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 : 堅強如鐵

讀經:耶利米書1章14-19節 

鐵甲蟲以其堅硬的外殼而聞名,這外殼能保護牠免受侵害,其中一個特殊品種的鐵甲蟲在承受壓力時,還會展現非凡的力量。這種甲蟲的堅硬外殼在重壓下不會裂開,而是伸展開來。牠扁平的背部和低矮的外形,也使牠不容易被壓扁。科學測試證明,牠可以承受其體重四萬倍的重壓。

正如上帝創造這特別堅硬的甲蟲一樣,祂也賦予先知耶利米堅強的韌性。當耶利米傳達的信息引起以色列人的反感時,他面臨巨大的壓力,因此上帝應許讓他成為「鐵柱、銅牆」(耶利米書1章18節)。耶利米不會被壓扁、踩碎或壓垮。因著上帝的同在和拯救的大能,他所傳達的信息仍然強而有力。

耶利米一生雖遭受誣告,被逮捕、審判、毆打、監禁並扔進井裡,但他依然活了下來。儘管內心有種種難處重壓著他,但他仍堅忍不拔。懷疑和悲傷困擾著他;不斷被人拒 [....]

靈命日糧 : 父親的憐恤

讀經:詩篇103篇13-18節 

八歲的小俊接受手術治療,切除了腦部腫瘤之後,頭部側邊留下了一道明顯的疤痕。小俊懊惱地說自己像個怪物,他父親聽了靈機一動,就在自己的頭部側邊做一個紋身,形狀與小俊的疤痕一樣,以表明他有多愛兒子。

這種同理和憐恤的愛,讓人聯想到詩人說,上帝也是如此憐恤祂的兒女(詩篇103篇13節)。大衛用人類生活中的一個例子來比喻上帝的愛,他說上帝對我們,就像一個好父親溫柔地照顧他的孩子(17節)。正如你我的父親憐恤自己的孩子,我們的天父上帝也愛護關懷那些敬畏祂的人。祂是蠻有憐憫的父親,能夠體恤祂的子民。

當生命中的傷疤使我們灰心喪志,覺得自己不可愛的時候,願我們能憑信心接受天父對我們的愛。上帝以祂的憐憫待我們,差遣祂的兒子「為我們捨命」(約翰一書3章16節),好讓你我能夠得救。透 [....]

靈命日糧 : 造就了我

讀經:使徒行傳15章36-40節 

七歲的愛迪生不喜歡上學,在校的表現也不怎麼好。有一次,老師說他是個「怪胎」,於是他氣呼呼地衝回家。愛迪生的母親是受過培訓的教師,她在隔天與老師對談之後,就決定在家自己教導愛迪生。結果,愛迪生因著母親的愛與鼓勵,還有上帝賜予他的天賦,最後成了一名偉大的發明家。他後來寫道:「我母親造就了我,她真的很愛我,也全心信任我。讓我覺得要為她而活,絕不讓她失望。」

在使徒行傳15章提到,巴拿巴和使徒保羅成為宣教士一同服事,後來,卻為了是否要帶稱呼馬可的約翰同去宣教而產生了重大的分歧。保羅抱持反對意見,因為馬可先前曾「在旁非利亞離開他們」(36-38節)。最後,保羅帶著西拉,巴拿巴帶著馬可,兩人分道揚鑣。巴拿巴願意再給馬可一次機會,巴拿巴的信任使馬可能繼續服事,且成為一位成功的宣教士。後來 [....]

謝謝祢找到我,帶我回家

作者:Deer

 

我是第二代基督徒,妈妈唸书时因为参加英文查经班和团契举办的活动认识信仰。我从小在教会长大,主日学、基要课程、青少契,对圣经知识不断增长,但我对这个信仰、这位上帝却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只觉得每个星期天都被强迫要去教会。我相信祂是真的,是因为听过其他人的见证。但其实我对教会蛮排斥的,可能因为是乡下教会,比较多老人、小孩等需要被服事的群体。

我从国小就开始在主日学司琴。国一第一次带敬拜觉得自己是被逼上台的(那时候喜欢唱诗歌、赞美单纯是因为喜欢唱歌),因为从小就非常害怕上台讲话和报告,当时我觉得自己表现得非常糟,然后还被别人批评。那时候尚未认识上帝,常常有种困惑:为什么我的杯子都还没被倒满,我就要一直倒给别人……回家后躲起来哭了大概两个小时。在教会也没什么同龄的孩子可以一起玩,进入一个新群体,别人也是用“**(我姊姊的名字)的妹妹”来认识我,我觉得很没有归属感也很寂寞。

 

 

