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誰是英雄?

讀經: 士師記3章7-11節


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 —馬太福音5章16節


讀士師記的時候,感覺好像是在讀漫畫書裡的超級英雄。其中記載了許多戰役及大能的勇士,諸如:底波拉、巴拉、基甸和參孫。在眾多的士師(拯救者)中,有一個名為俄陀聶的士師。

俄陀聶的生平記載簡短且平鋪直敘(士師記3章7-11節),沒有高潮迭起的劇情,也沒有非凡神勇的表現,然而我們卻看見上帝藉著俄陀聶所做的事,那就是「耶和華就為他們興起一位拯救者」(9節)、「耶和華的靈降在他身上」(10節),以及「耶和華將美索不達米亞王古珊利薩田交在他手中」(10節)。

俄陀聶的事蹟能幫助我們把注意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帝的作為。有趣的故事和魅力人物可能會模糊了焦點,最終使我們著眼於次要事物,卻看不見上帝的作為。

在年輕的時候,我希望能擁有更多才華,好讓我帶領更多人信主。然而我的焦點錯了。實際上,上帝總是使用平凡的人成就祂非凡的作為,是祂藉由我們的生命發散榮光,是祂自己的榮耀將人吸引到祂的面前來(馬太福音5章16節)。

當他人看見我們的生命時,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從中看見上帝,而不是我們自己。

— Poh Fang Chia

但願天父所賜恩言,
時時銘刻在我心。
令人明察我的勝利,
唯靠主大能。
Wilkinson

人有限的能力,彰顯上帝無限的大能。



全年讀經:
利未記1-3章 馬太福音24章1-28節


靈命日糧 :磨難前後

讀經: 詩篇55篇1-8、16-17節


上帝啊,求祢留心聽我的禱告……我心在我裡面甚是疼痛;死的驚惶臨到我身。 —詩篇55篇1、4節


信心在經過生命嚴峻考驗後,會產生什麼樣的改變呢?我在讀到一則悲慘的故事以後,想到了這個問題。在牙買加有一位父親,他在試圖保衛家人不受闖入者傷害時,意外射殺了他18歲的女兒。

新聞報導說,事發隔天,他內心雖然傷痛欲絕,但他仍尋求上帝的幫助,如同往常的習慣到教會去。從前,他信靠上帝來引導他的生命,事發之後,他知道上帝仍然會扶持他。

我也曾失去一個十幾歲的女兒,這讓我不禁反思自己的信心歷程。為了知道梅麗莎去世前,我是如何看待生命和對上帝的信心,我從電腦檔案庫裡,找出她在2002年6月去世前,我寫的最後一篇文章。那時我所寫的是否與現在我所認知的一致?嚴峻的考驗是否改變了我對上帝的信心?那年5月我寫了這段文字:「大衛並不懼怕,他毫無畏怯地來到上帝面前,對祂傾訴心意……我們並不需要害怕對上帝吐露心裡真正掛念的事。」

未經歷磨難以前,我向上帝傾心吐意,祂也垂聽我的禱告;磨難過後,我發現祂仍然聽我的禱告、安慰我、扶持我,因此我繼續以信心向祂禱告。我們的信心不受動搖,反而更加穩固,因為無論是磨難之前或磨難之後,祂都是那位永不改變的上帝。

— Dave Branon

上帝仍在寶座,
不曾把你遺忘;
祂的應許真切,
上帝仍是為王。
Suffield

對上帝的認知,激勵我們在未知的事上信靠祂。



全年讀經:
出埃及記39-40章 馬太福音23章23-39節


靈命日糧 :良心責備

讀經: 約翰一書3章16-24節


我們的心若責備我們,上帝比我們的心大,一切事沒有不知道的。 —約翰一書3章20節


最近我讀到有趣的現象,當美國的私家偵探登門查案時,會向應門者亮出證件,然後說:「我猜我不用解釋為何我們會上門來吧!」許多時候,應門的人都會很震驚,然後說:「你們是怎麼發現的?」接著就會全盤托出許久以前犯下而未被發現的犯罪行為。作家朗•羅森堡(Ron Rosenbaum)在《史密森尼》雜誌中描述,這種反應是「良心譴責而透露真相,一種內心的坦承」。

我們都知道那些關於自己,但別人不知道的事,例如:失敗、缺陷、罪惡。即便我們已經向上帝懺悔、得到祂的饒恕,這些事仍可能一再回來控訴我們。身為耶穌最親密的跟隨者之一,約翰在提到有關上帝對我們的愛,以及呼召我們跟隨祂的命令時寫道:「從此,就知道我們是屬真理的,並且我們的心在上帝面前可以安穩。我們的心若責備我們,上帝比我們的心大,一切事沒有不知道的。」(約翰一書3章19-20節)

我們對上帝的信心,是藉著祂的愛和基督裡的赦免而成長,而不是透過我們生活中的表現。「我們所以知道上帝住在我們裡面,是因祂所賜給我們的聖靈。」(24節)

上帝知道我們的一切事,祂更大過我們良心的譴責。

— David C. McCasland

不再定罪,心中除盡憂愁,
我擁有主並祂所有。
主內生活讓祂居首,
穿起義袍聖潔無垢。
Wesley

接受基督為救主,不再被上帝定罪。



全年讀經:
出埃及記36-38章 馬太福音23章1-22節


靈命日糧 :重要命令

讀經: 馬可福音12章28-34節


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上帝。 —馬可福音12章30節


一個律法教師問耶穌生命中最重要的誡命為何,耶穌回答:「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上帝」(馬可福音12章30節)。耶穌這句話總結了上帝最希望從我們得到的是什麼。

我納悶自己怎麼可能做到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上帝。針對耶穌在新約這首要命令上所作的微妙改變,尼爾•普蘭亭葛(Neal Plantinga)提出他的想法。申命記曾吩咐我們要盡心、盡性、盡力愛上帝(6章5節),但耶穌還加了「盡意」這兩個字。普蘭亭葛的解釋是:「你該用你所有的一切,全心全意地來愛上帝,毫無保留!」

這一點有助於改變我們的觀點。當我們學會用所有一切,全心全意來愛上帝,我們就能像使徒保羅面臨嚴峻難受的考驗時,看自己的難處為「至暫至輕的苦楚」,所想到卻是「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哥林多後書4章17節)。

當我們全心全意地愛上帝的時候,禱告將更深入,然而,心中的懷疑和掙扎並不會因此消失,但它們影響我們的程度會減少。別忘了「我們愛,因為上帝先愛我們」(約翰一書4章19節)。當我們學會信靠祂至終的美善時,我們許多迫切的難題都會變得微不足道了。

— Philip Yancey

我前貪慕奢華,快活,安逸,

今專心尋求主,獻上最好。

主前誠心禱告,

我願愛主更深。

Prentiss

上帝最珍視我們對祂的愛,祂正等待我們主動來愛祂。



全年讀經:
出埃及記34-35章 馬太福音22章23-46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