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來得安息

讀經: 馬太福音11章28-30節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馬太福音11章28節


財富與成功絕對無法使不安的心靈得到滿足。一位已故的鄉村音樂泰斗曾親身經歷這一事實。他有將近40張專輯列於《美國公告牌鄉村音樂榜》前十名排行榜上,而且有近40首冠軍單曲。然而,他經歷好幾次婚姻失敗,甚至在監獄度過一段時間。儘管成就非凡,他卻如此悲嘆道:「我的心靈深處存在一股永遠不能克服的不安,無法用行動、婚姻或目標來克服⋯⋯。它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直到我死的那一天。」很可惜,他在生命結束之前都沒有找到心靈的安息。

耶穌邀請所有因罪及其後果而疲憊不堪的人回轉歸向祂,包括這位歌手。祂說:「到我這裡來。」當我們接受耶穌的救贖,祂就會挪開我們的重擔,並使我們「得安息」(馬太福音11章28節)。你我唯一要做的就是相信祂,然後聽從祂的教導,學習如何活出祂所賜的豐盛生命(約翰福音10章10節)。當你我擔負起做耶穌門徒的軛,我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馬太福音11章29節)。

當我們回轉歸向耶穌,並非意味著祂會減少上帝賦予你我的責任,而是祂會讓我們以新的、輕省的方式住在祂裡面,好讓我們不安的心靈得著平安。祂能賜給我們真正的安息。

— 魏馬文

此時,你在哪些方面感到背負著勞苦重擔?
經歷耶穌應許的「安息」會是什麼感覺?

耶穌,求祢讓我不安的心靈單單在祢裡面得著平靜安穩。

唯獨等候上帝,我們的心才有安息,因祂是全能的盼望賜予者。歡迎點擊連結:全年讀經:
民數記23-25章;馬可福音7章14-37節



靈命日糧 : 有何不可?

讀經: 民數記22章21-31節


耶和華叫驢開口。—民數記22章28節


在19世紀時,有一隻名叫傑克的南非大狒狒,知道如何讓火車走正確的軌道。牠在火車站工作了九年,從未錯過一次的軌道轉換。當火車駛近南非的埃滕哈赫車站時,牠能透過火車的汽笛聲辨識火車要前往的方向。

傑克由鐵路信號員詹姆斯·懷德(James Wide)所飼養,而傑克也照顧牠的主人。先前,懷德在工作時因為在移動的火車車廂之間摔倒而失去了雙腿,所以他訓練傑克幫他料理家務,而且很快地傑克也可以在工作上協助懷德,學會分辨進站火車所發出的信號,並正確地拉起相應的軌道拉桿。

聖經則提到另一種動物以驚人的方式幫助牠的主人,那就是巴蘭的驢子。巴蘭是一位異教的先知,效忠於一位企圖咒詛以色列民的國王。當巴蘭騎著驢子去幫助這位國王時,「耶和華叫驢開口」,讓牠對巴蘭說話(民數記22章28節)。上帝藉著那隻驢開口說話,並「使巴蘭的眼目明亮」(31節),讓巴蘭看見迫在眉睫的危險,並阻止巴蘭傷害上帝的子民。

狒狒能操作軌道拉桿?驢子會說話?有何不可呢?若上帝能使用這些動物達成美好的目的,那麼我們也可以相信祂能使用你和我。仰望上帝並尋求祂的能力,我們就可以完成超乎想像的事!

— 龐雅各

上帝曾使用了誰,是你意想不到的呢?
今天你要如何使自己合乎主用?

上帝啊,我要事奉祢!求祢使用我的手、我的腳、我的口,幫助我今天就為祢而活。



全年讀經:
民數記20-22章;馬可福音7章1-13節


靈命日糧 : 看見需要

讀經: 使徒行傳9章36-42節


眾寡婦都站在彼得旁邊哭,拿多加與她們同在時所做的裡衣外衣給他看。—使徒行傳9章39節


在我父親離世前的最後幾天,一位名叫瑞秋的護士來到我父親的病房,然後問我可否讓她替我父親刮鬍子。當瑞秋用剃刀輕輕刮除父親臉上的鬍鬚時,她解釋說﹕「他這個年紀的老人家都喜歡每天刮鬍子。」瑞秋看到了我父親的需要,就很自然地向他表達善意和尊重,還顧及他的尊嚴。瑞秋溫柔的關懷讓我想起我的朋友朱莉,至今她仍會為年邁的母親塗指甲油,因為對朱莉的母親來說,看起來漂亮是很重要的。

使徒行傳9章講述一個名叫多加(也稱為大比大)的女信徒,透過為窮人做衣服來表達她的關懷(36、39節)。當她離世時,她的房間裡擠滿了親朋好友,他們都流淚哀悼這位熱心助人、樂善好施的姐妹。

但多加的一生並沒有在此劃下句點。當彼得被人帶到多加的遺體旁時,他跪下來向上帝祈禱。彼得靠著上帝的能力,呼叫她的名說﹕「大比大,起來!」(40節)令人驚訝的是,多加睜開雙眼並坐了起來。她的朋友們看到她死而復生,這個消息立即傳遍全城,結果「就有許多人信了主」(42節)。

你認為多加復活之後,隔天會做些什麼呢?她應該會像以前一樣,看到人們的需要,盡力幫助他們。

— 凱辛蒂

你知道誰總是想方設法地幫助別人?
你要如何更加瞭解別人的需求?

天父,求祢開我的眼睛,讓我看見周圍有哪些心靈破碎、需要幫助的人。求祢打開我的心,讓我願意盡力地向他們傳遞祢的愛。



全年讀經:
民數記17-19章;馬可福音6章30-56節


靈命日糧 : 這是徵兆嗎?

讀經: 撒母耳記上24章1-7節


我的上帝啊,我樂意照祢的旨意行;祢的律法在我心裡。—詩篇40篇8節


這個工作機會看起來很不錯,而且正好切合福民的需要。福民的孩子們都還小,他又是家裡唯一的經濟支柱,自從被解僱後,他就一直迫切禱告,期盼能找到一份工作。他的朋友們都說:「這個工作機會,一定是上帝回應你的禱告。」

可是,當福民仔細閱讀這未來雇主的相關資料時,卻感到很不安。這家公司不但投資可疑的業務,而且還有貪瀆的記錄。最後,福民唯有忍痛拒絕這家公司的錄取。福民告訴我﹕「我相信上帝要我做正確的事,而我唯一要做的,就是相信祂會供應我一切所需。」

福民想到了大衛在山洞裡遇見掃羅的事。撒母耳記上24章記載,掃羅在追殺大衛的途中進入一個山洞裡,恰巧大衛一夥人就躲在洞內。看來大衛得到了殺死掃羅的絕佳機會,可以永絕後患。但大衛卻沒有這麼做,並且表明:「我在耶和華面前萬不敢伸手害他,因他是耶和華的受膏者」(6節)。在做抉擇的時候,大衛謹慎地分辨哪些是自己對事情的解讀,哪些是上帝的命令,這讓他能順服上帝的教導並做正確的事。

讓我們不要總是試圖尋找「徵兆」,而是仰望上帝,從祂的真理中尋求智慧與引導,以辨別當如何應對我們眼前的情況。上帝會幫助我們去做祂眼中看為正確的事。

— 許文榮

什麼能幫助你區分哪些是個人對事情的解讀,哪些是上帝的心意?誰能提供你合乎上帝心意的建議?

上帝,祢是我的供應者,求祢賜我智慧能分辨各種機會,賜我信心跟隨祢,使我能做祢所喜悅的事。



全年讀經:
民數記15-16章;馬可福音6章1-29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