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復活之子

讀經: 傳道書1章1-11節


太陽升起,太陽落下。—傳道書1章5節,新譯本


在美國文學家海明威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裡,描述了嗜酒如命的一群朋友的故事。他們剛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在身體和心靈上都因戰爭而遭受傷害,便試圖藉著派對、冒險活動,以及亂搞男女關係來應對創傷。他們也經常藉著酒精來麻痺痛苦,然而,沒有人是快樂的。

海明威的小說《太陽依舊升起》,書名來自傳道書1章5節。在傳道書中,所羅門王自稱「傳道者」(1節)。他觀察到「凡事都是虛空」(2節),問道:「人一切的勞碌,……有什麼益處呢?」(3節)所羅門看到太陽升起落下,風吹向南,又轉向北,江河源源不斷地流入永不滿溢的大海中(5-7節)。最終,一切都會被人遺忘、無人記念(11節)。

海明威和傳道書都讓我們看到,只為今生而活確實徒勞無益。然而,所羅門在傳道書中加入上帝的啟示,指出了真實的盼望,永恆是存在的。傳道書讓我們看到人類生活的真實寫照,也讓我們明白上帝的本質。正如所羅門說:「上帝一切所做的都必永存」(3章14節),而這正是我們最大的盼望,因上帝已將祂的兒子耶穌賜給我們。

離開了上帝,我們就像是漂流在永無止境、永不滿溢的茫茫大海中。但藉著上帝復活的兒子耶穌,我們能與上帝和好,並且明白自己生命的意義、價值和目標。

— 葛庭墨

哪些事情會佔據你的時間?這些事有何意義?
為了跟隨耶穌,你要如何安排生活的優先次序?

親愛的天父,幫助我在祢裡面得到滿足。



全年讀經:
創世記4-6章;馬太福音2章


靈命日糧 : 主裡新身分

讀經: 哥林多後書5章14-21節


你看父賜給我們是何等的慈愛!—約翰一書3章1節


「我不再是從前的我了,現在的我是新造的人。」這是我兒子傑夫在一次學校集會上,向學生們描述上帝在他生命中的改變。傑夫曾是個海洛因成癮者,他從前是以所犯的罪和錯誤來看待自己,但現在他視自己為上帝的兒女。

聖經也用此應許來激勵我們:「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哥林多後書5章17節)。無論我們曾是怎麼樣的人,也無論過去曾做過什麼,當我們相信耶穌已拯救我們,且接受祂藉著被釘十架所賜的赦免,你我就成為新造的人。自從人類始祖被趕出伊甸園之後,我們的罪使你我與上帝隔離,但如今上帝「藉著基督使我們跟祂和好」,不將我們的過犯「歸到」我們身上(18-19節)。我們是祂摯愛的兒女(約翰一書3章1-2節),我們的罪孽被洗淨,成為有基督生命的新造之人。

耶穌拯救我們脫離罪,以及罪的權勢,使我們與上帝有了新的關係──我們不再為自己而活,乃是為替我們死而復活的主而活(哥林多後書5章15節)。在元旦的這一天,讓我們回想上帝那改變生命的愛,激勵我們活出新的身分和目標,好叫我們能引導別人認識這位救主,祂能使他們成為新造的人!

— 龐雅各

上帝能使你有一個新的開始,對你有何意義?
你要如何像「新造的人」那樣生活?

阿爸天父,感謝祢差派祢的愛子來拯救我,請祢也差派我往需要祢的人那裡去。

當我們接受耶穌白白賜下的寬恕與和好時,恐懼和沉重的負擔都會成為過去,取而代之的是新的希望! 點擊閱讀:



全年讀經:
創世記1-3章;馬太福音1章


靈命日糧 : 公義之城

讀經: 希伯來書13章14-21節


藉著耶穌基督在你們心裡行祂所喜悅的事。—希伯來書13章21節


在公元2000年的新年前夕,底特律的政府官員們小心翼翼地打開一個有百年歷史的時空膠囊。銅盒裡存放了當時一些城市領導人對未來美好的預測,表達了對繁榮的憧憬。但市長留下的信息卻提供了不同的看法:「願我們有一個超越一切的願望⋯⋯就是能夠明白,作為一個國家、民族和城市,我們要在公義中成長,因為公義能使一個國家得尊榮。」

比起擁有成功、快樂或和平,這位市長更期望未來的市民能具備真正的公義和正直。或許,這位市長是從耶穌身上得到啟發,因耶穌賜福給那些飢渴慕義的人(馬太福音5章6節)。可是,想到上帝那完美的標準時,我們常很容易感到氣餒。

感謝上帝,我們不需憑一己之力去追求成長。希伯來書的作者寫道:「但願賜平安的上帝,⋯⋯在各樣善事上裝備你們,使你們遵行祂的旨意;又藉著耶穌基督在我們裡面行祂所喜悅的事」(希伯來書13章20-21節,和合本修訂版)。雖然,從我們決定相信耶穌基督的那一刻起,我們就已經藉著耶穌的寶血成為聖潔了(12節),但在我們一生的年日裡,耶穌仍會積極地在你我的生命中動工,使我們能具備公義的品格。縱然我們經常會在人生的道路上絆跌,但我們依然能期盼「那將來的城」(14節)。在那裡,上帝的公義將掌權。

— 平凱靈

你希望別人能從你身上看到哪些像基督的特質?
你如何鼓勵他人尋求上帝的公義?

親愛的上帝,請在我身上行祢所喜悅的事。



全年讀經:
瑪拉基書1-4章;啟示錄22章


靈命日糧 : 誠心禱告

讀經: 約翰福音12章27-32節


父啊,願祢榮耀祢的名。—約翰福音12章28節


在1957年1月,馬丁·路德·金恩博士(Dr. Martin Luther King Jr.)的住家遭到炸彈攻擊,在事故發生的三天前,他經歷了影響他一生的事。當時,金恩接到一通恐嚇電話,使他開始思索退出民權運動的策略。然後,他從內心深處發出這樣的禱告:「我一直為了我所相信的真理而奮戰,但是現在我感到害怕。我已經身心俱疲,來到無法獨自面對的地步。」禱告之後,他的心平靜安穩。金恩指出:「我的恐懼幾乎立刻就消失了,我的緊張與不安也不見了。我已經準備好面對任何事了。」

在約翰福音12章,耶穌承認「我現在心裡煩亂」(27節,新譯本)。耶穌坦誠地表達自己內心的狀態,然而在禱告中,祂仍讓天父居首位,正如祂說:「父啊,願祢榮耀祢的名」(28節)。耶穌的禱告表明祂願意降服於上帝的旨意。

當我們需要選擇是否要榮耀上帝,或是需要在人際關係、習慣等其他無論好壞的情況中,以智慧做出艱難的決定時,我們都會感到非常害怕與煩亂,這就是人的軟弱。但不論我們面對什麼難題,當我們大膽地向上帝禱告,祂會賜給我們力量,使我們能克服恐懼與憂愁,去做一切能使上帝得榮耀的事,讓我們和他人同得益處。

— 簡恩德

有哪些經歷促使你禱告祈求上帝能得榮耀?
對於面臨同樣處境的人,你會給他們什麼建議?

天父,幫助我以誠實和禱告的心來面對挑戰,使我得益處並使祢得尊榮。



全年讀經:
撒迦利亞書13-14章;啟示錄2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