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茱蒂的一生

讀經: 腓立比書4章10-13節


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 —腓立比書4章13節


茱蒂‧卡斯特(Jordyn Castor)天生瞎眼,但這不能阻擋她活出豐盛的人生。記錄片《你能領會我怎樣看見嗎?》(Can You See How I See?)描述了她的故事。她在學校成績卓越,靠著別人一點幫助,就能享受騎單車並從山坡上滑雪而下的樂趣。

關於瞎眼一事,茱蒂說:「若我能恢復視力,我也不願。我認為上帝創造我們各人的樣式,都有祂的理由……我想,我一生的方向都和我的瞎眼有關。」如今她在大學主修電腦科技,夢想有一天能開發新的電腦軟體來幫助盲人。

茱蒂為何對人生前景如此樂觀與積極呢?身為基督徒,她深知上帝掌管生命的一切光景。這給予她信心,勇於追尋看似無法達成的夢想。確實,茱蒂一生證明了腓立比書的真理:「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立比書4章13節)

不論我們的強項與弱點是什麼,上帝的手能供給我們一切所需,改善周遭的世界。當你踏出信心的一步時,倚靠祂的力量來幫助你吧!

— Dennis Fisher

主添我力量,鼓起勇氣來,
上帝的兒女,軟弱又微小;
主說有就有,命立就必立,
祂所應許的,永遠不落空!
Anon.

上帝呼召你作工,必賜力量得完成。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10-12章 約翰福音11章30-57節


靈命日糧 :尋找失竊珍寶

讀經: 馬太福音4章18-22節


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 —馬太福音4章19節


托爾金(Tolkien)的名著《哈比人歷險記》(The Hobbit),描述矮人起來反抗兇惡的巨龍史矛革(Smaug),取回失竊的寶藏。在危機四伏的搜尋過程中,矮人副指揮官巴里(Balin)仍對索林(Thorin)充滿信心,他說:「這位是我要效忠的君王,我要永遠跟隨,至死不渝。」他對領袖的信任,使他能忠於職責,不畏任何危險。

耶穌在世上開始傳道時,召聚門徒加入天國的任務,從我們的敵人撒但手中救贖那珍寶──失喪的靈魂。當祂呼召他們時,祂說:「來,跟從我!」(馬太福音4章19節)他們跟隨耶穌,意味著工作上的徹底改變,從捕魚的漁夫變為得人的漁夫,拯救罪中失喪的男女。這個任務並不輕鬆,耶穌形容這就像是背起我們的十字架來跟從祂。(參看馬太福音16章24節;馬可福音8章34節;路加福音9章23節)。

當我們努力為基督尋回失去之珍寶時,也許會有畏縮膽怯、尷尬彆扭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呢?要定睛仰望我們的大元帥,祂是配得我們效忠的君王,我們要永遠跟隨,至死不渝!

— Joe Stowell

傳主福音,雖經憂懼;
願主提醒,失喪珍寶。
何等恩典,能跟隨祢;
參與服事,觸動人心。

跟隨榮耀之王,讓主進入人心。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7-9章 約翰福音11章1-29節


靈命日糧 :失敗

讀經: 彌迦書7章8-9,18-20節


祂必領我到光明中;我必得見祂的公義。 —彌迦書7章9節


美國經濟大蕭條之後,多年來,股市竭力想挽回投資者的信心。到了1952年,哈里•馬科維茨(Harry Markowitz)提出了一個選擇投資組合的理論,建議投資者將股票分散投資在不同的公司和行業,這可以幫助他們在經濟不穩定的時候減少損失。1990年,這理論使馬科維茨和另外兩位學者一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就像那些恐慌不安的投資者一樣,我們這些跟從耶穌的人也因曾經面臨失敗,生命遭受重創,就在恐懼中裹足不前,不知如何收拾殘局,繼續前進。甚至一生都在等待「馬科維茨時機」出現,希望有人能提出有效的建議或行動,讓我們得以脫離先前的困境。

但我們卻忘記耶穌早已為我們成就了這事,祂已為我們捨命,從死裡復活,遮蓋我們的羞辱,使我們得以自由,能每天親近祂、服事祂。無論我們何時「跌倒」,我們都能與祂一同「起來」,因為祂「喜愛施恩」(彌迦書7章8、18節)。

我們何時尋見耶穌,何時便與祂一同展開永生之旅。祂要與我們同行,將我們塑造成為我們所渴望的、原被創造的樣式。

— Randy Kilgore

父啊,對於自己的失敗,我無能為力,
感謝祢,透過愛子耶穌成就此事,
祂為我們犧牲了自己,
幫助我時刻仰望祢,與祢同行。

在失敗中舉目,便得見上帝的接納。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4-6章 約翰福音10章24-42節


靈命日糧 :忘記也是福

讀經: 約翰福音10章1-10節


我就是門,凡從我進來的,必然得救。 —約翰福音10章9節


我的工作室就在樓下的房間,但我常常需要跑到樓上去拿東西。很不幸的是,往往我到樓上,進了房門,就忘記我到底是要做什麼。研究學者拉德萬斯基(Gabriel Radvansky)曾對此現象作出解釋,他認為房門就是一個邊界,將不同的生活事件隔開。

這位學者經過三次不同的實驗之後,認為出入房門讓大腦以為記憶中的事件已可拋之腦後。我雖然明白大腦這樣的操作,然而,當我站在那裡,完全想不起為何要跑到樓上的時候,還是感到非常沮喪。其實,「忘記」也可以是福。特別是到了晚上,關上房門,我便可以安然入睡,完全忘記白天工作時的憂愁、煩惱,那實在是一種祝福。

當我想到耶穌說自己就是「門」(約翰福音10章7、9節),便對這個隱喻產生了新的見解。當羊進入羊圈,牠們便進入了一個安全之地,保護牠們遠離小偷和強盜。對信徒而言,大牧者就是將我們與仇敵隔開的門,我們一旦進入羊圈,就能夠「忘記」所有的危險和威嚇,祂讓我們能夠「忘記」,安歇在大牧者的保護之中。

— Julie Ackerman Link

感謝慈愛的天父,
認識祢就得平安,
大風大浪祢看顧,
安歇在祢保守中。

基督是保守我們遠避危險的門。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1-3章 約翰福音10章1-23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