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 : 天家重聚

讀經: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3-18節 

我在撰寫母親的訃聞時,為了表示我們與她不是永別,並且我也持有上帝應許將來會在天堂重聚的盼望,於是我寫下了:「她已安息主懷,被主接回天家。」儘管如此,有時我看到近期家族的合照都少了母親的身影,還是會感到悲傷。然而,最近我發現有一位畫家能描繪包括過世親人在內的全家福。這位畫家照著我們過世親人的相片,將他們畫進家族畫像裡。藉著畫筆的一筆一劃,這名畫家呈現了上帝所應許的天堂重聚的景象。一想到能再次看見母親在我身旁微笑,就讓我感激地潸然淚下。

使徒保羅也很肯定地告訴我們,基督徒無須「像那沒有指望的人一樣」哀傷(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3節)。因為「我們若信耶穌死而復活了,那已經在耶穌裡睡了的人,上帝也必將他與耶穌一同帶來」(14節)。保羅不僅保證耶穌必會再來,並且宣告所有相信耶穌的人,都 [....]

靈命日糧 : 建造房屋

讀經:馬太福音16章13-20節 

在1889年,美國歷來最龐大的私人豪宅興建工程開始了。施工現場每天生產約32,000塊磚頭,工程一直持續到六年後,喬治.凡德彼爾特二世(George Vanderbilt II)的避暑莊園完工為止。這座位於北卡羅萊納州的著名比爾特摩莊園,直到今日仍是美國最大的私人住宅,擁有250間廳房(包含35間臥室和43間浴室),佔地面積廣達16,226平方公尺。

這項興建工程雖然龐大,但遠遠比不上耶穌在馬太福音16章中,對門徒宣告的「建造工程」。在彼得宣告耶穌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之後,耶穌說:「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馬太福音16章16、18節)。雖然神學家對「磐石」指的是誰尚無定論,但對於耶穌的意願,卻毫無異議。耶穌要建 [....]

當我陷入焦慮時, 3個真理讓我安心

 作者:JT Chen       翻譯:Nancy

 

2019年12月的一個早上,一次很普通的上廁所,變成了我的一場真實的血腥噩夢。

我一周前剛生完孩子。產後出血是正常的,但當時我出了太多血,所以我丈夫趕緊把我送到醫院。

當時躺在被血浸透了床單的病床上等待著醫生到來的我,感覺時間無比漫長。在接受了治療後,醫生告訴我,我的子宮裡得了一種罕見的感染,導致了產後出血。100名分娩的女性中有1到5人患有這種疾病。

我花了大約一個月的時間才從大量失血中恢復過來,但在精神和情感上的恢復卻花了更長的時間。每次我上廁所的時候,都會想起那天血是如何從我身體里湧出,流得滿地都是的。如果這種情況再次發生怎麼辦?如果我會因流血而死怎麼辦呢?

然而在我恐懼的時候,上帝總會有適當的話語來安慰、糾正或挑戰我。我們中許多人認為信仰和恐懼不能共存,似乎一個有信心的基督徒不應該感到任何恐懼一樣。然而,恐懼往往是信心成長的沃土。

每當我感到害怕的時候,恐懼就會激勵我去相信上帝的話。每當我決定在信心中順服祂時,我就感到焦慮的枷鎖一點一點地鬆開了。

因此,在與恐懼的鬥爭中,我學會了三條來之不易卻讓我感恩的真理。

 

 

我自己辦不到,但我可以靠祂的力量前行

 

「你可以的」,是人們喜歡常常對自己和別人說的一句話,這樣他們就可以有一種自己還可以控制的假象。我也不例外。但當我發現自己束手無策時,我的樂觀精神很快就無影無蹤了。

作為一個新手媽媽,我面臨著許多挑戰——下面的疼痛,失眠的夜晚,母乳餵養的問題,以及對我可能會做出錯誤的決定從而傷害我的孩子一生的持續焦慮。最重要的是,還有新冠肺炎。

壓力和對未知的恐懼使我不安。我根本就搞不定。

我因自己力量和智慧的有限而謙卑下來,學會倚靠上帝,祂在我們軟弱的時候給我力量(哥林多後書12章9節 ),在我們毫無頭緒時賜給我們的智慧(雅各書1章5-8節)。

有了祂給的智慧,我找到了管理時間、完成工作和學習的方法。在祂的引導下,我能夠理解我在谷歌上找到或從別人那裡聽到的建議。通過反覆試驗,我盡最大努力為我的孩子做出每一個有益的決定。

倚靠上帝是需要我每時每刻去做出的努力。以賽亞書40章30-31節尤其讓我得安慰。大多數人傾向於關注「如鷹展翅上騰」的部分,但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太高的目標。

