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我發明的

讀經: 讀經:約伯記38章4-18節


我立大地根基的時候,你在哪裡呢?你若有聰明,只管說吧!-約伯記38章4節


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博伊爾(Willard S. Boyle)是數碼相機和哈伯太空望遠鏡中「電子眼」的發明者之一。有一次,他想買新的數碼相機,於是到了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的哈利法克斯市的一家商店。起初售貨員試著向博伊爾解釋相機的複雜性,但很快就停住了,因為他覺得要讓博伊爾瞭解那麼複雜的相機,簡直是太難了。然而,博伊爾卻直接對推銷員說:「你不必解釋,數位相機的技術是我發明的。」

在上帝允許撒但帶走約伯的家人、健康、財產(約伯記1-2章)來試煉約伯之後,約伯哀嘆他出生的日子(3章)。在接下來的幾章,約伯質疑為甚麼上帝允許他承受如此多的苦難。接著上帝很直接地提醒約伯:祂「發明」生命,並創造了世界(38-41章)。上帝讓約伯重新思考他所說過的話,要約伯注目於祂的至高權能,以及祂在地球上到處顯明的深廣智慧(約伯記38章4-41節),上帝點出了約伯是多麼地無知。

如果我們想告訴上帝生命應該如何運作,讓我們記住祂發明了生命!願祂幫助我們謙卑承認自己的無知,並倚靠祂這位宇宙的創造者。MW

主,祢是如此令人敬畏和偉大,
但有時我因無知和傲慢,試圖取代祢的地位。
我願意謙卑將生命降服於祢,
因所有榮光和讚美都歸於祢。阿們。
我們無法測透上帝,但仍然要敬拜祂。


全年讀經:
希伯來書1-4章


靈命日糧 :智者之言

讀經: 讀經:約翰一書2章12-17節


父老啊,我寫信給你們,因為你們認識那從起初原有的。-約翰一書2章13節


我曾是加州一家教會長執會的成員。其中有一位名叫鮑伯•史密斯的長老比我們大多數人都年長,也經常提醒我們要跟隨聖經的引導。

記得有一次,我們已經花了一個多小時,討論關於教會缺乏領袖人才的狀況,並且努力找出各樣可行的方案。在討論的過程中,鮑伯一直保持緘默,最後,他輕聲說:「弟兄們,我們都忘了耶穌的答案,在想方法解決領袖人才缺乏的問題之前,我們必須『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路加福音10章2節)。於是,我們謙卑下來,用會議剩下的時間向上帝禱告,求祂興起工人,差派工人到禾場上去。

魯益師曾說:「若有智慧當然最好,否則得智慧的最佳之道,就是置身於智者之中。」正如箴言1章5節所說,明理的人會接受明智的忠告。鮑伯的見解使眾人受益,這是智慧人的最好例子,因他們「認識那從起初原有的」(約翰一書2章13-14節),上帝的話語滲透了他們的心思意念。

願我們留心那些有主同在、靈命成熟的人所發的勸告,因為他們是有智慧的人,是上帝賜給我們和教會的恩典。DHR

信靠聖經的長者聖徒,
曾踏過我們今日步履,
曾打過我們面臨之仗,
其智慧能教真理正義。Branon
聽取智者之言才是真智慧。


全年讀經:
腓利門書


靈命日糧 :淚水小徑

讀經: 讀經:啟示錄21章1-7節


上帝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啟示錄21章4節


在美國的歷史上,曾經發生一起嚴重的悲劇事件,即是在19世紀初期,數以萬計的美國原住民被迫遷徙。美國原住民部落,曾經與白人立約,也曾經與白人並肩作戰,可是到了最後,這些原住民卻被人口不斷增長的白人驅逐出了他們的家鄉。就在1838年的冬天,數萬名切羅基人不得不步上嚴酷的一千里西行路程,這就是我們所知道的「淚水小徑」。在這趟旅途中,很多人缺衣少食,或完全沒有衣物、鞋履、補給……等等供應,這種不公義的結果最終造成了數千人的死亡。

這個世界至今依然充滿了不義、痛苦和令人心碎的事,今天許多人可能會覺得自己正走在一條淚水小徑上,忍受著痛苦卻無人安慰,流著淚水卻無人在乎。然而,主看見了我們的眼淚,祂安慰我們憂傷的心(哥林多後書1章3-5節)。祂賜給我們盼望,將來不再有罪污,也不再有不義。在那時、在那地,「上帝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啟示錄21章4節)

上帝應許我們在將來不再有眼淚,現在也唯有祂才能給我們全然的安慰,擦乾我們的淚水。WEC

慈愛的天父,感謝祢,
因祢在乎我們的痛苦憂傷。
感謝祢應許賜下沒有淚水的永生,
且永遠與祢同在。阿們!
上帝若允許試煉臨到,祂必賜安慰。


全年讀經:
提多書1-3章


靈命日糧 :情感傷害

讀經: 讀經:馬太福音26章36-46節


(耶穌)來到門徒那裡……說:「怎麼樣,你們不能同我警醒片時嗎?」-馬太福音26章40節


幾年前,有個朋友跟我一起讀馬太福音26章,讀到耶穌在客西馬尼園時,他對我說:「如果是我和耶穌一起在客西馬尼園,我一定會做祂的後盾,我絕對不會睡著。」他接著義憤填膺地說:「當他們聽到耶穌是如此煩愁時,怎麼還可能睡得著?祂根本已經是在求他們了!」(參閱38節)

想到我們兩個都長時間在外工作,而家人時常都無法看到我們時,我不禁開口問他:「曾經有多少次,我們的孩子在學校活動時,希望在人群中看見我們?我們的孩子是否因為我們不在身邊或太過忙碌,而必須獨自面對難題?我們的家人和朋友的確極需要我們親自花時間付出關懷,甚至耶穌也希望祂的門徒與祂一起守望禱告。」(參閱40-45節)

要平衡生活所需,同時顧及我們所愛的人、所服侍的人,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一旦沒有做到,儼然就是失信,造成了情感上的傷害。當我們思想門徒在客西馬尼園裡讓耶穌失望的同時,我們也要想一想,今天能做些甚麼?能表現出我們對親友的關愛;能讓他們知道,我們對他們感興趣的事也很在乎。主啊,幫助我們,好好愛著身邊的人。RK

求主助我用祢眼光,
去看身邊周遭人們;
賜我智慧力量行動,
讓人能見主愛多深。K. De Haan
你越愛主,就越能體會他人的需要。


全年讀經:
提摩太後書1-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