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前事不忘

讀經: 耶利米書6章13-20節


訪問古道,哪是善道,便行在其間;這樣,你們心裡必得安息。 —耶利米書6章16節


有句話說:「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就是記取過去的經驗教訓,可以當成今後行事的依據。可惜,我們卻總是喜歡緬懷當年的好時光,而非記取這些經驗,去尋找未來的方向。我們沉湎於懷舊之情而不願改變,渴望一切能回到像以前一樣。

當上帝呼召耶利米成為「列國的先知」時(耶利米書1章5節),耶利米只是一個來自耶路撒冷附近小鎮的祭司。他被指派一個非常艱難的任務,主要是向轉離上帝的猶大人,宣告上帝對他們的審判。耶利米清楚地表示,他是傳遞上帝的信息,而非自己的意思(7章1-2節)。

主耶和華說:「你們當站在路上察看,訪問古道,哪是善道,便行在其間;這樣,你們心裡必得安息。他們卻說:『我們不行在其間。』」(6章16節)

上帝勸祂的百姓回顧過去,如此他們才能向前邁進。尋訪遠古路徑的目的,是為了尋找那一條「美善的路」,其中充滿上帝的信實、饒恕以及呼召。

上帝可以透過我們的過去教導我們,藉此讓我們知道與祂同行的道路最美好。

— David C. McCasland

我不知將來會如何,
也不知會發生何事;
但我知主信實同在,
因我早已經歷多次。
Anon.

上帝往日的引導,給了我們面對未來的勇氣。



全年讀經:
約伯記32-33章 使徒行傳14章


靈命日糧 :成長圖表

讀經: 彼得後書3章10-18節


你們卻要在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和知識上有長進。 —彼得後書3章18節


如果有一天我們搬離現在的家,我會把食物儲藏室的門拆下帶走!那扇門很特別,因為上面記錄了我的孩子多年來的成長。每隔幾個月,丈夫和我都會讓孩子們背靠著門,用鉛筆在那門上畫下他們的高度;根據我們的成長圖表,我女兒在短短一年內長高了四吋!

孩子們的成長是一種自然的生理現象,但有另一種成長卻需要一些努力,就是屬靈成長,使我們變得更像基督。使徒彼得鼓勵信徒在耶穌的「恩典和知識上有長進」(彼得後書3章18節)。他說信心的成熟能幫助我們預備迎接基督的再來。他希望耶穌回來時,能夠看見信徒過著無可指責的生活,與上帝和好(14節)。彼得也視屬靈成長為一種防禦,能抵擋那些曲解上帝話語、使人迷失的教導(16-17節)。

即使是在我們感到沮喪,覺得自己與上帝疏離的時候,我們應當謹記:祂會幫助我們在信心上長進,讓我們更像祂的兒子。祂的話語應允我們,「那在[我們]心裡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腓立比書1章6節)

— Jennifer Benson Schuldt

親愛的上帝,我祈求聖靈,
陶造我成為合祢心意的人。
給我力量,好使我能達到,
我在耶穌裡面看見的聖潔。

靈命成長需要乾糧──上帝的話語。



全年讀經:
約伯記30-31章 使徒行傳13章26-52節


靈命日糧 :倚靠日

讀經: 約翰福音15章1-13節


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什麼。 —約翰福音15章5節


在美國,7月4日是公定假期。戶外燒烤熱烈、海灘人潮洶湧,大城市、小城鎮也充滿遊行、煙火匯演,處處都有野餐和愛國的慶祝活動。這一切都是為了紀念1776年的7月4日,有13個北美洲英屬殖民地宣布獨立。

「獨立」對不同時代和年齡的人都具有吸引力。「獨立」代表「不受別人的控制或影響、不須倚靠別人的支持或幫助」,難怪青少年都嚷著想獨立;很多成人也力求在經濟上獨立,不依賴人;年長者也想保持生活獨立,日常生活不用仰賴他人。雖然一個人是否真正獨立是另一個議題,但能獨立聽起來很棒。

盼望政治獨立或個人的獨立是一回事,但追求屬靈的獨立卻是有問題的。 其實,我們需要承認並接受自己有深切的屬靈依賴。耶穌說:「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什麼。」(約翰福音15章5節)

我們不能靠自己,必須完全且永遠倚靠為我們而死,使我們得自由的主耶穌。每一天都是我們的「倚靠日」。

— Bill Crowder

我時刻需要祢,親愛恩主,
無人似祢柔聲,使我安舒。
我需要祢,需要祢,每時刻需要祢!
求主現在施恩惠,我來就祢。
Hawks/Lowry

倚靠全能的上帝,就能得到最大的力量。



全年讀經:
約伯記28-29章 使徒行傳13章1-25節


靈命日糧 :溫柔關愛

讀經: 帖撒羅尼迦前書2章1-7節


[我們]只在你們中間存心溫柔,如同母親乳養自己的孩子。 —帖撒羅尼迦前書2章7節


馬克斯經營了一個小農場,作為業餘愛好。最近,當他檢查所照料的母牛群時,竟然發現當中有頭新生的小牛犢。當他買下這些牛隻時,完全不知道其中有一頭懷孕的母牛;但令人難過的是,這頭母牛得了併發症,誕下小牛不久後就死了。於是馬克斯買了奶粉,用奶瓶哺乳小牛。「哦,小牛以為我是牠的母親呢!」馬克斯說。

馬克斯對小牛扮演了母親的角色。這個溫馨的故事,讓我想到保羅對帖撒羅尼迦教會的信徒,也把自己比擬為充滿關愛的母親,他說:「[我們]只在你們中間存心溫柔,如同母親乳養自己的孩子。」(帖撒羅尼迦前書2章7節)

保羅以養育孩子的心態教導他人。他知道信徒需要「靈奶」使靈命成長(彼得前書2章2節),除此之外,對於保羅所關愛的信徒,他也特別關注他們的顧慮:「你們也曉得我們怎樣勸勉你們,安慰你們,囑咐你們各人,好像父親待自己的兒女一樣。要叫你們行事對得起⋯⋯上帝。」(帖撒羅尼迦前書2章11-12節)

願我們以救主的溫柔關愛,彼此服事,並在屬靈的旅程上互相鼓勵(希伯來書10章24節)。

— Dennis Fisher

親愛主,當我服事他人,
幫助我能體貼且關愛。
並且助我溫柔地愛人,
一如祢對我溫柔關愛。

上帝將祂的愛注入我心,讓我能向他人流露。



全年讀經:
約伯記25-27章 使徒行傳1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