影區塊,它的目的是用來襯托,而非與畫作中的明亮區塊相互競爭!」

聖經也有類似的觀點,表明耶穌就是「人的光」(約翰福音1章4節)。施洗約翰來,「為要作見證,就是為光作見證,叫眾人因他可以信」(7節)。約翰福音的作者告訴我們,施洗約翰「不是那光,乃是要為光作見證」(8節)。

如同施洗約翰一樣,我們也蒙上帝揀選,要向這個不信的世界反映基督的光,照亮那些生活在陰暗之處的人。這是我們的角色,正如有人說:「或許是因為不信的人無法直接承受上帝全 [....]

靈命日糧 : 8號陪審員

讀經:出埃及記23章1-9節 

在1957年的經典電影《十二怒漢》(12 Angry Men)中,一名在貧民窟長大的少年被指控謀殺自己的父親,所有的證據對他極為不利,法官沉重地對陪審團說:「這起案件有一人死亡,另一人的生死掌控在你們手上。」然而,審議的過程卻暴露了陪審團的弊病。在十二位陪審員中,唯有8號陪審員投票主張被告「無罪」,引發了激烈的辯論,他指出證詞的矛盾,卻遭其他人嘲諷。隨後情緒升溫,其他陪審員對謀殺案件持有的偏見也一一暴露。最後,因著8號陪審員的努力,其他陪審員陸續改變觀點,最後都投票同意這名少年無罪。

在以色列百姓剛進入迦南地時,上帝囑咐他們要勇敢地堅持真相,祂強調:「不可在爭訟的事上隨眾偏行」(出埃及記23章2節)。需要特別留意的是,法庭不可「偏護窮人」(3節),也不可「在窮人爭訟的事上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