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 : 換心手術
讀經:
我也要賜給你們一個新心,將新靈放在你們裡面。—以西結書36章26節
幾年前,我跟洛娟發生了激烈的爭吵,過後我們透過對彼此的愛和體諒,化解了衝突。我坦承自己犯了錯,她則為我禱告。她引用了以西結書36章26節裡上帝的話:「我也要賜給你們一個新心,將新靈放在你們裡面,又從你們的肉體中除掉石心,賜給你們肉心。」那時候,我可以感覺到上帝正在我身上進行一種屬靈的換心手術,祂用祂的愛環繞我,除去我內心的懼怕與怨憤。
上帝喜悅我們遵行祂的話語,就像我那個時候一樣,但重要的是要注意這段經文的背景與脈絡。當時,上帝透過以西結向祂的子民說話,應許祂將會潔淨他們。為什麼呢?上帝說:「我行這事不是為你們,乃是為我的聖名」(22節)。上帝會在祂的子民當中進行潔淨的工作,使所有的國家都敬畏祂,知道祂是上帝。
上帝在你我的生命中成就祂的旨意,不僅是要讓我們成長茁壯,也是要讓我們能夠榮耀祂的名。正如上帝應許以色列民賜給他們新心與新靈一樣,祂也會藉著聖靈在你我心裡做工,將我們冷漠堅硬的心,換成一顆新的心,能夠接受並與人分享祂的愛與生命。
— 潘艾梅
別人如何注意到上帝在你生命中帶來的改變?
掌管生命的上帝,感謝祢改變我,塑造一個新我,讓祢成為我生命的根基。今日請繼續用祢的愛澆灌我。
靈命日糧 : 愛的言語
讀經:
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使徒行傳2章4節
在雅典市中心的教堂裡,我們一群來自不同國家的基督徒,一起用自己的母語為祖國的人民禱告,求上帝讓他們能聽見上帝對他們的大愛。法語、德語、捷克語、希臘語和英語的祈禱聲在空中迴盪,當我們意識到這天正巧是五旬節的時候,這個聚會變得更加美妙。
在舊約時代,五旬節是人們在逾越節之後五十天慶祝的豐收節日(利未記23章15-21節)。在耶穌從死裡復活後的第一個五旬節,眾門徒齊聚在耶路撒冷。突然天上傳來響聲,「好像一陣大風吹過」,「又有舌頭如火焰顯現出來」,眾門徒都被聖靈充滿,「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使徒行傳2章2-4節)。許多來自他國的外鄉人聽見了以他們的母語講述的「上帝的大作為」(11節)。接著,在彼得對眾人講道之後(14節),許多人相信了彼得傳講的信息:耶穌被釘十字架,從死裡復活,使人的罪得赦免(22-41節)。
福音事工的領袖們這次齊聚雅典,以各國語言同心禱告,使我想起彼得在五旬節所傳講的信息,至今仍在世界各地被人傳揚,並且人們仍以信心作出回應。
讓我們祈求聖靈賦予我們能力,使我們能像那個五旬節的初代基督徒一樣,去向人宣講上帝的愛。也讓我們祈求,在世界上無論使用哪一種語言的人,都能聽到這福音信息。
— 夏莉珊
你如何為別人禱告好讓他也能聽見福音?
聖靈,求祢加添我力量,使我能與人分享上帝的愛。
上帝與人同行及交談。祂向人指示當行的路,使人能以享受祂所命定的福樂。
閱讀六月主
靈命日糧 : 合而為一
讀經:
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祂來。—哥林多前書11章26節
在牛津大學沃弗森學院懸掛著一幅名為《合而為一》(That They May All Be One)的當代畫作。這幅畫由好幾塊畫板組成,畫面是一張普通的桌子擺放了13個普通的杯子。實際上,如此簡潔的風格正描繪出一個重要的事件:耶穌與門徒的最後晚餐。在這幅畫中間最顯眼的部分,是代表耶穌的餅和杯,而環繞在周圍的12個杯子,象徵耶穌的12個門徒。
這幅畫是一個美麗的提醒,讓人回想起耶穌與門徒共進最後的晚餐時,祂拿起餅和杯,為所有跟隨祂的人設立一個全新的慶祝儀式,也就是聖餐禮。我很欣賞畫中那留白的部分,讓整幅畫更為完整,因為這彷彿是在邀請那些正在欣賞畫作的人,來到餐桌前與他們共進晚餐。
保羅鼓勵我們要守聖餐,他說:「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祂來」(哥林多前書11章26節)。耶穌的死和復活讓我們能與上帝和好,任何相信這一真理的人,都能在這餐桌上擁有一席之位。
當我們藉著聖餐禮宣告或紀念耶穌的犧牲時,我們就與世界各地歷世歷代的信徒同屬一個群體。這就是教會合一的美好形象。
— 夏莉珊
聖餐禮如何體現信徒在耶穌裡的合一?
耶穌,當我與主內弟兄姐妹一起領受聖餐的時候,
請祢提醒我,我和大家同屬一個群體。
靈命日糧 : 不白白受苦
讀經:
耶和華說:「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我實在看見了;⋯⋯我原知道他們的痛苦。」—出埃及記3章7節
我朋友很坦誠地對我說:「不要白白受苦。」這讓我想起幾年前她剛成年的兒子因車禍喪生,我為她兒子主持追悼會。她知道自己說什麼,她瞭解什麼是哀痛,但她也明白上帝能讓苦難使祂自己得榮耀和使人得益,而她的確也藉此幫助了許多人。當時我被診斷罹患癌症,病情不樂觀,她的話安慰並鼓勵了我。這提醒我上帝聽見我的哭泣和哀聲,祂在我的痛苦中與我同在,也能藉我的經歷以不同的方式使別人得幫助。
摩西也瞭解上帝與受苦的以色列百姓同在。上帝說:「我確實看見了我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我也聽見了他們⋯⋯所發的哀聲;我確實知道他們的痛苦」(出埃及記3章7節,和合本修訂版)。以色列民和我們一樣,有時會在苦難中感到孤單無助。但上帝向他們保證,祂已聽到他們內心的「哀聲」,並且計劃要拯救他們(8-9節)。上帝最終要用以色列民的苦難增強他們的信心,擊垮仇敵,使祂自己得榮耀。
在詩篇90篇這首唯一摩西所寫的詩中,他說,哪怕我們「最好的年華也充滿勞苦愁煩」(10節,新普及譯本),上帝的「慈愛」仍「一生一世」都與我們同在(14節)。祂的慈愛不會使我們白白受苦,我們也不應讓自己白受痛苦。
— 馮得恩
上帝如何用你的痛苦去幫助別人?
慈愛的上帝,感謝祢聽見我悲傷哭泣的聲音,
並用我的痛苦使別人得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