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花錢買水

讀經: 羅馬書5章12-21節


因一次的義行,眾人也就被稱義得生命了。 —羅馬書5章18節


多年來,許多美國人都大量飲用瓶裝水。即使大部分人都隨時可以得到免費、安全的食用水供應,因為水龍頭或是飲水機隨處可見,但他們仍在購買瓶裝水。明明能有免費的享受,卻選擇付款購買,這真讓我百思不解。但有些人就認為,需要付款購買的產品,一定比任何免費的東西優越。

這樣的想法有時也存在於我們的屬靈生命。有些人很難接受救恩是白白賞賜的禮物,他們想要做些事情來賺得救恩。問題是:根本沒有人能夠付得起這代價,那是完全的(馬太福音19章21節),且只有耶穌能做到(羅馬書5章18節)。對於心靈乾渴的人,祂應許說:「我要將生命泉的水白白賜給那口渴的人喝。」(啟示錄21章6節)

有些人以為只要有好行為與慈善捐款,就可以購買救恩的活水。雖然上帝認為這些也是基督徒有價值的屬靈服事,但上帝寬恕我們的罪,並不是因為我們的行為。上帝差派了耶穌來替我們死,償付了罪的代價,並且耶穌將上帝的救恩泉源供應給我們,那是永不乾涸的,我們能白白地享用,滿足心靈乾渴。

— Julie Ackerman Link

耶穌是生命的活水,
一口飲下使你完全;
每日從這泉源汲取,
給你靈裡帶來更新。
D. DeHaan

耶穌是那唯一能滿足乾渴心靈的泉源。



全年讀經:
士師記11-12章 路加福音6章1-26節


靈命日糧:溫柔的人有福了

讀經: 馬太福音5章1-10節


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 —馬太福音5章5節


辭典將「溫柔」定義為:溫和柔順。有人也將「溫柔」視為沒有主見,與怯懦、軟弱同等。甚至在一本英文辭典中,提供「溫柔」的第二個定義是:「太柔順的、容易被影響的、軟弱沒骨氣的、死氣沉沉的」。這使得一些人會質疑為何耶穌說:「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馬太福音5章5節)

希臘學者范恩(W.E. Vine)則說,聖經中的溫柔是對上帝的一種態度,「是我們接受上帝對我們的安排,知道那是美好的,因此我們並不爭論,也不抗拒」。我們在基督身上也看見如此,祂喜悅地遵行祂天父的旨意。

范恩繼續說:「主耶穌所表現並要信徒遵行的溫柔,是能力的結果。……主是『溫柔的』,因祂有著上帝無限的資源,可以任由祂掌控。」祂本來可以呼喚天使來,免去祂被釘十架之苦,但祂並未這樣做,甘心順服。

耶穌告訴祂疲乏、擔重擔的信徒們:「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馬太福音11章29節)。祂就是「溫柔」的完美榜樣。

當我們疲累且憂慮時,耶穌邀請我們柔和謙卑地信靠祂,藉此發現其中的平安。

— David C. McCasland

神遣愛子救主為我捨命,

祂為何要愛我?

為我釘十架在加略山頂,

祂為何要愛我?

Harkness

上帝有兩個住所,一個在天堂, 一個在謙和且感恩之人的心中。-沃爾頓



全年讀經:
士師記9-10章 路加福音5章17-39節


靈命日糧:更美好的世界

讀經: 彼得前書2章9-12節


你們在外邦人中,應當品行端正,叫那些……因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歸榮耀給上帝。 —彼得前書2章12節


我很喜歡看以查理布朗為主的《花生漫畫》。在其中一集裡面,向來充滿自信的露西這樣說:「這世界有我在其中,怎會變壞呢?自我出生以來,世界就有明顯的進步了!」

當然,露西對她自己的看法並不切實際,也未免自視過高,但她指出一個有趣的觀點。無論上帝將我們放在哪裡,若我們嘗試以彰顯基督的愛,來使這世界變得更好,這會怎麼樣呢?

當彼得寫信給受逼迫的信徒時,他勸勉他們「應當品行端正」(彼得前書2章12節),要有好行為,這至終會將榮耀歸給上帝。換句話說,我們能以行動來使世界變得更好。想想那些效法基督的行為,比如:愛、憐憫、寬恕、公義與和平,能給我們的世界帶來如何的改變。我總是想著,若我們活出這節經文,人們會說:「我們的辦公室因著某某在這裡工作,而成為更美好的地方。」又或是:「我們的社區變得更好了。」或者:「我們的學校變得更好了。」

我們無法獨力改變整個世界,但藉著上帝的恩典,我們能讓基督在我們裡面所作的改變,來改變我們周圍的世界。

— Joe Stowell

愛是為世界的需要而給予,
愛是以聖靈的引導而分享,
愛是當世界在哭泣而關懷,
愛是用基督的眼光而憐憫。
Brandt

人人都能為主發光,讓世界更美好。



全年讀經:
士師記7-8章 路加福音5章1-16節


靈命日糧:耐心等候

讀經: 詩篇130篇


在指望中要喜樂,在患難中要忍耐,禱告要恆切。 —羅馬書12章12節


多年來,哈利日復一日地為著遠離上帝的女婿約翰,向上帝傾訴他心裡的憂慮。而在哈利逝世的幾個月之後,約翰終於回到上帝的面前。當約翰的丈母娘瑪莎告訴他,哈利曾經每天都為他禱告時,約翰回答:「我耽誤得太久了。」但是瑪莎卻喜樂地說:「你看,上帝現在應允了哈利在世時的禱告。」

對於我們這些禱告並且等待回應的人來說,哈利的故事可以帶來鼓勵。我們可以學習他「恆切地禱告」,並且耐心地等候(羅馬書12章12節)。

詩篇130篇的作者,也曾經歷在禱告中的等候,他說:「我等候耶和華,我的心等候」(5節)。他在上帝裡面找到盼望,因為他知道上帝「有慈愛,有豐盛的救恩」(7節)。

關於上帝的時間表,作家撒母耳·恩亞(Samuel Enyia)寫道:「上帝並不按照我們的時間,我們的時間是按先後順序排列的,但是上帝……是永恆的,祂按自己預定的時間做事。我們的禱告……或許沒辦法催促上帝馬上行動,但是……卻能將我們自己擺在祂的面前,與祂同在。」

這是多麼大的殊榮,讓我們可以在禱告中與上帝同在,並且等候祂,等祂在預定的時間回應我們。

— Anne Cetas

禱告禱告!不住禱告!
回應若遲,耐心等待;
我主基督,必定再來,
準時到來,絕無阻礙。
Chisholm

上帝對我們的祈求,可能暫緩,但絕不失信。



全年讀經:
士師記4-6章 路加福音4章31-44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