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重燃盼望

讀經:

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4-15節


勉勵灰心的人,扶助軟弱的人,也要向眾人忍耐。—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4節


騰輝很納悶,為何18歲的兒子曉風最近會花這麼多時間待在圖書館?曉風患有自閉症,很少與人交談,通常放學後就直接回家。是什麼改變了他?一番追問之下,曉風終於回答說:「我跟哲文一起讀書。」

哲文是曉風的同學,注意到曉風有學習障礙,便邀他一起唸書。哲文是曉風十八年來的第一個朋友。這段剛萌芽的友誼大大鼓舞心灰意冷的騰輝,因他早已不敢盼望兒子會交到朋友。

因著有人願意關心另一個有需要的人,並在對方身邊提供協助,便能使對方重新燃起盼望。使徒保羅在服事初代教會時,也明白眾信徒要持守對耶穌的盼望,也是如此。信徒要「警醒謹守」(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6節),盼望耶穌再來,就必須彼此扶持(11節),特別是幫助那些面對困難的人。

因此,儘管帖撒羅尼迦教會的信徒活出愛、過著討上帝喜悅的生活(4章1、10節),使徒保羅仍提醒他們,要「勉勵灰心的人,扶助軟弱的人」(5章14節)。當我們注意到,有些基督徒活在恐懼、焦慮或沮喪中,我們就可以在他身邊,靜靜地陪伴他,聽他傾訴,鼓勵他,上帝會使用我們讓對方得到力量和勇氣,並且繼續對耶穌滿有盼望。

— 吳婕寧

本週,有哪些信心軟弱的人需要你的關懷和陪伴?
你能做些什麼向他們表達關懷之意?

親愛的上帝,請幫助我關懷那些沮喪和軟弱的人,
使他們能重新燃起對耶穌的盼望。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上25-27章;約翰福音9章1-23節


靈命日糧 : 憑信心而跳

讀經:

希伯來書11章1-8節


信就是對所盼望之事有把握,對未見之事有確據。—希伯來書11章1節,和合本修訂版


在南極洲西部,約有700隻僅6個月大的皇帝企鵝擠在離海平面約15公尺高的冰崖邊緣。最終,有一隻企鵝「憑信心」俯身向前一躍而下,跳入冰冷的水中游走了。很快地,牠身後那成群的企鵝也一隻隻紛紛往下跳。

小企鵝第一次游泳時,通常從冰層跳入海中的高度大約是30-60公分。這群企鵝從約15公尺高的地方往下跳,可說是生死一躍,而攝影師首次捕捉到這個畫面。

有人會說,相信耶穌的人就像這些企鵝一樣,盲目地跳入未知的世界。其實,相信耶穌恰恰相反。希伯來書11章1節說:「信就是對所盼望之事有把握,對未見之事有確據。」(和合本修訂版)

以諾的信心蒙上帝喜悅,正如聖經說:「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悅」(6節)。在挪亞時代,人們從未見過大洪水,但挪亞就因著相信上帝,「動了敬畏的心,預備了一隻方舟,使他全家得救」(7節)。亞伯拉罕憑信心遵從上帝的命令,儘管他「出去的時候,還不知往哪裡去」(8節)。

起初,我們是憑信心歸向耶穌基督。當我們繼續跟隨祂並經歷信心的考驗,我們可以回想,上帝曾如何幫助歷世歷代的信徒克服挑戰。即使我們不知為什麼、不知該怎麼辦,但仍能信靠上帝的帶領。

— 高言曦

你何時曾因信靠上帝,經歷到上帝的保護?
你如何藉著信心看見上帝在你生命中的作為?

親愛的耶穌,感謝祢如此信實地保護我、帶領我。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上22-24章;約翰福音8章28-59節


靈命日糧 : 愛慕真理

讀經:

帖撒羅尼迦後書2章7-12節


因為他們不領受愛真理的心,好讓他們得救。—帖撒羅尼迦後書2章10節,和合本修訂版


傑凱討厭上學。他不喜歡代數、文法及化學,但他喜歡蓋房子。傑凱的父親會在傑凱放暑假時,帶他一起去工作,而他總是樂此不疲。雖然他只有16歲,但卻熟悉水泥磚瓦,也知道如何砌牆。學校和建築工地有何區別?區別在於愛。傑凱不愛上學但熱愛建築,而這份愛激發他學習了許多有關建築的知識。

身為基督徒,我們要「愛真理」(帖撒羅尼迦後書2章10節)。保羅指出,「不法的人」會用撒但的伎倆「行各樣的異能、神蹟」,欺騙「那沉淪的人」(9-10節)。他們為何會沉淪呢?「因他們不領受愛真理的心,使他們得救」(10節)。他們不愛慕真理,而無法認識真理,以致受人欺騙(11節)。

我們有哪方面的知識?這取決於一個關鍵的問題:我們愛慕什麼?我們的熱忱會影響我們心之所向,左右我們的思想。我們所愛的,我們會看重、保護,且想獲得更多。若我們愛慕真理和智慧,就會熱切尋求,像尋找珍貴的金子一樣(箴言3章13-14節,4章7-9節)。真理和智慧能保護我們,正如4章6節說:「不可離棄智慧,智慧就護衛你;要愛她,她就保守你。」

何謂真智慧?耶穌就是真智慧,祂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約翰福音14章6節)。我們要思考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我們愛誰?你若愛耶穌就會學習祂的道。祂會引導你認識真理,保守你的生命。

— 韋陌格

為何愛慕真理如此重要?為何耶穌說祂就是真理?

親愛的天父,求祢讓我的心熱切愛祢、愛真理。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上19-21章;約翰福音8章1-27節


靈命日糧 : 值得獻上

讀經:

馬太福音16章21-28節


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馬太福音16章25節


十九世紀英國主教湯樸威廉(William Temple),有一次在牛津大學講道時,以讚美詩《奇妙十架》的歌詞作為結束。他提醒學生們不要輕忽歌詞的含意,並且說:「如果你真心認同歌詞的含意,就盡情大聲唱;如果你不是真心的,就保持沉默;如果你只是稍稍認同,想要更加認同,那就輕聲地唱。」於是,大家都安靜下來,認真地看著歌詞。漸漸地,成千上萬人開始輕唱,並莊嚴地吟唱最後一句歌詞:「神聖大愛奇妙難測,願獻我命、我心、我身。」

那些牛津大學的學生們明白,相信並跟隨耶穌是一個嚴肅的決定,因這意味著我們接受上帝無比的大愛,這愛要求我們奉獻一切,跟隨基督需要我們整個生命的投入。耶穌明確地對門徒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馬太福音16章24節)。因此,任何人都不應輕率地做出這樣的選擇。

然而,跟隨耶穌也能使我們得到滿足的喜樂。我們會發現,與耶穌同行才是我們真正渴望的人生。這似乎十分矛盾,但如果我們回應上帝的愛,相信基督,放下個人的私慾,不再追求短暫的快樂,就會得到我們內心所渴望的生命(25節)。

— 郭惟恩

相信並跟隨耶穌會讓你付出什麼代價?
那麼,你會得到什麼呢?

親愛的上帝,跟隨祢並不容易,
但我願將我的生命和一切都獻給祢。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上16-18章;約翰福音7章28-53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