進入青春期後,在找尋自己價值和定位的過程中,我迷失了。班上崇尚物質的風氣,男生們比較誰的名牌鞋子比較高級,女生們相約買一樣的衣服鞋子。大家很容易以貌取人,或為了融入群體而講別人八卦。而這一切,都和父母從小教我的價值觀大相逕庭。因為每逢周末就要回鄉下的爺爺奶奶家、外公外婆家和去教會,我沒辦法和同學一起約出去玩。因為媽媽覺得穿著乾淨整齊就好,我沒有選擇自己衣著的權利。

我從小就被禁止看劇、看綜藝節目、聽流行歌,跟同學也自然沒什麼共同話題。其實當時的我,也想漂漂亮亮、光鮮亮麗,但是家裡又不允許。渴望卻又得不到的拉扯和失望,讓我變得很自卑。雖然我成績好又會做事,備受師長的關注和疼愛,但這只讓同學忌妒,因而更討厭我、更想攻擊我。直到現在我依舊清楚記得當時一個人面對一大群人的害怕——害怕別人在我背後說壞話、挑釁和造謠,害怕別人憎惡的眼神。

 

 

在學校和教會都不開心,和媽媽的關係也不好,在家裡沒有屬於自己的空間。日子久了,我變得既壓抑又自卑。即便如此,我沒有停止守主日,在這期間也在不同的教會中“流浪”。上高中後進了好學校,看到同學們都優秀且多才多藝,我越發覺得自己是一個沒有什麼特色的人:我不認識自己,也不清楚自己到底是怎樣的人。

後來上高二後,我和一位學妹很聊得來,她邀我每天放學一起靈修。我們很快就熟了,每天一起禱告、敬拜、讀經、分享領受和疑惑,也聊天分享生活和心情。以前我都是只有睡前和謝飯會禱告,靈修大概也只是讀讀聖經;這是我第一次真的覺得真正在靈修,也慢慢感受到自己的成長。

 

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裏作難,卻不致失望(哥林多後書4章8節)

 

後來高二時因身心壓力過大而發病,我辭去了許多在班級和社團的職務。最慘的時候連好好睡覺和讀書都沒辦法,成績也大幅退步。甚至我每天放學回家都會大哭兩三個小時。同學傳訊息關心我,我也不知道怎麼回答和解釋,只說自己「大腦生病了」。

破碎到沒有任何力氣做其他事的我,開始獨自來到上帝面前、和祂說話。在那段非常難熬的時光裡,學妹也一直成為我的扶持和幫助。熬過一天後,我常常忍不住在她和上帝面前哭泣,她總是播詩歌給我聽、抱著我、為我禱告,甚至陪我一起流淚。她還特別為我預備驚喜,在我自我價值最低落的時候讓我知道我仍是被愛的、鼓勵我鼓起勇氣過艱難的每一天,讓我好感動!

開始每天靈修後,我慢慢跟上帝建立關係、知道祂是我的避難所。一天下來,我總是痛苦難過到無所適從,沒有辦法讀書,我總會跑到校園角落,跟祂訴說我有多麼痛苦、多麼難過,問祂「為什麼?為什麼我會這樣?我到底會不會好?我什麼時候才會好?」雖然並沒有得到立即的回應,但祂常常透過奇妙的方式安慰我。與此同時,我加藥、看醫生、晤談、諮商,還有每天運動,花更多的時間和人相處聊天。

我慢慢恢復,也享受真正活著的感覺。祂不斷跟我說,祂是信實的、是良善的,學習放下和交託,不要擔心。我與祂的關係也越來越親密。最奇妙的是,上帝把我放在如此艱難的處境下,使我不得不學習放下他人的眼光,單單專注在祂如何看我。認識上帝的同時我也更認識自己,當我的目光看向祂而不是自己時,我找到自己的價值、變得有自信,知道自己是祂的寶貝女兒、祂的公主、祂所愛的。我發現我是真的喜歡敬拜讚美,而並不只是唱歌而已,生命的意義就是要敬拜祂。

 

 

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裏,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上帝,不是出於我們。(哥林多後書47節)

 

時間流逝,我進入新的階段,也有了新的經歷。大學之後,我的生活比較混亂、也比較少靈修。即便如此,祂從未離開,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仍蒙上帝保守看顧,恩典滿滿。許久沒有想起高中這段經歷,它們似乎變遠了,但依然真實。

高二那陣子的靈修筆記收藏了當初的深刻感受和記憶,那時的文字和禱告是多麼懇切,但卻又是多麼的疼痛,再看、再回想起都不禁流淚。以前會羨慕那些從小穩定地在教會中成長的人,因為相比之下,我的生命和信仰歷程是多麼地不容易。不管怎麼樣,謝謝天父找到了我、帶我回家。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