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為什麼?

讀經: 詩篇19篇7-11節


耶和華的律法全備,能甦醒人心。—詩篇19篇7節


當我教六年級的孫兒若耿解答代數難題時,他告訴我,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工程師。在我們繼續討論如何解答那些題目中的代數x和y時,他困惑地說﹕「這些代數和我有什麼關係?」

我忍不住笑著說﹕「小耿,等你成為一個工程師,自然就需要用到這些東西!」顯然他還未意識到,代數與他的夢想密切相關。

有些時候,其實我們也會這樣看待聖經。在我們聆聽講道,或閱讀某些經文的時候,我們可能也會這麼想﹕「這些真理和我有什麼關係?」詩人大衛給了我們一些答案。他說,聖經所蘊含的真理能有效地「甦醒人心」、「使愚人有智慧」和「快活人的心」(詩篇19篇7-8節)。正如詩篇19篇所說的,舊約前五卷書(以及整本聖經)所蘊藏的智慧,能在我們每日倚靠聖靈的引導時幫助我們(箴言2章6節)。

上帝將寶貴的聖經賜給我們,讓我們能藉此經歷祂,更加明白祂的愛和道路。若是沒有聖經,我們就少了認識上帝的重要渠道。為什麼要研讀聖經呢?因為「耶和華的命令清潔,能明亮人的眼目」(詩篇19篇8節)。

— 白德夫

今天為何聖經中的智慧與你息息相關?
你要如何更深入地理解聖經中的智慧?

慈愛的上帝,求祢讓我以祢的話成為我路上的光,以聖經的智慧走前面的道路,使我越來越愛祢。



全年讀經:
約書亞記13-15章;路加福音1章57-80節


靈命日糧 : 可以休息

讀經: 創世記1章31節-2章3節


上帝造物的工已經完畢,就在第七日歇了祂一切的工,安息了。—創世記2章2節


我和朋友淑琪坐在海灘的巨石上,觀看波浪翻起層層的白色浪花。看著海浪不斷湧來,一波波地拍打在岩石上,淑琪大聲地說﹕「我喜歡大海,因它不停地翻騰湧動,所以我就不用動,可以休息了!」

我們有些人也像淑琪一樣,常常無法從工作中停下來,覺得好像要得到許可才能休息,這是不是很耐人尋味?其實,美善的上帝早已許可我們可以休息!上帝用六天創造天地、光、陸地、植物、動物和人類,到第七天就歇息了(創世記1章31節-2章3節)。在十誡中,上帝列出可以榮耀祂的生活法則(出埃及記20章3-17節),其中包括安息日要休息的誡命(8-11節)。在新約中,我們看到耶穌治好城裡許多患病的人(馬可福音1章29-34節),然後在第二天清晨,祂就退到曠野地方去禱告(35節)。我們的上帝不僅工作,而且也適時地休息。

上帝要我們辛勤工作,但也要我們適時地休息,這是祂為這個世界所設定的生活節奏。正如農夫春天播種、夏天耕耘,秋天收穫,然後冬天休息。一天24小時,可分為早上、中午、下午、傍晚和夜晚。上帝為你我的生活安排了工作和休息,准許我們勞逸結合。

— 莫麗莎

你如何評估自己在工作與休息之間的平衡?
每天你要如何讓自己的生活符合上帝設定的節奏?

親愛的上帝,感謝祢讓我明白,祢的心意是要我勞逸結合,好使祢得榮耀,也讓我自己得益處。

上帝的本意並非要我們因憂慮或滿足他人的需求,而被壓垮,祂乃是要讓我們知道祂是信實可靠的。歡迎點擊連結:



全年讀經:
約書亞記10-12章;路加福音1章39-56節


靈命日糧 : 日日更新

讀經: 哥林多後書4章16-18節


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哥林多後書4章16節


幾千年來,中醫一直採用珍珠粉去除角質,就是用磨成粉狀的珍珠去掉皮膚表層的死皮。在羅馬尼亞有一種泥巴成為廣受歡迎的去角質劑,據說它可以使皮膚恢復年輕和光澤。在世界各地,人們使用各式各樣的方法來護理肌膚,他們相信即使是最黯淡無光的皮膚亦能煥然一新。

然而,我們為了保養皮膚而採用的種種方法,只能帶給我們短暫的滿足感。更重要的是,我們要讓內在的生命保持健康強壯。作為基督徒,我們可以藉著耶穌,使內在的生命得到更新。使徒保羅寫道﹕「我們⋯⋯身體雖然日漸衰殘,內在的生命卻日日更新」(哥林多後書4章16節,當代譯本修訂版)。當我們內心充滿恐懼、焦慮和傷痛時,每天所面對的種種挑戰就會讓我們心情沉重。反之,當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18節),即不再只看今生的苦難,而是專注未來的榮耀,那麼內在的生命便能得到更新。我們可以將每天的憂慮交託給上帝,並祈求上帝讓我們的生命重新展現聖靈所結的果子,包括仁愛、喜樂、和平(加拉太書5章22-23節)。當我們將煩惱卸給上帝,讓祂的靈透過我們散發光采,祂就會使你我內在的生命日日更新。

— 駱金妍(Kimya Loder)

你期盼上帝如何更新你的生命?
今天聖靈是如何鼓勵你的?

主耶穌,我每天面對的困境都會讓我身心俱疲。有時我會感到挫敗,但我知道祢能使我的生命得到更新。



全年讀經:
約書亞記7-9章;路加福音1章21-38節


靈命日糧 : 追求滿足

讀經: 詩篇131篇


我的心平穩安靜,好像斷過奶的孩子在他母親的懷中。—詩篇131篇2節


一位心理醫生在他的諮詢專欄中,回應一個名叫茹蘭的讀者。茹蘭哀嘆自己雄心勃勃地追求所嚮往的一切,最後卻得不到滿足,而這位心理醫生很直白地說:「人類受造並不是為了獲得快樂,而只是為了求生存與繁衍後代。」接著,他又說:「人類天生想要追求滿足,但這就像是妄想捕捉誘人且難以捉摸的彩蝶,往往只會讓我們白忙一場,求而不得。」

我心想,當茹蘭讀到這種虛無且悲觀的回應時,不知有何感想?但她若讀了詩篇131篇,感受必截然不同。在這首詩篇,大衛引導我們細思如何得到滿足。大衛一開始就展現謙卑的態度,放下一國之君的雄心壯志,對人生中許多重大難懂的事件,他也全擱在一旁(1節)。接著他以平穩安靜的心來到上帝面前(2節),將未來交託在上帝手中(3節)。這帶來了美好的結果,大衛說:「我安適滿足,像斷奶的嬰兒倚偎在母親懷裡。」(2節,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

在我們這敗壞的世界裡,追求滿足有時就像水中撈月。使徒保羅在腓立比書4章11-13節說,滿足是需要經過學習的。但我們若相信人生在世不過是「求生存與繁衍後代」,那麼追求滿足就真的只是鏡花水月一場空。大衛告訴了我們獲得滿足的方法:來到上帝面前安靜歇息,可以獲得滿足。

— 霍薛頓

你何時感覺最滿足?今天你要如何安排一段不匆忙的時間,安靜地親近上帝?

親愛的上帝,我要全然信靠祢,唯有祢能使我得到真正的滿足。



全年讀經:
約書亞記4-6章;路加福音1章1-20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