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租借朋友!

讀經: 傳道書4章7-12節


我勞勞碌碌,刻苦自己,不享福樂,到底是為誰呢?—傳道書4章8節


對世界各地的許多人來說,生活變得越來越孤獨。根據調查顯示,自1990年以來,沒有朋友的美國人增加了四倍。在某些歐洲國家,有高達20%的人口感到孤獨。在日本,有些老人甚至會故意犯罪,這樣他們就可以在監獄裡得到其他囚犯的陪伴。

有些商家想到了解決孤獨問題的方案──租借朋友。這些「朋友」以時計費,他們會在咖啡館陪客戶見面聊天,或陪客戶參加聚會。有人問一位這樣的「朋友」她的客戶是誰,她說:「大多是30到40歲孤單寂寞的專業人士。他們的工作時間長,沒有時間結交很多朋友。」

傳道書4章描述了一個孤單的人「無子無兄」。他「勞碌不息」,雖然家道豐裕卻仍不滿足(8節)。他自問:「我勞勞碌碌,⋯⋯到底是為誰呢?」因為他意識到了自己的困境。但他若花時間經營友誼,結果就會好得多了。背負重擔時,有人能與他分擔;遇到困難時,有人能提供幫助(9-12節)。因為說到底,有成功但沒有朋友一切盡是「虛空」(8節)。

傳道書告訴我們,三股合成的繩索不容易扯斷(12節)。但這條繩索也不能快速編織而成。既然真正的朋友是無法租到的,那麼就讓我們投入時間建立友誼,並且讓上帝成為第三股繩索,使我們能緊密相連。

— 霍薛頓

你如何投注時間和精力經營友誼?
現在你可以邀請誰加入你的朋友圈?

親愛的天父,請幫助我成為別人忠誠的好朋友。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下6-8章;路加福音15章1-10節


靈命日糧 : 未來的應許

讀經: 耶利米書32章37-44節


我也要照樣使我所應許他們的一切福樂都臨到他們。—耶利米書32章42節


莎娜在14歲時就失去了母親。沒過多久,她和幾個兄弟姐妹也失去了房子,變成無家可歸。多年以後,莎娜想要讓未來的子孫擁有一份能代代相傳的家產。於是,她努力工作,買了一套房子,給她的家人一個穩定的家,那是她自己從未擁有過的。

為後代子孫投資房產,是對你還看不到的未來有信心的表現。在耶路撒冷被巴比倫人猛烈圍攻之前,上帝吩咐先知耶利米購買一塊土地(耶利米書32章6-12節),但這個指示實在讓人難以理解。因不久之後,以色列百姓所有的田產家業都會被擄掠一空。

但上帝給了耶利米這樣的應許:「我怎樣使這一切大禍臨到這百姓,我也要照樣使我所應許他們的一切福樂都臨到他們」(42節)。先知投資田產是上帝信實的記號,因有朝一日上帝會帶領以色列民回歸故土。即使他們正遭受猛烈的攻擊,上帝應許祂的子民和平將會再次臨到,房屋和田地可以再度進行交易(43-44節)。

今天我們仍可相信上帝的信實,選擇「投資」在我們的信仰上。雖然我們未必能看見世上的每一種亂象都能得到更正,但確信有一天,上帝會撥亂反正,使一切回歸正道!

— 平凱靈

為何有時你會看不到上帝的信實?
基於上帝所應許的復興,你要如何「投資」在信仰上?

親愛的上帝,請幫助我全然信靠祢的信實,讓我今天就能為祢應許的將來進行投資。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下3-5章;路加福音14章25-35節


靈命日糧 : 記得讚美

讀經: 以賽亞書63章7-9節


我要……提起祂的慈愛和美德。—以賽亞書63章7節


當我們的教會在興建第一座會堂建築時,許多會友在室內裝修完工之前,在牆柱和水泥地板上寫下一些感謝的話,提醒我們要感恩。要是你將石膏牆板拆下來,你就會看到,一節又一節的經文,就寫在像「祢真好!」這樣的讚美禱告詞旁邊。我們將這些話語留在那裡,為要向後代子孫作見證:無論我們面對任何挑戰,上帝的恩慈永不改變,祂會時時看顧我們。

我們應牢記上帝為我們所做的一切,並要向人分享。先知以賽亞就是一個例子,他說:「我照著耶和華為我們所作的一切,提說耶和華的慈愛,耶和華可稱頌的事」(以賽亞書63章7節,新譯本)。接著,先知講述了自古以來上帝如何憐憫祂的子民,甚至「他們在一切苦難中,祂也同受苦難」(9節)。如果你繼續閱讀這章經文,你會發現,那時以色列民正再度深陷困境之中,而先知渴望上帝介入施行拯救。

在艱難的時候,回想過去上帝所賜的恩惠對我們大有幫助。雖然你我時不時會面對各種挑戰,但上帝那信實的特質卻從未改變。當我們以感恩的心歸向祂,記念祂所做的一切,我們將重新體會到,祂永遠配得你我的讚美!

— 龐雅各

過去,上帝曾如何恩待你?
當你經歷種種挑戰時,
回想上帝曾如何恩待你,對你有何幫助?

天父啊,祢執掌王權,統管萬有。我要讚美祢,因為祢的良善從未改變,祢一直與我同在。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下1-2章;路加福音14章1-24節


靈命日糧 : 更大的愛

讀經: 約翰福音15章9-17節


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約翰福音15章13節


在2018年耶穌受難週的前幾天,當世界各地的基督徒都在紀念耶穌的犧牲並準備慶祝祂的復活時,一名恐怖分子衝進法國西南部的一家超市,槍殺了兩位顧客並劫持人質。經過談判,那名恐怖分子釋放超市內的所有人質,但留下一名婦女作為人肉盾牌。一位名叫阿諾·貝爾特拉姆(Arnaud Beltrame)的警官雖然知道危險,卻做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他自願替代那名婦女成為人質。恐怖分子釋放了那名婦女,但貝爾特拉姆警官卻在後來的混戰中身受重傷,最後不治身亡。

一位認識這名警官的牧師表示,貝爾特拉姆的英勇精神是因他信靠耶穌,並引用約翰福音15章13節耶穌的話:「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這是耶穌最後一次與門徒共進晚餐之後對他們所說的話。祂告訴他們:「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12節),而最大的愛就是為人捨命(13節)。這正是耶穌在第二天所做的事,因為只有祂才能將我們從罪惡中拯救出來,所以祂為我們上了十字架。

我們可能永遠不需要像阿諾·貝爾特拉姆這般英勇救人。但既然我們活在上帝的愛中,就能以犧牲自我的心態來服事他人,放下自己的計劃和願望,積極尋求與人分享上帝的大愛。

— 潘艾梅

聽到像貝爾特拉姆這樣的故事時,你會有何反應?
今天你要如何以捨己的心態去服事他人呢?

親愛的耶穌,因為祢的捨己受死使我能得到永生,我要為這份恩典感謝祢,並與身邊的人分享祢的愛。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上30-31章;路加福音13章23-35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