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穿透的光

讀經: 哥林多後書4章1-12節


那吩咐光從黑暗裡照出來的上帝,已經照在我們心裡。 —哥林多後書4章6節


美國科泉市的畫家史賓奇(Bob Simpich)有一幅名為《光之蹤影》的畫作,呈現秋季的絢麗景緻。陽光灑落在白楊樹林的金黃葉片上,樹頂的葉子因陽光照射而璀璨發光,而樹蔭下的地面則呈現出由陽光與陰影交織而成的光影。當談到此光線的對比時,史賓奇說:「這穿透森林照在地上的光,編織了獨特的光影,具有讓我無法抗拒的魅力。」

使徒保羅在寫給哥林多教會的信中說:「那吩咐光從黑暗裡照出來的上帝,已經照在我們心裡,叫我們得知上帝榮耀的光,顯在耶穌基督的面上」(哥林多後書4章6節)。他又描繪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致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致死亡」(8-9節)。

有時我們因困難、愁苦或失落,而似乎看不到上帝臉上的榮光。然而,即使在黑影中,我們仍能看見祂與我們同在的證據。

今天,我們若行走在這穿透黑暗的光中,願我們能重新發現上帝的光──耶穌,因祂一直照耀在我們心中。

— David C. McCasland

求主臉光照亮我,
使我找著救恩路。
榮光照耀黑暗地,
世人看見歸向主。

即使處在黑暗的光景,上帝的光仍照耀我們的心。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17-19章 以弗所書5章17-33節


靈命日糧:風暴之中

讀經: 馬可福音4章35-41節


[耶穌]向海說:「住了吧!靜了吧!」 —馬可福音4章39節


一場暴風雨正醞釀著,不單在地面上,同時也在朋友的家中。她告訴我說:「當時香港的氣象局報導,有一個超級暴風正逐漸逼近。但比窗外的暴風更迫在眉睫的,是家中醞釀的風暴。那時我爸爸因病入院,家人必須每日往返醫院,並同時兼顧家庭和工作。大家都因疲於奔命而心浮氣躁,家裡的氣氛也變得異常緊繃,一觸即發。」

生命有時就像一場突然降臨的風暴,讓我們在不幸、悲傷和壓力的狂風中翻覆。但我們可以到哪裡尋求幫助呢?當耶穌的門徒遇上一場大風暴時,雖然他們不確定耶穌是否在乎,但他們仍知道向誰求助。最後,耶穌平靜了呼嘯的狂風,展現了祂的大能(馬可福音4章38-39節)。

但很多時候,耶穌並不會立即平息風暴,我們也可能像當時的門徒一樣,覺得祂並不在乎我們。其實,若要平息心中的恐懼,我們要全然信靠這位上帝,相信祂的慈愛和全能。我們可以躲在祂的蔭庇之下(詩篇91篇1節);我們可以求祂幫助我們以恩慈待人,更可以安息在這位滿有能力、智慧和慈愛的上帝裡面。祂不僅陪伴我們,甚至保護我們走過風暴。

— Poh Fang Chia

不管海浪多凶猛猙獰,
不論哪一個,或世人或邪靈,
救主坐之船海水不能吞,
因祂是管理海陸空的神。
Baker

無須大聲呼求,因上帝比我們想像的更貼近。-勞倫斯修士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14-16章 以弗所書5章1-16節


靈命日糧:儀式真義

讀經: 哥林多前書11章23-34節


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 —哥林多前書11章24節


在成長的歲月中,我家有項規定,就是晚上不可以帶著怒氣上床(以弗所書4章26節)。因此,我們所有的爭執和分歧都要在睡覺前解決。此外,在睡覺之前我們還會做一件事,爸爸媽媽會對我和弟弟說:「晚安,我愛你。」而我們也接著回應:「晚安,我也愛你。」這是我們家獨特的睡前儀式。

最近,這樣的儀式對我來說更是意義深刻。母親因肺癌而生命垂危,在臨終前的那段日子,她昏昏沉沉地躺在病床上,對外界愈來愈沒有反應。但每天晚上我離開她的床邊時,我還是會說:「媽,我愛你。」縱然那時她已經不太能說話,但她仍會回應:「我也愛你。」小時候我從沒想過,這個睡前儀式竟在多年後讓我感到如此珍貴。

有時候,一些儀式因為時間久了或一再重複,會讓我們忘記其中的意義,但有些儀式是要提醒我們重要的屬靈真理。第一世紀的信徒混亂聖餐、違背聖餐的本意,但使徒保羅並沒有阻止他們繼續舉行聖餐,反而告訴他們說:「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祂來。」(哥林多前書11章26節)

與其放棄儀式,或許我們更應該重新找回其中的意義。

— Julie Ackerman Link

主啊,當我們領聖餐時,
幫助我們不會將它視為例行公事。
願我們能藉祢所設聖餐儀式,
時時記念祢,並心存感恩。

任何儀式的意義都可能被淡忘,但不代表它沒有意義。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11-13章 以弗所書4章


靈命日糧:新的開始

讀經: 路加福音5章17-26節


無病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 —路加福音5章31節


在許多國家,衛生法令都明文禁止人們販賣或使用舊床墊,只可以將之送到垃圾掩埋場丟棄。然而,提姆.基南(Tim Keenan)卻解決了這個問題。如今他的公司聘請了十幾名員工,負責取出舊床墊中可以再循環使用的部分,如金屬、布料及泡沫塑料。但他所做的還不僅是回收利用,記者比爾沃林在《科羅拉多日報》中寫道:「在基南所有循環再生的物品中⋯⋯最成功的可能就是『人』。」基南雇用的員工裡有許多曾是吸毒者和流浪漢,讓他們有重新開始的機會。他說:「我們雇用那些大家都棄絕的人。」

路加福音5章17-26節告訴我們,耶穌如何醫治癱瘓病人的身體,拯救他的靈魂。因著這個神蹟,利未回應耶穌的呼召跟隨祂,並邀請他的稅吏同伴及其他朋友和耶穌一同坐席(27-29節)。當有些人指責耶穌與罪人一同吃喝(30節),祂提醒他們無病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並且說到:「我來本不是召義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32節)

若你覺得自己像是「被丟棄」到人生掩埋場的人,耶穌正展開祂慈愛的雙臂,要給你一個全新的生命,這也是祂來到世上的目的!

— David C. McCasland

上帝大能會改變人心,
遠離邪惡,擺脫罪孽;
上帝慈愛使生命更新,
潔淨內心,重寫新頁。
Fasick

得救恩就是接受新生命。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9-10章 以弗所書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