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接受指引

讀經: 雅各書3章2-11節


惟獨舌頭沒有人能制伏。—雅各書3章8節


我們站在馬房裡,空氣中瀰漫著皮革跟燕麥的氣味,朋友蜜雪正在教我女兒騎馬。蜜雪讓她的小白馬張開嘴,向我們示範如何將嚼環放在馬齒後方。當她將轡頭拉到馬耳上方時,她告訴我們那個嚼環非常重要,因為靠著這嚼環,騎馬的人才能讓馬慢下來,或是要牠向左走或向右走。

馬口中的嚼環有如人的舌頭一樣,雖然小卻很重要。兩者同樣能對巨大而有力的事物,產生極大的影響。對嚼環來說,它影響的是馬,而對舌頭來說,則是我們口中所說出的話(雅各書3章3、5節)。

我們所說的話可以為善,也可為惡,就如聖經所說,「我們用舌頭頌讚那為主、為父的,又用舌頭咒詛那照著上帝形象被造的人」(9節)。聖經告誡我們,話語是很難控制的,因為人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路加福音6章45節)。但值得慶幸的是,內住在每一位信徒心中的聖靈,會幫助我們生出忍耐、良善以及節制(加拉太書5章22-23節)。當我們順服聖靈,我們的心思意念和話語都會隨之改變:褻瀆轉為頌讚;不說謊話只說實話;批評化為鼓勵。

馴服舌頭並非只是訓練自己說當說的話,而是接受聖靈的指引,好讓我們的話語產生世人所需的恩慈與鼓勵。

— 史珍妮

你的話語會顯露你的哪些心態?
順服聖靈會如何影響你所說的話?

親愛的上帝,請改變我的心,好叫我的言語能鼓勵他人,並能榮耀祢。



全年讀經:
箴言6-7章;哥林多後書2章


靈命日糧 : 令人驚奇的上帝

讀經: 馬太福音4章18-22節


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祂。—馬太福音4章20節


會議中心暗了下來,講員帶領眾人做獻身的禱告,我們上千位大學生全都低著頭。當他邀請有感動去海外宣教的人從座位上站起來的時候,我感覺我朋友麗妮離開了座位,我知道她決心要去菲律賓生活和服事上帝。但我卻沒有起身的衝動,因為我看見美國的需要,我想要留在家鄉宣揚上帝的愛。但十年後,我卻定居在英國,試著在上帝賜給我的鄰里當中,服事上帝。當我發現上帝邀我踏上的新旅程,與我原本的期望有所不同,我的生活各個層面都有所改變。

耶穌經常讓與祂相遇的人感到驚奇,包括祂呼召來跟隨祂的那群漁夫。當耶穌賦予他們新的使命,要他們得人如得魚一樣,彼得和安得烈就「立刻」捨了網(馬太福音4章20節),雅各和約翰也「立刻」捨了船(22節),去跟隨耶穌。他們順從耶穌的帶領,踏上這全新的旅程,就算他們不知道將往何處去,卻仍全心信靠耶穌。

當然,上帝呼召許多人在他們所在之處服事祂!但不論留在原地或前往別處,我們都能期待上帝會使我們驚奇,祂將用各種美好的經驗和各種機會,以我們可能從未夢想過的方式為祂而活。

— 潘艾梅

當你聽人分享上帝動工的事時,你的反應是什麼?
上帝曾如何使你驚奇?

慈愛的耶穌,祢以獨特且奇妙的方式呼召人跟隨祢。求祢教導我認出祢的聲音,回應祢的呼召。

在上帝的恩典中,我們受邀與世人分享福音的好消息,為祂而活。 點擊閱讀:全年讀經:
箴言3-5章;哥林多後書1章



靈命日糧 : 恩慈之舉

讀經: 路得記2章5-12節


[波阿斯]不斷地恩待活人死人。—路得記2章20節


薇芳不幸小產,幾個月之後,她決定舉辦二手拍賣會。一位住在幾公里之外的工匠傑德,在拍賣會上興沖沖地買下一張嬰兒床。那時,傑德的妻子與薇芳閒聊,才知道薇芳失去了孩子。傑德在回家的路上得知薇芳的情況,便決定用這張嬰兒床為薇芳製作一個紀念品。一週之後,傑德眼眶含淚地送給薇芳一個漂亮的長凳。薇芳說:「世界上有好人,這禮物就是證據。」

路得和拿俄米也像薇芳一樣,遭受喪親之痛。拿俄米的丈夫和兩個兒子都死了,只剩下她和兒媳路得,她們沒有兒子,也沒有人可以養活她們(路得記1章1-5節)。還好她們遇見了波阿斯。當路得去田裡拾取麥穗,地主波阿斯向僕人問起了她。在知道路得的來歷後,波阿斯便以恩慈待她(2章5-9節)。路得驚訝地問道:「我既是外邦人,怎麼蒙你的恩,這樣顧恤我呢?」(10節)波阿斯說:「自從妳丈夫死後,凡妳向婆婆所行的,⋯⋯這些事人全都告訴我了。」(11節)

不久後,波阿斯娶了路得,並且奉養拿俄米(4章)。他們婚後生下俄備得,後代子孫包括大衛與耶穌。正如上帝使用傑德和波阿斯幫助了傷心的人,上帝也能透過我們,向深陷痛苦的人展現恩慈與同理心。

— 柯愛莉

你可曾接受他人對你的善行,或曾以恩慈待人?
結果如何呢?

親愛的上帝,感謝祢差遣祢的愛子救贖我,這實在是給我最大的恩慈!



全年讀經:
箴言1-2章;哥林多前書16章


靈命日糧 : 無名之輩

讀經: 腓立比書3章4-14節


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為要得著基督,並且得以在祂裡面。—腓立比書3章8-9節


在美國詩人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的一首詩中,一開頭就說:「我是無名之輩,你是誰?」她俏皮地點出人們為了「出名」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藉此宣揚有福的無名之輩擁有的喜樂與自由。詩中說:「做個名人多無聊!像隻青蛙盡招搖;炎熱漫長六月天,對仰慕的臭泥沼,炫耀自己的名號!」。

放下成為「名人」的慾望而得自由,在某種程度上,呼應了使徒保羅的見證。在遇見基督以前,保羅已擁有令人稱羨的身分和資歷,他大可炫耀自身的條件(腓立比書3章4節)。

然而,保羅與耶穌相遇之後,一切都改變了!當保羅明白基督犧牲的愛,便發現自己原有的宗教地位和成就都是空虛的,他承認說:「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祂已經丟棄萬事,……為要得著基督」(8節)。他唯一的深切期盼,就是「認識基督,曉得祂復活的大能,並且曉得和祂一同受苦,效法祂的死」(10節)。

的確,試圖靠自己成為一個「名人」是無聊的。然而,當我們認識耶穌,在祂犧牲的愛與生命中放下自己,才能再次找到自己(9節),最終獲得自由和完整。

— 白茉妮

你何時不再從個人成就或別人的肯定中,尋求自我價值?
你如何在基督裡找到自己,擺脫驕傲與自我否定?

慈愛的上帝,我不必成為什麼名人,就能得到祢的愛和接納,我為此感謝祢。



全年讀經:
詩篇148-150篇;哥林多前書15章29-58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