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聆聽

讀經: 約伯記2章11-13節


惟願有一位肯聽我! —約伯記31章35節


翠思•賀格(Joyce Huggett)在她的書《聆聽他人》(Listening to Others)中,談到對於身處困境中的人,學習聆聽並適當地回應他們極其重要。她提到幾個關於聆聽人們訴苦的親身經歷,他們通常會感謝她為他們所付出的一切。她寫道:「很多時候我都沒有『做』任何事,我只是『聆聽』。所以,我很快就明白『單是聆聽』,事實上已能有效地幫助別人。」

這樣的幫助正是約伯向朋友尋求的。他們確實陪他坐在地上七天七夜,沉默不語,因為看見「他極其痛苦」(2章13節),但當約伯開始訴苦時,他們卻聽不進去。相反地,他們說個不停,但卻完全無法安慰約伯的心(16章2節),以致約伯呼求:「惟願有一位肯聽我!」(31章35節)

「聆聽」所傳達的意思是:「對你重要的事,就對我重要。」有時人們的確想要聽別人的意見,但很多時候,他們只是希望那些愛他們和關心他們的人,能聆聽他們的心聲。

聆聽非易事,而且需要時間,你必須花上足夠的時間,聽見別人真正的心聲,那麼,當我們開口時,才能以溫柔且智慧的言語來回應。

主啊!求祢賜我們充滿愛的心與聆聽的雙耳。

— David H. Roper

主在施恩寶座上,
俯身垂聽我傾訴;
呼求上帝阿爸父,
我的恐懼祂消除。
Watts

總想著如何回答,就聽不到別人的傾訴。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上16-18章 約翰福音7章28-53節


靈命日糧 :暴風雨中的錨

讀經: 約書亞記1章1-9節


你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你的上帝必與你同在。 —約書亞記1章9節


桑迪颶風來襲時,麥特和潔西卡試著將他們的帆船駛進佛羅里達州的一個小灣,然而船卻觸礁了。海浪不斷衝擊著他們,他們就迅速地將錨拋下,以便穩住船身,直到他們獲救為止。他們說:「假如沒有將錨放下,我們一定會失去我們的船。」沒有了錨,他們的船就會被無情的海浪沖上岸邊,變成碎片。

在屬靈生活上,我們也需要錨來確保我們站立得穩。當摩西逝世之後,上帝呼召約書亞來帶領祂的子民時,祂賜下了應許的錨,叫約書亞在危難之時可以信靠。上帝對約書亞說:「我……必照樣與你同在;我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無論你往哪裡去,耶和華你的上帝必與你同在」(約書亞記1章5、9節)。上帝同時也賜下律法書給約書亞和祂的百姓,叫他們可以研讀並遵行(7-8節)。上帝的話語和同在,正是以色列人面對挑戰時可以信靠的錨。

當我們正在苦難之中,或是信心開始懷疑動搖的時候,我們的錨是什麼呢?就讓我們以約書亞記1章5節為開始,雖然我們的信心可能軟弱,但若我們將信心的錨放在上帝的應許和同在上,祂必穩穩地托住我們。

— Anne Cetas

我有巨錨穩我靈,
巨浪翻騰它堅立。
立基萬古之磐石,
深根穩立救主愛。
Owens

越感受暴風雨的壓力,越體會錨的力量。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上13-15章 約翰福音7章1-27節


靈命日糧 :很久以前

讀經: 馬太福音24章32-44節


耶和華安排一條大魚吞了約拿,他在魚腹中三日三夜。 —約拿書1章17節


有些人說,聖經不過是一些童話故事的彙集本。裡面記載一個小男孩殺死巨人;有人被大魚吞進肚子裡;還有挪亞建造了一條大船的故事。甚至某些宗教人士也認為,這只是教導人們道德的好故事。

然而,耶穌說到約拿與大魚,以及挪亞與洪水的事時,是在談論一個真實發生的事件:「挪亞的日子怎樣,人子降臨也要怎樣。當洪水以前的日子,人照常吃喝嫁娶,直到挪亞進方舟的那日,不知不覺洪水來了,把他們全都沖去。人子降臨也要這樣」(馬太福音24章37-39節)。祂會在我們沒有預期時再度降臨。

耶穌以約拿在魚腹裡度過三天為例子,與祂將自己在墳墓裡經歷三天後復活做比較(馬太福音12章40節)。彼得更談到挪亞與洪水的景況,與耶穌再來的日子是一樣的(彼得後書2章4-9節)。

聖經是上帝賜給我們的話語,是一本充滿真理的書,不是童話故事。有一天,當耶穌再來接祂的兒女時,我們將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 Cindy Hess Kasper

殷切等候祢再來,
屆時天家見祢面;
我有盼望因祢愛,
祢的應許必實現。
Sper

因期待基督的再來,所以樂觀盼望。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上10-12章 約翰福音6章45-71節


靈命日糧 :計畫中斷

讀經: 馬可福音5章21-34節


耶和華的籌算永遠立定;祂心中的思念萬代常存。 —詩篇33篇11節


我和妹妹殷切期待台灣之旅,買了機票,也訂好了旅館,整裝待發。但就在出發前兩週,我妹妹接獲通知要處理一樁突發事件,而必須留在新加坡繼續工作。旅行計畫被迫中斷,確實令人失望。

當門徒陪伴耶穌趕赴一樁緊急任務時,行程卻被中斷了(馬可福音5章21-42節)。管會堂之人睚魯的女兒快死了,緊急萬分,而耶穌正在前往他家的途中。突然,耶穌停下腳步,說:「誰摸我的衣裳?」(30節)

門徒對此似乎有些不耐煩,說:「祢看眾人擁擠祢,還說『誰摸我』嗎?」(31節)但是,耶穌認為這是幫助這位受苦婦人的機會。因為當時她的疾病在宗教律法上被視為是不潔淨的,所以12年來她都不能參與群體的生活(見利未記15章25-27節)。

當耶穌與婦人說話時,睚魯的女兒死了。一切都太遲了,當時看來好像如此。但是,這一延遲卻讓睚魯對耶穌與祂的大能──即戰勝死亡的能力,有更深刻地經歷與認識。

有時候我們的失望卻是上帝的籌算。

— Poh Fang Chia

好處祂從不保留,
失望中有祂安排;
即使否定答案中,
有祂說不盡的愛。
Young

下次計畫中斷時,細察上帝的目的。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上7-9章 約翰福音6章22-44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