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真神之愛

讀經: 詩篇57篇


因為祢的慈愛高及諸天;祢的誠實達到穹蒼。—詩篇57篇10節


在1917年,美國加州的商人弗雷德里克·萊曼(Frederick Lehman)在面臨經濟困境時,寫了《真神之愛》這首詩歌。當時,他充沛的靈感使他很快就寫了前面兩節詩歌,但到了第三節的時候,他就卡住了。後來,他想起多年前人們在一所監獄的牆上發現的一首詩。一名囚犯將詩句刻在石牆上,表達對上帝之愛的深刻體會。那首詩剛好能配合萊曼的詩歌節拍,於是萊曼便採用部分的內容做為第三節的歌詞。

有時候,我們也會像萊曼和那監獄中的詩人一樣面對困境。但即使在絕望的時候,我們仍能呼應詩人大衛所說的話,並「投靠在[上帝]翅膀的蔭下」(詩篇57篇1節)。我們可以為各種煩惱「求告」上帝(2節),向祂講述我們正遭遇的苦難,以及我們處「在獅子中間」(4節)的懼怕。相信我們很快地就會想起過去上帝的供應,並與大衛同聲說:「我要唱詩,我要歌頌!……我自己要極早醒起。」(7-8節)

《真神之愛》這首詩歌宣告「真神之愛,偉大無窮」,並接著說這愛「高超諸星」。的確,在我們最需要幫助的時刻,我們更要擁抱那無盡的真神之愛,因為祂的慈愛確實「高及諸天」(10節)。

— 畢愷騰

今天你正面對怎樣的難處?
回顧過去,上帝曾如何供應你?

慈愛的上帝,雖然我正面對困境,但想起祢對我的愛,以及祢在我一生持續的供應,我就滿心感謝祢。



全年讀經:
耶利米哀歌3-5章;希伯來書10章19-39節


靈命日糧 : 小善舉

讀經: 歌羅西書3章12-17節


要穿上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和忍耐。—歌羅西書3章12節,和合本修訂版


愛曼達是一名家訪看護,輪流在數家療養院工作。她經常會帶著她11歲的女兒貝貝一起去上班。貝貝為了打發時間,就開始問那些住在療養院的人說:「若你能擁有三樣東西,你會想要些什麼呢?」貝貝把他們的答案都寫在記事本裡。出人意料地,他們想要的大多是食品,例如維也納香腸、巧克力派、乳酪和酪梨。於是,貝貝設立一個「贊助我」的網站,以得到資助來滿足他們那些小小的願望。當她送出這些禮物時,會給對方一個擁抱。她說:「這讓我好開心!」

當我們像貝貝一樣以憐憫恩慈待人時,我們就向人顯示我們的上帝是「有恩惠,有憐憫,……大有慈愛」(詩篇145篇8節)。因此,使徒保羅勸勉信徒:「你們既是上帝的選民,……要穿上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和忍耐」(歌羅西書3章12節,和合本修訂版)。因為上帝以極大的憐憫恩待我們,我們自然會渴盼別人也能一同蒙恩。當我們以憐憫恩慈待人時,便是將之「穿」在身上了。

保羅還說:「除此以外,還要穿上愛心,因為愛是貫通全德的」(14節,同上),並且提醒我們「無論做什麼,……都要奉主耶穌的名」(17節),謹記一切美善的事都來自上帝。當我們以恩慈待人,我們的心就充滿喜樂!

— 柯愛莉

你曾於何時受人恩惠?你如何以恩慈待人?

耶穌,謝謝祢賜給我滿溢、無盡的恩惠。求祢使我以恩慈的行動關懷別人時,也能得著喜樂!



全年讀經:
耶利米哀歌1-2章;希伯來書10章1-18節


靈命日糧 : 均為真實!

讀經: 創世記45章3-11節


上帝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為要保全生命。—創世記45章5節


經過了三十年,馮露露終於和她的親生家人重聚。約在兩、三歲時,她在自家屋外玩耍遭人擄走,後來在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的協助下被尋獲。因她被誘拐時年紀還小,所以對整起事件毫無印象。露露自小就以為父母是因無力扶養她而將她賣掉,得知真相後,她心中浮現許多疑問,百感交集。

當約瑟與他的哥哥們重逢時,應該也有一些複雜的情緒。他在少年時被哥哥們賣了,被人帶到埃及為奴。儘管後來經歷一連串痛苦的波折,但上帝使他高昇為埃及的宰相。當他的哥哥們因饑荒到埃及買糧的時候,在他們沒有察覺到的情況下,向約瑟求購糧食。

約瑟深知上帝藉著哥哥們所犯的惡成就了美事,並表明這是上帝「要大施拯救,保全[他們]的生命」(創世記45章7節)。但約瑟並沒有重新定義哥哥們當年傷害他的惡行,而是明確指出他們把他「賣到這裡」(5節)。

有時候,我們會將困境過度合理化,或給予過度樂觀的說法,要求自己只專注於上帝的美意,而不承認自己情感上的掙扎。我們應當留意,不要因上帝已赦免某種罪行,就將罪行重新定義為是件好事。我們可以仰望上帝在其中成就祂美好的旨意,但也可以坦然承認自己因他人的錯誤而受到傷害。兩者都是真實的!

— 洪可婷

你何時曾因別人的過錯而受到傷害?
你看到上帝如何在其中成就祂的美意?

天父上帝,謝謝祢慈愛地撫平我的創傷。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51-52章;希伯來書9章


靈命日糧 : 問題的源頭

讀經: 馬可福音7章14-23節


上帝啊,求祢為我造清潔的心。—詩篇51篇10節


在1854年,倫敦有數以千計的民眾喪生,大家猜測:這一定是惡劣的空氣所致。事實上,當時的泰晤士河污水橫流,受到夏季異常高溫的曝曬,散發惡臭,致使倫敦臭氣熏天,這就是史上所稱的「大惡臭」。

但約翰•斯諾博士的研究指出,受污染的水所造成的問題,最嚴重的並不是散發惡臭的空氣,而是霍亂大流行。

世人早就意識到另一個危機,一個臭氣熏天的危機。我們生活在一個敗壞的世界,但我們常常認不清這個問題的源頭,總是治標不治本。完善的社會制度和政策固然有所助益,卻無法終止社會亂象的根源,那就是人類充滿罪惡的心思意念!

耶穌說:「從外面進去的,不能污穢人」(馬可福音7章15節),並不是指身體上的疾病,而是指我們的屬靈光景。祂還說:「惟有從裡面出來的,乃能污穢人」(15節),意指潛藏在我們內心的一切罪惡(21-22節)。

大衛寫道:「我是在罪孽裡生的,在我母親懷胎的時候就有了罪」(詩篇51篇5節),他的哀嘆是所有人共同的心聲。因此大衛禱告:「上帝啊,求祢為我造清潔的心」(10節)。每天,我們都需要耶穌藉著聖靈為我們所造的那顆新的心。

我們必須讓耶穌潔淨心中的罪,而非治標不治本。

— 葛庭墨

你在哪些方面治標不治本,沒有讓耶穌徹底淨化源頭?你要如何與人分享福音,宣揚耶穌為你成就的美事?

天父,求祢保守我的心,幫助我專注於聖靈的引導。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50章;希伯來書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