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看見並服事

讀經:

耶利米哀歌3章31-42、58-59節


主啊,祢申明了我的冤,祢救贖了我的命。—耶利米哀歌3章58節


來自倫敦的律師亞歷山大.麥克林(Alexander McLean)在接受採訪時談道:「有時我們一旦看到某些事,就再也無法視而不見。」他在18歲時前往烏干達,參與監獄及臨終關懷的工作。他在那裡看到無法視而不見的場景:一個老人無助地躺臥在廁所旁邊。麥克林照顧他五天,直到他去世。

這段經歷激發麥克林的熱忱,當他取得法律學位之後,便回到非洲去幫助被忽視的群體。最終他創立正義捍衛者組織,為囚犯伸張正義、爭取權益。

有許多人的生活景況是我們一旦看見了,就無法視而不見的,只可惜我們都沒有看見。先知耶利米因國家遭難而哀嘆,訴說沒人看見他的痛苦。他哭喊:「所有過路的人啊!你們毫不在意嗎?你們要細察要觀看,有沒有痛苦像我所受的痛苦。」(耶利米哀歌1章12節,新譯本)

耶利米不僅為自己,也為所有受逼迫的人感到心碎。他反問道:「人把地上所有被囚的,都踐踏在腳下,或在至高者面前,屈枉正直,⋯⋯主不都看見嗎?」(3章34-36節,同上)但他仍看到希望並且說:「主必不永遠丟棄人。」又說:「主啊,祢申明了我的冤,祢救贖了我的命。」(31、58節)

我們周遭有許多人常被忽視。那位救贖我們的上帝會賜給我們力量,讓我們看見並服事他們。

— 葛庭墨

你身邊有哪些遭到忽視的人?你要如何服事他們?

天父,請打開我的眼睛,讓我看見那些有需要的人,
並幫助我向他們彰顯祢的愛。



全年讀經:
詩篇46-48篇;使徒行傳28章


靈命日糧 : 信心的考驗

讀經:

哥林多前書4章9-13節


我們成了一臺戲,給世人和天使觀看。—哥林多前書4章9節


在公元304年,羅馬皇帝馬克西米安(Maximian)以凱旋之姿進入尼科米底亞城。為了感謝異教神祇賜予勝利,全城的居民都遵照命令參加遊行慶祝活動,但有一群人卻特立獨行。他們都聚集在一所教堂裡,堅持敬拜獨一真神。後來,馬克西米安走進教堂,下達最後通牒:凡宣布放棄基督信仰的人,就可免受刑罰。但這些基督徒不肯妥協。馬克西米安就下令焚燒教堂,當時在教堂裡的信徒無一倖免。

使徒保羅明白跟隨基督的代價。在哥林多前書4章,保羅以自己的見證,向住在希臘哥林多城的信徒清楚指出,眾使徒為耶穌和眾信徒的緣故而受苦。他們因服事基督而「成了一臺戲,給世人和天使觀看」(9節)。

同樣地,使徒彼得提醒我們,耶穌如何替我們受苦。彼得寫道:「[耶穌]被罵不還口,受害不說威嚇的話,只將自己交託那按公義審判人的主。」(彼得前書2章23節)

時至今日,基督徒仍因信仰而受苦。尼科米底亞城的基督徒甘心為福音受苦,願我們在面對任何反對勢力時,也能像他們一樣,表明自己堅定信靠基督。我們可以把自己的生命交託給「那按公義審判人的主」。

— 陸明德

你何時曾因信仰而受到不公平的對待,以致想以牙還牙?
在這種景況中,你要如何堅定倚靠上帝?

親愛的天父,無論我今天會面對怎樣的境遇,
求祢幫助我能像耶穌一樣,把自己的生命交託給祢。



全年讀經:
詩篇43-45篇;使徒行傳27章27-44節


靈命日糧 : 避難所

讀經:

箴言18章10-11節


耶和華的名是堅固臺,義人奔入便得安穩。—箴言18章10節


我們已經開車行駛了15個小時,直到深夜還在趕路,突然一則龍捲風警報引起我們的高度警覺。我們才剛收到呼籲民眾尋找掩蔽的警報,就看到閃電劃破天際,強風猛烈地撞擊我們的車窗。我們急忙駛離高速公路,把車停在一棟混凝土結構的旅館大樓旁邊。我們迅速衝進旅館裡,慶幸能夠找到一個避難所。

危難的臨到提醒我們需要安全的避難所。箴言18章10節說:「耶和華的名是堅固臺,義人奔入便得安穩。」神學家告訴我們,「耶和華的名」是指上帝所有的特質。當我們在祂裡面尋求庇護,祂所有的特質都能夠成為我們的保障。例如,上帝是慈愛的,祂會接納我們;祂是良善的,祂會聆聽我們的心聲;祂是愛,祂能瞭解我們的感受。

但上帝不是處理問題的另一種途徑,祂也不是一個迅速解決或逃避問題的方法。在上帝那裡尋求庇護,是意味着選擇祂的幫助而非其他一切。當我們面對焦慮和壓力時,可以藉着禱告、默想聖經經文,或順服聖靈的引導,奔向上帝。經年累月下來,這些習慣會引導我們一生倚靠上帝,祂才是我們真正的避難所。

— 史珍妮

在危難時,為何你會選擇靠自己而非靠上帝?
當你面對人生風暴,上帝的哪個特質最能使你得安慰?

上帝啊,感謝祢,因祢是我的避難所,
請幫助我在每個困境中都尋求祢的庇護。



全年讀經:
詩篇40-42篇;使徒行傳27章1-26節


靈命日糧 : 各樣的恩賜

讀經:

彼得前書4章7-11節


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彼得前書4章10節


在一場感人的音樂劇《天路客》演出中,蕾莎(Leisa)站在為聽障人士特別設置的區域,用美國手語生動地詮釋劇情。這齣音樂劇改編自約翰.班揚(John Bunyan)的著作《天路歷程》(The Pilgrim’s Progress),講述一個人的信仰之旅,劇情感人至深,而蕾莎的演繹也深深打動了觀眾的心。

當有人問蕾莎為何要用手語翻譯的時候,她表示:「我參與《天路客》音樂劇並擔任手語翻譯員,是因為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能接觸到福音,而聽障人士經常遭受忽視。」她接着說:「令人心碎的是,全世界只有不到2%的聽障人士聽過耶穌的福音。」蕾莎運用她的恩賜,讓聽障人士能認識耶穌。

像蕾莎一樣,上帝要我們用自己的恩賜和才能去見證上帝的愛,並吸引人歸向耶穌──藉着福音影響世界。使徒彼得寫道:「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做上帝百般恩賜的好管家」(彼得前書4章10節)。這些恩賜包含愛人和為別人禱告(7-8節)。無論你是老師、演講者、勸導者、代禱勇士,或是在幕後提供協助的人,還是擁有別的恩賜或才能,上帝都可以使用你去服事別人。儘管求問上帝,祂會指引你如何服事人。

— 柯愛莉

你第一次接觸福音是在什麼時候?
你可以用什麼恩賜來事奉上帝?

親愛的上帝,請幫助我明白,
如何藉着服事人來事奉祢。



全年讀經:
詩篇37-39篇;使徒行傳2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