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卑微的身分

讀經: 腓立比書2章5-11節


[耶穌]取了奴僕卑微的身分,降生為人。—腓立比書2章7節,新普及譯本


在電視劇《臥底老闆》(Undercover Boss)中,一家冷凍食品連鎖店的總裁穿上收銀員的制服,在店裡暗中觀察營運狀況。她到其中一家連鎖店工作,用假髮和妝扮掩飾自己的身分,偽裝成店裡的「新進」員工。她的目的是要親自觀察內部的運作情況,如此,她就能夠瞭解這間連鎖店的狀況,並解決該店面臨的一些問題。

腓立比書2章7節記載,耶穌取了「卑微的身分」(新普及譯本),來解決你我面對的困境。祂降生為人,在世上生活,教導我們認識上帝,最後為我們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8節)。耶穌順服天父上帝,犧牲了自己的生命,為我們的罪成為贖罪祭,顯明祂是何等謙卑。耶穌成為人來到世上生活,親自體驗人生,經歷我們的感受。

聖經教導我們,身為基督徒就要學習救主耶穌的謙卑,在與其他信徒互動時,更是如此。上帝會幫助我們心存謙卑(3節),並擁有基督耶穌那樣的心懷(5節)。上帝敦促我們要像僕人一樣卑微,隨時準備供應眾人的需要,並樂意伸出援手。當上帝帶領我們謙卑地愛他人的時候,我們就能更好地服事人,並能帶著體諒和憐憫,為他們的困境尋求解決之道。

— 潘愷蘭(Katara Patton)

你如何關心別人並解決他們的需求和困難?
對你來說,要如何活出耶穌的謙卑?

聖潔的上帝,感謝祢讓耶穌為我流血捨命。求祢賜給我耶穌的心懷,謙卑服事主內弟兄姐妹。



全年讀經:
詩篇26-28篇;使徒行傳22章


靈命日糧 : 掩耳盜鈴

讀經: 箴言28章13-18節


遮掩自己罪過的,必不亨通;承認離棄罪過的,必蒙憐恤。—箴言28章13節


我家的狗威威知道我們不准牠咬鞋子,所以牠會採用狡猾的策略,我們稱之為掩耳盜鈴。只要發現有鞋子被丟置在一旁,威威就會假裝漫不經心地朝那方向走過去,悄悄地叼走鞋子,然後再繼續若無其事地往前走,讓人看不出任何異狀。最後,牠會趁沒人注意時奪門而出。此時,孩子會大聲告狀:「媽咪,威威剛才又偷偷地把妳的鞋子叼到門外去了。」

實際上,我們有時也以為能掩耳盜鈴,可以僥倖不被上帝發現我們的罪,或是找藉口將罪合理化,認為那沒什麼大不了的。然而,我們跟威威一樣心知肚明,知道這些作法並不討上帝喜悅。

如同伊甸園中的亞當和夏娃一樣,我們也會因犯了罪而想隱藏起來(創世記3章10節),或是假裝什麼事都沒發生過。但聖經卻教導我們另一種截然不同的應對方式:尋求上帝的憐恤與赦免。箴言28章13節告訴我們:「遮掩自己罪過的,必不亨通;承認離棄罪過的,必蒙憐恤。」

我們無需遮掩過錯,期望沒人發現。當我們對自己、對上帝,以及對可信賴的朋友坦承過錯時,反而能讓心靈得自由,擺脫背負罪孽的內疚和羞愧(約翰一書1章9節)。

— 何安德

你曾否試圖掩耳盜鈴,遮掩自己的罪?
什麼使你遲遲不願認罪?

天父,謝謝祢讓我能擺脫罪咎。當我坦誠認罪時,請幫助我確信,我可以得到祢的憐恤和赦免。



全年讀經:
詩篇23-25篇;使徒行傳21章18-40節


靈命日糧 : 終於做對了!