我只是很高興再次聽到祂的應許——那些相信上帝的人會找到力量奔跑而不睏倦、行走而不疲乏。

在每天的掙扎中,我只能看到自己不停前行,希望自己不要倒下。我祈求有力量換下一片尿布和喂下一頓奶。

無論是從大出血中慢慢恢復,還是在封鎖期間一邊工作一邊照顧我的孩子,每一天我都需要上帝賜我力量來前行,雖然有時走得很艱難。

上帝每次都會拯救我。祂每天賜下源源不斷的恩典,使我即使是在軟弱和能力不夠的時候也能遵行祂的旨意。

 

 

我的未來可能會更艱難,但我可以在祂的愛中得安息

 

有一段時間,我做的每一個決定都被「萬一…..」的恐懼所影響。我一度考慮過不去聚會,因為我想,「如果我的孩子因為去教會而感染了新冠病毒怎麼辦?」

出於愛的關心,我丈夫反問我:「你到底是不是基督徒?」這聽起來可能很刺耳,但卻是我需要的一記警鐘。我的丈夫知道我與上帝同行的旅程,他意識到有必要責備我內心的恐懼。

如果我不能信靠上帝會在不確定的環境之中為我安排對我最有益處的計劃,我還能自稱是信徒嗎?

我意識到,我不想活得好像我總是在等待最壞的結果。我總是災難化一切的傾向必須屈服於對上帝至高無上的愛之信任。我或許仍然會感到恐懼,但我不必讓它支配我的生活。

當我禱告時,我更加堅信,是上帝、而非病毒,在掌管一切。若沒有上帝的許可,什麼事都不會發生在我身上,並且無論發生什麼,我仍將在上帝仁慈的手中。

為最壞的情況做好準備是挺好的,因為聖經也告訴我們要為試煉和磨難(彼得前書4章12節)做好準備。

但是,如果我們全神貫注地準備迎接壞事情的到來,就不能遵行祂的旨意了,因為我們只顧著保護自己免受危險了。

就像開車一樣。我們為事故做好準備:繫上安全帶、確保剎車正常工作。安全措施到位後,我們開車前往我們想去的目的地。但如果我們總是用雙手保護自己、並準備好應對衝擊,我們就不能很好地駕駛。

屬靈意義上,我們每天順服上帝,信靠祂,為最壞的情況作準備(馬太福音7章24-27節)。這樣,我們就是在活出信心,以至於能有堅定的信念來抵擋生活的風暴。

無論我們將會遇見怎樣的挑戰,上帝會看顧我們(馬太福音6章25-30節)的應許都可以使我們從憂慮中解脫出來,給我們安息。住在祂裡面,我們就有力量追求祂的國和義(馬太福音6章33節)。

經歷過與恐懼的鬥爭,我能夠確定苦難是一份禮物,它在我不斷發現並完成上帝給我作為母親這一身份的使命之中打開我的心讓我能以深刻的方式體驗祂的恩典。

 

 

我可能真的會死,但我會見到祂的榮面

 

我對身體疾病的恐懼變成了對我屬靈健康的檢查,因為它迫使我檢視自己是否真的相信上帝的話語。保羅在腓立比書1章21節中說:「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在我最害怕的時候,這節經文既安慰我又挑戰我。

如果我真的相信聖經,那麼我就不需要害怕,因為無論我是死是活,我都會在上帝良善的計劃里。

如果我活著,我就可以通過我作為妻子、母親、女兒、姐妹和工人的角色來頌揚基督。如果我死了,我將與基督同在。我最終見到了為我犧牲了生命並按我本相愛我的主——這場團聚將比我能想像的更美好。

有人可能會問:「你不害怕你死了之後留下家人沒人照顧嗎」我想,當上帝把我帶到祂面前的那一天到來的時候,我可能會很難過,因為我知道我不能再照顧我的家人了。

然而,知道上帝比我更愛他們並可以把他們照顧得更好時,我倍感欣慰。

無論我是生是死,我都滿得上帝的恩典。因此,在我有限的在世的日子裡,「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哥林多後書12章9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靈命日糧 : 避難所

讀經:以賽亞書25章1-9節 

我和妻子曾入住一間古樸的海濱旅館,有巨大的推拉窗和厚實的石牆。一天下午,暴風雨席捲旅館的所在地,使海水翻騰,風雨擊打著窗戶,彷彿憤怒搥門的拳頭一般。但我們卻平靜淡定,因為旅館的石牆非常堅硬,地基也十分穩固!外頭雖是狂風暴雨,但我們的房間卻是個避難所。

避難所是聖經中一個重要的主題,而且上帝本身就是避難所,正如以賽亞書25章4節說,上帝「作貧窮人的保障,作困乏人急難中的保障,作躲暴風之處」。此外,上帝也要祂的百姓為人提供避難所,例如在古以色列時設立逃城(民數記35章6節),或慷慨接待困乏的寄居者(申命記10章19節)。當世界各地出現人道危機時,這些相同的原則依然適用。在艱難的時刻,我們可以祈求那位提供庇護的上帝,使用我們這些屬祂的百姓,幫助脆弱的人找到避難所。

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