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化信心為行動

讀經: 雅各書2章14-26節


信心沒有行為也是死的。—雅各書2章26節


在2021年6月的一天傍晚,一場龍捲風襲擊整個社區,摧毀了其中一個家庭的穀倉。這個穀倉就這麼毀於一旦,令人感到難過,因為這座穀倉自1800年代末期,就矗立在那戶人家的土地上。隔天早晨,約翰與芭芭拉開車前往教會服事,經過那裡看見了毀壞的穀倉。他們想要提供援助,於是便停下車,跟那戶人家聊一聊。在知道對方需要人手幫忙清理之後,約翰和芭芭拉立刻掉轉車頭開車回家,換上工作服,然後回到毀壞的穀倉那裡,花一天的時間,把龍捲風破壞的一切都清理乾淨。他們將信心化為行動,服事這戶人家。

雅各說:「信心沒有行為也是死的」(雅各書2章26節)。雅各以亞伯拉罕為例,闡述他在完全不知道要往哪裡去時,就順服跟從上帝(23節;參閱創世記12章1-4節,15章6節;希伯來書11章8節)。雅各也提到喇合,她藏匿兩名前去打探耶利哥城的探子,表明了對以色列上帝的信心(雅各書2章25節;參閱約書亞記2章,6章17節)。

「若有人說自己有信心,卻沒有行為」(雅各書2章14節),這對他們毫無益處。英國解經家馬太.亨利說:「信心是根,善行是果。我們必須確保自己兩者都有。」雖然上帝不需要我們的善行,但行為可以證明我們的信心。

— 施安妮

為何你認為行善如此重要?
你能為了愛上帝而做些什麼呢?

親愛的上帝,願我今天能因著對祢的愛和信心來服事祢。



全年讀經:
以西結書18-19章;雅各書4章


靈命日糧 : 倒著讀

讀經: 約翰福音2章13-22節


所以到祂從死裡復活以後,門徒就想起祂說過這話。—約翰福音2章22節


對於那些享受精彩故事推理過程的人來說,先閱讀懸疑小說的最後一章似乎是個糟糕的建議。但有些人在知道故事的結局後,更能享受閱讀的樂趣。

理查德.海斯博士(Richard Hays)在他的一本英文著作(Reading Backwards)中,讓我們看見學習倒著閱讀對理解聖經有多重要。海斯博士說明了聖經中逐步展開的文字和事件,如何相互應驗、呼應和解釋,讓我們知道聖經應該要從前面開始順著讀,也要從後面倒著讀。

海斯提醒讀者,耶穌的門徒在祂復活之後,才明白耶穌說在三天內重建被毀的聖殿是何意。約翰告訴我們:「耶穌這話,是以祂的身體為殿」(約翰福音2章21節)。直到那時,門徒才明白與耶穌共進逾越節晚餐的意義(參閱馬太福音26章17-29節)。直到回顧過去,他們才能看到耶穌的舉動如何體現一位君王為上帝的殿心中迫切(詩篇69篇9節;約翰福音2章16-17節)。直到他們比照上帝真正的殿(耶穌自己)來重讀聖經,他們才能理解猶太教的儀式與彌賽亞之間的關聯。

如今,直到我們將這些經文順著及倒著讀,相互對照,我們才能在耶穌身上看到人類迫切需要或渴求的一切。

— 狄馬汀

哪些困境使你對未來感到擔憂?在反思你的生命時,以永恆的角度理解並相信上帝的計劃,如何使你更加明白並喜愛聖經真理?

天父,感謝祢讓我還活著的時候,得以看見祢施展大能,並用我永遠也想不到的方式,顯明祢奇妙的同在。



全年讀經:
以西結書16-17章;雅各書3章


靈命日糧 : 蘇格拉底俱樂部

讀經: 彼得前書3章13-18節


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回答各人。—彼得前書3章15節


英國牛津大學的蘇格拉底俱樂部成立於1941年。這個俱樂部的成立,是為了鼓勵基督徒與無神論者或不可知論者之間相互辯論。

宗教辯論在一般世俗大學中,並不少見。但令人驚訝的是,擔任蘇格拉底俱樂部主席長達15年之久的人,竟然是偉大的基督教學者魯益師。魯益師樂於讓自己的想法接受挑戰,因他相信基督信仰經得起細細檢視,並且他深知有可靠、合理的證據可以相信耶穌。

從某方面來說,魯益師實踐了使徒彼得給信徒的建議。彼得囑咐那些遭受迫害而四散的信徒說:「只要心裡尊主基督為聖。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得前書3章15節)。彼得提到兩個關鍵:我們有充足的理由信靠基督,而且必須以「溫柔、敬畏」的態度,說明我們的理由。

信靠基督並非以宗教逃避現實,或一廂情願的想法。我們的信仰是基於歷史事實,包括耶穌的復活,以及受造萬物也見證了確實有一位造物主。願我們仰賴上帝的智慧與聖靈的能力,常作準備,與人分享信靠這位偉大上帝的緣由。

— 柯貝爾

你如何與人分享自己的信仰?
有哪些證據能證明耶穌從死裡復活這個神蹟?

全能的上帝,感謝祢賜給我可靠的證據,使我能全然信靠祢。歡迎上網閱讀探索叢書《相信的十大理由》。



全年讀經:
以西結書14-15章;雅各書2章


靈命日糧 : 上帝認識你

讀經: 詩篇139篇1-12節


耶和華啊,祢已經鑒察我、認識我。—詩篇139篇1節


當我有狀況時,母親似乎有超能力可以很快就察覺。記得有一次,我在學校折騰了一天,回到家的時候,試著掩飾內心的沮喪,希望沒有人會發現。但母親還是關心地問道:「妳怎麼了?」接著她說,「在妳告訴我『沒事』之前,記得我是妳的母親。我生了妳,我比妳自己更瞭解妳。」母親一直提醒我,她對我有深刻的認識與瞭解,這使她能在我最需要她的時候來幫助我。

我們這些相信耶穌的人都是上帝的兒女,我們的天父深刻認識且關懷我們。詩人大衛體會到上帝關注祂兒女的一切,便稱頌道:「耶和華啊,祢已經鑒察我、認識我。我坐下,我起來,祢都曉得,祢從遠處知道我的意念」(詩篇139篇1-2節)。因上帝深刻認識我們,知道你我的每一個意念、渴望和行為,所以我們無論往何處去,都離不開上帝豐盛的慈愛和看顧(7-12節)。正如大衛說:「我若展開清晨的翅膀,飛到海極居住;就是在那裡,祢的手必引導我」(9-10節)。令人得安慰的是,無論我們的生活處在何種景況,只要我們禱告呼求上帝,祂都會給予我們所需的愛、智慧與指引。

— 馮得恩

你何時曾感受到沒有人能真正體會你的心情?那時,體會上帝的同在如何幫助和鼓勵你?

慈愛的上帝,很多時候我感到孤單和被人誤解,但即便如此,謝謝祢提醒我,祢就在我的生命中,看見我、聽見我並深愛著我。



全年讀經:
以西結書11-13章;雅各書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