讀經: 歷代志下33章10-16節


他在急難的時候懇求耶和華—他的上帝,⋯⋯極其謙卑。—歷代志下33章12節,和合本修訂版


收到囚犯阿杰的來信,讓我和妻子驚喜不已。我們夫妻參與幼犬「寄養」計劃,協助訓練身心障礙者所需要的看護犬。其中一隻在我們這裡完成初級訓練,要進入下一個階段由囚犯負責的訓練,而阿杰就是其中一位負責訓練的囚犯。在寫給我們的信中,阿杰述說他過去做了許多錯事,十分懊悔,但他提到:「佳佳是我訓練的第17隻看護犬,牠很優秀。牠抬頭望著我時,讓我覺得自己終於做對了一件事。」

阿杰並非唯一有遺憾的人,我們也會做錯事,也會感到懊悔,而猶大王瑪拿西就做了許多錯事。歷代志下33章記載了他一部分的惡行:為外邦的假神建造猥褻的祭壇(3節);行巫術又把自己的兒女用火燒為祭(6節)。他誘使百姓作惡,使整個國家走上敗壞之路(9節)。

「耶和華警戒瑪拿西和他的百姓,他們卻是不聽」(10節)。上帝就讓瑪拿西經歷亞述軍隊的侵略,敵軍「用鐃鉤鉤住瑪拿西,……帶到巴比倫去」(11節)。後來,瑪拿西終於做對了一件事,就是極其謙卑地「懇求耶和華他的上帝」,上帝垂聽他的禱告,使他返回耶路撒冷繼續做王(12-13節)。他不再遵行異教的儀式,而是敬拜獨一真神(15-16節)。

你的懊悔使你灰心喪志嗎?現在還不算太遲!上帝會垂聽我們謙卑、懺悔的禱告。

— 葛庭墨

什麼事令你懊悔不已?你要如何靠上帝彌補這些遺憾,
讓自己被上帝所用,使祂得榮耀?

天父,謝謝祢隨時樂意垂聽我真誠的禱告。



全年讀經:
詩篇20-22篇;使徒行傳21章1-17節


靈命日糧 : 人生目標

讀經: 提摩太後書1章1-5節


想到你心裡無偽之信,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羅以和你母親友妮基心裡的。—提摩太後書1章5節


年邁的漢德經常哀嘆:「我覺得自己很沒用。老伴早就走了,現在我退休了,孩子們都為自己的家庭忙碌,我常常一整個下午都沒事做,只能盯著天花板發呆。」他常告訴女兒說:「我老了,人生也很圓滿,現在我沒什麼目標了,上帝隨時都可以將我接走。」

然而,某個下午,漢德與鄰居的一段對話改變了他的想法。漢德說:「我的鄰居跟他的孩子之間有些狀況,我就為他禱告。後來,我跟他分享福音,這讓我發現自己的人生還是有目標的!只要還有人不認識耶穌,我就必須把這位救主介紹給他們。」

接下來,漢德每天和這位鄰居碰面,跟他分享信仰,後來對方的生命得到了改變。在提摩太後書第1章,使徒保羅提到上帝藉著兩位姐妹改變了一個人的生命,也就是保羅年輕的同工提摩太。提摩太的外祖母羅以和母親友妮基,將她們的「無偽之信」傳給了提摩太(5節)。年輕的提摩太透過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學到了何謂真誠的信仰,使他成為耶穌忠心的門徒,並最終成為以弗所教會的領袖。

無論我們的年齡多大、背景或境遇如何,我們的人生都有一個目標,那就是告訴別人有關耶穌的事。

— 黃嘉仁

現在你能鼓勵誰來信靠耶穌?
你可以為哪些傳福音的機會來禱告?

親愛的耶穌,求祢開我的眼目,看到哪些人需要祢的愛。求祢賜下機會,讓我能與他們分享福音。



全年讀經:
詩篇18-19篇;使徒行傳20章17-38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