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 : 警世故事
讀經:
我見日光之下有一宗大禍患,就是財主積存資財,反害自己。—傳道書5章13節
在經典影片《大國民》(Citizen Kane)裡,劇中人物凱恩靠著建立龐大的報業王國,累積了巨大的財富與權力。凱恩縱情享樂,甚至建造一座城堡,還在城堡的花園裡擺滿了藝術珍品。他的窮奢極侈讓人聯想到傳道書2章4-11節。
和其他產業大亨一樣,凱恩真正想要的是別人的吹捧。他為了進軍政壇而投入大筆資金,但以失敗告終,他將挫敗歸咎於選舉舞弊,以保全顏面。他為妻子建造一間歌劇院,強迫妻子從事不適合她的歌唱事業,為他自己博得好名聲。凱恩的行徑正呼應傳道書所說,那些追求並囤積財富的人必深受其害(5章10-15節),最終他們只會「在黑暗中吃喝,多有煩惱」(5章17節)。正如凱恩走到人生的盡頭時,獨自滿腔怨憤地住在那座城堡裡。
影片《大國民》的結尾,揭示凱恩從小就缺乏父母的關愛,他追求財富,其實是為了填補內心的空虛。我想傳道書的作者也會同意這一點。但我們的天父已「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裡」(3章11節),唯獨在上帝裡面才能真正享受人生(2章25節)。凱恩的警世故事告訴我們:不要企圖以財富和權力來填補空虛的心靈,而是要讓聖靈將上帝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羅馬書5章5節)。
— 霍薛頓
你的心靈有哪些缺乏,需要上帝來填補?
慈愛的上帝,原諒我想靠購物或別人的誇讚來肯定自己。
求祢讓我明白,唯有祢才能使我的心得到滿足!
靈命日糧 : 活出新生命
讀經:
我……勸你們: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以弗所書4章1節
在1997年,愛荷華州立大學為紀念該校首位黑人運動員傑克.特萊斯(Jack Trice),以他的名字為學校美式足球場命名。令人惋惜的是,特萊斯卻從未在愛荷華州上場比賽。他在1923年10月6日,在明尼蘇達州的某個城市參加第二場的大學校際比賽時,因遭受嚴重內傷而不幸逝世。
在比賽的前一晚,特萊斯給自己寫了一張紙條,表達他的決心:「我的種族、家庭和我個人的榮譽都岌岌可危。每個人都期望我能有所作為,我一定不會辜負大家的期待!明天,我將毫無保留地投入比賽。每次發球,我絕對會全力以赴!」特萊斯深刻明白自己的身分,他所做的都是為了捍衛自身的榮譽與尊嚴,這也使他擁有無比的勇氣。
在寫給以弗所教會的書信中,使徒保羅也有類似的勸勉。他鼓勵信徒在做每一個決定時,都要切記自己在基督裡的身分:「我為主被囚的勸你們: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以弗所書4章1節)。耶穌已為我們犧牲,在我們心中動工,並要透過我們影響他人,因此保羅勉勵我們活出被耶穌改變的生命。這種生命具備謙虛、溫柔、忍耐、合一、愛與和平的特質(2-3節),讓我們在運用上帝賦予的恩賜彼此服事時(15-16節),能體現出來。
— 何安德
上帝賦予你哪些恩賜去服事人?
天父,感謝祢讓我的生命富有意義和價值。
求祢幫助我,能發揮祢賦予我的恩賜去愛人、服事人。
靈命日糧 : 上帝會怎麼做?
讀經:
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翰福音16章33節
在1940年12月29日二戰期間,德國空軍轟炸英國倫敦,炸毀了聖保羅大教堂附近的一間倉庫,導致存放在那裡的章伯斯四萬冊書籍全被燒毀。這些書冊都是由章伯斯的妻子比迪整理編輯的,但她並沒有為書冊投保。比迪得知這個消息時,從容不迫地放下茶杯,對女兒說:「上帝曾經使用這些書來彰顯祂的榮耀,但現在全被燒光了。我們就耐心等候,看上帝會怎麼做。」
或許,當時比迪想起她已故丈夫章伯斯在一次大戰初期寫下的一篇文章。文中提到,耶穌與門徒談論「無法避免的苦難」,好讓他們在可怕的事情發生時,不致驚慌失措,因耶穌與他們同在。
耶穌告訴祂的眾門徒:「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翰福音16章33節)。祂希望他們在天父裡保持堅定的信心,能承受將要面對的試煉和挑戰。
比迪以絕對的信心信靠上帝,安靜等候,渡過了難關,最終這些書得以重印,成為世代流傳的經典著作。同樣地,我們也能從耶穌的應許中得到鼓勵和盼望,因祂已勝過這世界。無論面對什麼難關,我們深知祂絕不會撇下我們(14章18節),祂會賜給我們平安(27節)。
— 潘艾梅
你要如何學習像她一樣信靠上帝?
慈愛的耶穌,求祢幫助我勝過這個世界,
在日常生活中與人分享祢的愛。
靈命日糧 : 為別人著想
讀經:
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立比書2章3-4節
在美國各地有許多電動車的充電站,有些是快速充電樁,讓駕駛人能快速為車輛充電,然後繼續上路。可惜有些車主卻在快速充電樁超時停留,使他人無法使用充電樁。為了解決這種不為別人著想的行為,一間擁有許多充電站的公司在某些最繁忙的充電站實施嚴格的時間限制。當車輛的電池電量達到85%時,駕駛人就必須離開,讓給下一位車主充電。
使徒保羅勸勉信耶穌的人心存謙卑,要「看別人比自己強」(腓立比書2章3節),或說「要視他人高於自己」(聖經易讀版)。他指出腓立比教會存在一個問題,就是以自我為中心。許多信徒渴望得到認可和與眾不同,但他們的動機並不單純,只是為了「譁眾取寵」(3節,新普及譯本)。保羅敦促信徒要有基督那樣的心懷,「要顧別人的事」(4節)。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應該完全漠視自己的需求,而是除了自己也要考慮別人的需要,「以基督的心為心」(5節)。保羅鼓勵腓立比教會的眾信徒,摒除自己的驕傲,謙卑地為別人著想。願意為別人著想的根本動機是什麼呢?那就是愛。
當我們天天努力效法基督(6-11節),祂會幫助我們以祂慈愛的眼光看待別人,從而為別人著想。
— 魏馬文
以上帝的眼光來看待別人是什麼意思?
親愛的上帝,求祢幫助我,
能處處為別人著想,不以自己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