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值得等待

讀經:

創世記12章1-5節


他兒子以撒生的時候,亞伯拉罕年一百歲。—創世記21章5節


說到等待,菲爾.斯金格(Phil Stringer)可是等了足足18小時才登上因雷雨而延誤的航班。但他的耐心和毅力得到回報,他不僅能及時飛抵目的地去參加重要的商務會議,而且還是該航班唯一的乘客!因別的乘客全都取消訂位,或做其他的安排。斯金格說空服員讓他任選餐點,還說:「當然,我選擇坐在最前排,當你可以獨享整架飛機的時候,為什麼不好好享受呢?」這樣的結果絕對值得等待!

亞伯拉罕也曾經歷過漫長的等待。早在他還名叫亞伯蘭時,上帝就告訴他:「我必叫你成為大國」,並且「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創世記12章2-3節)。那時,亞伯蘭這75歲的老人(4節),只有一個疑問﹕如果沒有繼承人,他如何成為一個大國?雖然他在等待應許實現期間犯了一些錯誤(他與妻子撒萊試圖用一些錯誤的方法來「幫助」上帝實現祂的應許,見15章2-3節,16章1-2節),但他在一百歲的時候,還是等到了上帝所賜的兒子以撒(21章5節)。後來,希伯來書的作者也讚揚亞伯拉罕的信心(希伯來書11章8-12節)。

等待是艱難的,就像亞伯拉罕一樣,我們在等待中可能也會犯錯。但當我們向上帝祈求,並信賴祂的計劃,祂會幫助我們繼續忍耐等候。上帝的計劃是值得等待的。

— 馮得恩

你正在等待什麼?
你如何倚靠上帝的能力安心等候?

親愛的上帝,請幫助我靠著祢耐心等待,並堅忍到底。



全年讀經:
詩篇123-125篇;哥林多前書10章1-18節


靈命日糧 : 更像耶穌

讀經:

約翰福音17章6-19節


他們不屬世界,正如我不屬世界一樣。—約翰福音17章16節


上帝創造的烏林鴞是偽裝大師,牠的銀灰色羽毛有深淺不一的斑點,讓牠棲息在樹上時能和樹皮的顏色融合在一起。當這一類的貓頭鷹不想被發現時,牠們可以躲在顯眼的地方,借助羽毛的偽裝與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

其實,上帝的子民很多時候和烏林鴞很像。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我們都可以很容易地融入這個世界,讓人認不出自己是基督徒。耶穌為門徒禱告,這些門徒就是天父「從世上」分別出來賜給祂,且「遵守」祂話語的人(約翰福音17章6節)。聖子耶穌求聖父保護這些門徒,並賦予他們力量,使他們在祂離世後,仍能過著聖潔和恆久喜樂的生活(7-13節)。祂說:「我不求祢叫他們離開世界,只求祢保守他們脫離那惡者」(15節)。耶穌知道門徒需成為聖潔的人,並與世界有所分別,如此一來,他們才能實現祂差遣他們的目的(16-19節)。

聖靈可以幫助我們擺脫誘惑,不成為融入世界的偽裝大師。當我們天天順服祂,我們就會更像耶穌。當我們活出合一與彼此相愛的生命,聖靈就能吸引人來歸向榮耀的基督。

— 鄧書琪

在你的生命中,有哪方面你可以求上帝讓你更像耶穌?
有些基督徒行事為人效法耶穌,
上帝如何使用這些人吸引你更親近祂?

上帝啊,求祢讓聖靈幫助我更像耶穌,
吸引人尋求這位獨一的真神。



全年讀經:
詩篇120-122篇;哥林多前書9章


靈命日糧 : 在曠野中

讀經:

申命記2章1-7節


上帝⋯⋯看顧你走過這遼闊曠野的每一步。—申命記2章7節,新普及譯本


當我剛信主的時候,我以為登上屬靈的高峰就會遇見耶穌。但這高峰往往不能持久,也不會使我的屬靈生命成長。美國作家莉娜.阿布賈姆拉(Lina AbuJamra)說,我們往往會在曠野遇見上帝並且成長。她在所著的一本研經書籍(Through the Desert)中寫道:「上帝的目的是要用我們生命中的曠野,使我們變得更堅強。上帝不是要用免除苦難來證明祂的良善,祂的良善就是要在痛苦中才能體會到。」

正是在悲傷、失落和痛苦的艱難處境中,上帝會幫助我們信心成長,並且與祂更親近。正如莉娜領悟到,曠野不是上帝的計劃出現失誤,而是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許多舊約人物都曾被上帝帶到曠野,例如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都有身處曠野的經歷。正是在曠野中,上帝使摩西經受磨練,並呼召他帶領上帝的子民脫離奴役(出埃及記3章1-2、9-10節)。也正是在曠野中,上帝看顧以色列人長達四十年,給予他們幫助和引導(申命記2章7節)。

摩西和以色列人在曠野行走的每一步,上帝都與他們同在。同樣地,在我們的人生曠野中,祂也與你我同在。我們在曠野學習倚靠上帝,祂會在那裡與我們相遇,我們也在那裡有所成長。

— 柯愛莉

上帝何時曾在你所處的曠野與你相遇?
結果如何呢?

親愛的上帝,祢既信實又滿有憐憫,
感謝祢在我身陷人生中艱難的曠野時與我同在!



全年讀經:
詩篇119篇89-176節;哥林多前書8章


靈命日糧 : 太空競賽

讀經:

哥林多前書3章3-9節


因為我們是與上帝同工的;你們是上帝所耕種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哥林多前書3章9節


在1955年7月29日,美國宣布計劃將衛星送上太空。不久之後,蘇聯宣布同樣的計劃,而太空競賽就此展開。蘇聯率先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並首次將人類送上太空,當時尤里.加加林(Yuri Gagarin)繞行地球軌道一圈。這場太空競賽一直持續到1969年7月20日,尼爾.阿姆斯壯(Neil Armstrong)在月球表面邁出「人類的一大步」,就此非正式地結束了競賽。接著,兩國很快就進入合作的時期,最終促成國際太空站的建立。

有時,競爭會帶來益處,能促使我們實現原本不會嘗試的事情。但有時競爭也會帶來破壞,而這正是哥林多教會的問題,因為教會當中的不同群體各自擁護不同的領袖。保羅試圖解決這個問題,他在書信裡告訴他們:「栽種的和澆灌的都算不得什麼,一切都在於使之生長的上帝」(哥林多前書3章7節,當代譯本修訂版),並清楚表明:「因為我們是與上帝同工的。」(9節)

同工就是合作夥伴,而不是競爭對手,我們不僅是與彼此同工,更是與上帝同工!藉著上帝的能力和指引,我們可以成為同工一起服事主,傳揚耶穌的福音,為的是榮耀祂而非榮耀自己。

— 柯貝爾

你何時曾經歷過惡性競爭,情況如何?
耶穌如何幫助你謙卑地服事人?

慈愛的上帝,感謝祢讓我能榮幸地服事祢。
求祢讓我明白,服事最重要的是要榮耀祢和幫助別人。



全年讀經:
詩篇119篇1-88節;哥林多前書7章20-40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