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有智慧

讀經: 箴言10章17-21節


禁止嘴唇是有智慧。 —箴言10章19節


許多年前,有位不知名的作家寫了一首衡量言語價值的短詩:

有智慧的老貓頭鷹,
穩穩地坐在橡樹梢。
看得越多,便說得越少,
說得越少,便聽得越好。
為何不學智慧老貓頭鷹?

言語的多寡與智慧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箴言10章19節說:「多言多語難免有過;禁止嘴唇是有智慧。」

在某些場合,我們需要有智慧,曉得說適當的話,並且適可而止。憤怒的時候,小心說話尤其重要。雅各勸勉信徒們:「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雅各書1章19節)。約束言語也是敬畏上帝的表現,所羅門王說:「上帝在天上,你在地下,所以你的言語要寡少」(傳道書5章2節)。當他人哀痛的時候,我們靜默的陪伴,可能遠比滔滔不絕地表示同情更有幫助,正如約伯的朋友,「一個人也不向他說句話,因為他極其痛苦」(約伯記2章13節)。

雖然「靜默有時,言語有時」(傳道書3章7節),但話說得愈少,會使我們聽得愈多。

— Jennifer Benson Schuldt

求主賜我真智慧,
何時當說何時聽。
鼓勵關懷他人時,
猶如祢對我關愛。

無聲勝有聲,沉默是金。



全年讀經:
雅歌6-8章 加拉太書4章


靈命日糧:口哨聲

讀經: 撒迦利亞書10章1-8節


我要向他們吹哨子,招聚他們,因為我救贖了他們。 —撒迦利亞書10章8節,新譯本


拉哥美拉島是加納利群島中一座極小的島嶼,這座小島上再度流行一種獨特的語言,這語言聽起來像是鳥兒唱歌的聲音。在這片有許多峭壁和深谷的土地上,連學童、遊客們都在學習如何吹口哨,效法以前島上的人們,利用哨聲來與兩英里以外的人溝通。一位牧羊人再度使用這古老的語言來與他的羊群溝通,他說:「我的羊認得我的哨聲,就像牠們認得我的聲音。」

聖經裡也曾經出現吹哨子的情況,上帝被描述為向祂的羊群吹哨子的牧羊人。先知所想像的畫面也許是這樣:有一天,上帝將吹著哨子帶領迷失、散落各地的人,重新召集他們,回歸到祂面前(撒迦利亞書10章8節)。

多年之後,耶穌說:「我的羊聽我的聲音,我也認識他們,他們也跟著我」(約翰福音10章27節)。可能耶穌所指的就是牧羊人的哨聲。羊聽不懂人的話語,但是牠們認得那代表牧羊人所在的聲音。

誤導人的聲音及干擾的噪音,都會分散我們的注意力(參閱撒迦利亞書10章2節)。然而,上帝有方法讓我們轉向祂,甚至不需要言語。祂藉著某些事情,使我們得到警覺或鼓勵,也不斷提醒祂正在引導、保護著我們,並一再應許祂與我們同在。

— mart de haan

塵世嘈雜與喧鬧,
不及天父召喚聲;
助我分辨祢聲音,
跟隨天父的路程。

上帝的呼召永遠聽得見。



全年讀經:
雅歌4-5章 加拉太書3章


靈命日糧:心靈呼喚

讀經: 撒母耳記下1章17-27節


大衛作哀歌,弔掃羅和他兒子約拿單。 —撒母耳記下1章17節


在2011年3月,災難性的海嘯襲擊日本,摧毀了沿岸無數的市鎮和鄉村,奪走近16,000條生命。作家兼詩人格萊特.埃利希(Gretel Erlich)前往日本,見證及記錄當時的毀壞情況。然而,當她眼見滿目瘡痍的景象,覺得實在無法報導當時的境況,於是她寫了一首詩描繪當時的情景。在美國公共新聞電視網受訪的時候,她說:「我的老朋友,已故詩人威廉.斯塔福德(William Stafford)曾經說過:『詩歌是出自心靈深處的呼喚。』」

在聖經裡,我們可以看見詩作總是用來表達內心的情緒,從喜樂的讚美到失落的憂傷,都是詩歌的題材。當掃羅王以及他的兒子約拿單戰死沙場時,大衛極其悲痛(撒母耳記下1章1-12節),他將自己的心靈寄託在一首詩當中,並稱之為「弓歌」:「掃羅和約拿單,活時相悅相愛,死時也不分離。⋯⋯英雄何竟在陣上仆倒!⋯⋯我兄約拿單哪,我為你悲傷!我甚喜悅你!」(23-26節)

當我們面臨心靈激動的時刻,無論是喜或悲,都可以用禱告為詩歌,向上帝傾訴。我們也許無法清楚表達心裡的感受,在天上的父仍然聽見我們真正的心聲。

— David C. McCasland

有時禱告非語言,
將心捧在雙手間,
高舉呈現主面前,
祂必明瞭我心田!
Nicholson

上帝不只傾聽禱告,祂還瞭解我們的心。



全年讀經:
雅歌1-3章 加拉太書2章


靈命日糧:重複警告

讀經: 加拉太書1章6-10節


我希奇你們這麼快離開那藉著基督之恩召你們的,去從別的福音。 —加拉太書1章6節


「請注意,電動走道即將抵達終點。請注意,電動走道即將抵達終點。」如果你曾經使用過機場的電動走道,你就會聽過這種不斷重複的廣播。

為什麼機場要不停地重複這個廣播呢?這是為了要確保使用者的安全,並且保護當局的利益,若有人使用不當而受傷,機場當局也不須負責。

重複的廣播雖然令人厭煩,但也的確有它的價值。事實上,使徒保羅認為不停重複的警告是有必要的,因此他在加拉太書當中也這樣做。但比起避免在機場絆倒的危險,他所警示的更為重要。保羅警告加拉太人,無論是他或天上使者,只要有人傳講的不是他們曾聽過的福音,都不要聽信(1章8節)。就在下一節,保羅又再說了一遍。這是一個值得再次強調的警告。因為當時加拉太人開始相信救恩是源於好行為,而不相信真正的福音,即不相信救恩是基督所成就的工。

耶穌的福音,就是祂的受死、埋葬且復活,是為了要赦免我們的罪。這是我們有特權和責任要分享的故事。當我們傳講福音時,要清楚說明:只有靠著復活的耶穌,我們才能解決罪的問題。

— Dave Branon

祂是道路、真理和生命,
祂的名稱為耶穌;
除祂以外再無別的名,
有能力救贖我們。
Sper

耶穌基督是唯一通往天堂的道路。



全年讀經:
傳道書10-12章 加拉太書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