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開啟我心眼

讀經: 以弗所書1章15-23節


[求上帝]將那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賞給你們,使你們真知道祂。—以弗所書1章17節


在2001年,一名早產兒克里斯多福·達菲(Christopher Duffley)順利地存活下來,醫生們都十分意外。他在五個月大時被送入寄養中心,直到他的姑姑一家人領養了他。有一位老師發現四歲的克里斯多福雖然雙目失明,並被診斷患有自閉症,卻擁有絕對音感。六年後,克里斯多福站在教堂的講台上,唱著《打開我心靈的眼睛》,而這則短片在網路上累積觀看次數超過百萬。在2020年,克里斯多福分享了他為何要當身心障礙人士的倡議者。他不斷證明,只要他心眼明亮,看見並明白上帝在他身上的計劃,就有無限的可能性。

使徒保羅讚揚以弗所教會有勇敢無畏的信心(1章15-16節),並求上帝賜給眾信徒「那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好叫他們「真知道祂」(17節)。保羅祈盼他們心中的眼睛會被「照明」或被開啟,這樣他們就能明白,上帝應許要賜給祂子民的盼望和基業(18節)。

我們祈求上帝向我們啟示祂自己,就能更認識祂,並能以信心宣告祂的聖名、能力和權柄(19-23節)。我們靠著對耶穌的信心,對所有上帝的子民的愛心,並求上帝不斷開啟我們心中的眼睛,就能以生命的經歷證明上帝有無限的可能性。

— 鄧書琪

上帝曾如何幫助你跨越障礙或限制?
認識祂的愛、真理和特質,如何改變你對挑戰的看法?

全能慈悲的上帝,求祢開啟我的心眼,使我能認識祢、愛祢,勇敢地為祢而活,並引領人來敬拜祢。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37-38章;歌羅西書3章


靈命日糧 : 傷心人的盼望

讀經: 詩篇6篇


我心也大大地驚惶。耶和華啊,祢要到幾時才救我呢?—詩篇6篇3節


「許多人都有別人看不見或無法理解的傷疤。」這句肺腑之言出自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球員安德瑞爾頓·西蒙斯(Andrelton Simmons),他因心理健康問題,於2020年的賽季尾聲選擇退出例行賽。在回想自己的決定時,西蒙斯覺得有必要分享自己的故事以鼓勵那些面臨同樣問題的人,並提醒其他人應懷抱同理心。

隱性的傷疤是指深刻的傷痛和創傷,雖然他人看不見,但仍帶來真實的痛苦和折磨。在詩篇第6篇,大衛寫下他內心深沉的掙扎,不加修飾、如實陳述了他的傷痛與悲苦:他的「骨頭發戰」(2節),「心也大大地驚惶」(3節);他因悲歎而「困乏」,他的床榻也被眼淚浸濕(6節)。雖然大衛沒有提到他痛苦的緣由,但我們之中許多人都能體會他的痛苦。

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從大衛如何回應自身的痛苦而得到鼓舞。他在極大的痛苦中呼求上帝,真誠地向上帝傾訴心聲,祈求醫治(2節)、拯救(4節)和憐憫(9節)。即使大衛不知這樣的景況會持續到「幾時」(3節),卻依然堅信上帝聽了他的懇求(9節),並且上帝也會按照祂的時間採取行動(10節)。

因為有了這位上帝,我們總有盼望。

— 夏莉珊

在經歷痛苦煎熬時,你如何向上帝訴說你的掙扎?
上帝曾如何醫治、憐憫或拯救你?

天父,請賜給我勇氣向祢傾訴我最深的痛苦。當我在困境中,懇求祢讓我能經歷祢的同在和醫治。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34-36章;歌羅西書2章


靈命日糧 : 慢時尚

讀經: 歌羅西書3章12-17節


要穿上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和忍耐。—歌羅西書3章12節,和合本修訂版


你聽過「慢時尚」嗎?這是指一場致力抵制「快時尚」的運動,而「快時尚」是一個以生產廉價和快速拋棄的衣物為主的行業。那些屬於快時尚品牌的衣物,其過時的速度,幾乎與商品上架的速度一樣快,導致某些品牌每年都會丟棄大量的產品。

慢時尚運動鼓勵人們放慢腳步,採取不同的消費模式。慢時尚鼓勵消費者,選擇少量製作精良且符合道德標準的耐用物品,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最時髦的外觀。

當我思考「慢時尚」的要求時,不禁想到自己在其他方面是否也落入「快時尚」的思維模式,總是追求最新潮流帶來的滿足感。然而,在歌羅西書第3章中,保羅說,信徒在基督耶穌裡真正的轉變,並非一蹴而就或曇花一現,而是一生在基督裡默默地、循序漸進地改變。

我們不需要以穿戴屬世象徵身分的最新服飾為榮,相反地,我們應該努力穿戴屬靈的裝束,也就是「穿上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和忍耐」(12節,和合本修訂版)。在基督改變我們的心靈的緩慢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彼此寬容,而這個過程將引導我們得到恆久的平安(15節)。

— 白茉妮

人們如何從追求最新潮流而獲取安全感?
什麼能幫助你在耶穌裡得著真正的滿足?

親愛的上帝,感謝祢,當我將憂慮不安交給祢,祢就賜給我與祢安靜同行的平安。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32-33章;歌羅西書1章


靈命日糧 : 所需智慧

讀經: 箴言4章10-19節


惡人的道好像幽暗,自己不知因什麼跌倒。-—箴言4章19節


美國作家約翰·M·巴里(John M. Barry)在他的著作《大流感》中,講述了1918年的流感大流行。巴里揭露那些公共衛生官員對於流感的爆發並非猝不及防,他們早已預期到流感會大規模傳播。那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這些衛生官員擔心成千上萬的士兵擠在戰壕裡,又跨越不同國界,很可能會傳播新的病毒。但這些知識並不能阻止這場災難的發生,因為手握大權的政治領袖擊打著戰鼓,催促戰士們急赴戰場。流行病學家估計,當時約有五千萬人死於這場流感,而大約兩千萬人死於戰爭的大屠殺。

歷史一再證明,人類的知識並不能拯救我們脫離罪惡(箴言4章14-16節)。縱然我們累積龐大的知識,能提出非凡卓越的洞見,卻仍無法阻止將痛苦強加在彼此身上。我們無法遏止「惡人的道」,這種愚蠢重複的道路,只會通往「幽暗」。儘管擁有廣博的知識,但我們仍不知「因什麼跌倒」(19節)。

這就是為何我們「要得智慧,要得聰明」(5節)。智慧能教導我們如何善用知識,而真正的智慧是從上帝而來的,是我們迫切需要的智慧。人類的知識絕對無法滿足我們的需求,唯有上帝的智慧才能提供我們真正的需要。

— 郭惟恩

你認為人類的知識在哪一方面有所不足?
上帝的智慧如何教導你活得更好、更充實?

親愛的上帝,我知道知識無法讓我自救。求祢讓我擺脫驕傲,並教導我明白祢的真理。

我們需要的智慧這個世界無法提供,我們需要的是屬靈的智慧。 點擊閱讀: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30-31章;腓立比書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