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園中的上帝

讀經: 創世記3章8-13節


天起了涼風,耶和華上帝在園中行走。那人和他妻子聽見上帝的聲音。—創世記3章8節


多年前,加拿大歌手瓊妮·密契爾(Joni Mitchell)寫了一首英文歌(Woodstock),歌詞講述人類已經陷入與魔鬼交易的陷阱。密契爾在副歌寫了「回到園中」這句話,鼓勵聽眾追求一種更簡單、更有平安的生活。密契爾的這首歌唱出那一代人的心聲,他們渴望生活有目標、有意義。

沒錯,歌詞中充滿詩意的「回到園中」指的就是伊甸園,也就是上帝最初為人類創造的樂園。亞當和夏娃經常在這園中與上帝相見,直到他們與魔鬼完成交易的那一天為止(參閱創世記3章6-7節)。那一天與平時不同,「天起了涼風,耶和華上帝在園中行走。那人和他妻子聽見上帝的聲音,就藏在園裡的樹木中,躲避耶和華上帝的面」(8節)。

當上帝問他們做了什麼事的時候,亞當和夏娃互相推卸責任。雖然他們不承認自己的罪,但上帝沒有對他們置之不理。祂「為亞當和他妻子用皮子做衣服,給他們穿」(21節)。宰殺牲畜取其毛皮,暗指耶穌將要犧牲受死,遮蓋我們的罪。

上帝並沒有給我們一條回到伊甸園中的路,而是給了我們一條通往與祂恢復關係的道路。雖然我們不能返回伊甸園,但卻能重新回到園中這位上帝的懷抱。

— 葛庭墨

今天有什麼影響你和上帝之間的關係?
你有什麼罪要求祂饒恕,
以便在「天起了涼風」時能與祂同行?

天父,求祢幫助我,不將自己的過錯及失敗歸咎於他人。謝謝祢應許我們,向祢認罪就能恢復與祢的關係。



全年讀經:
詩篇40-42篇;使徒行傳27章1-26節


靈命日糧 : 輕裝上路

讀經: 希伯來書12章1-3節


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希伯來書12章1節


一位名叫詹姆士的男子,沿著美國西海岸進行一次長達約兩千公里的單車冒險之旅。他從華盛頓州的西雅圖出發,一路向南騎到加州的聖地牙哥。我的一位朋友在大蘇爾海岸附近,距離詹姆士的出發點約1,500公里之處,遇見這位雄心萬丈的單車手。當朋友知道詹姆士的露營裝備剛剛遭竊,想要把自己的毯子及毛衣送給他,但詹姆士拒絕了。詹姆士說他越往南騎氣溫越高,需要開始捨棄一些物品。此外,越接近目的地,他的體力就會越差,必須減輕隨身物品的重量。

詹姆士的作法十分明智,而這也反映了希伯來書的作者所表達的觀點。在這人生的旅程中,我們需要「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12章1節)。我們必須輕裝上路才能繼續前行。

身為基督徒,我們需要以「忍耐」去奔跑前頭的路程(1節)。要確保我們能堅持走完全程,其中一個方法就是擺脫不饒恕、心胸狹窄的重擔,以及其他纏累我們的罪。

如果沒有耶穌的幫助,我們就無法輕裝上路,也不能好好地奔跑人生的旅程。願我們定睛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免得我們「疲倦灰心」(2-3節)。

— 潘愷蘭(Katara Patton)

在你人生的旅程中,有哪些纏累你的重擔?
你要如何忍耐並擺脫這些重擔呢?

天父,感謝祢,因祢已安排我前面的道路。求祢賜我智慧和洞察力,遠離那些試圖糾纏我的罪,使我能完美地跑完人生旅程,尊榮祢的名。



全年讀經:
詩篇37-39篇;使徒行傳26章


靈命日糧 : 上帝知道

讀經: 約書亞記22章21-27節


大能者上帝耶和華!祂是知道的。—約書亞記22章22節


在參觀畫廊時,一對夫婦停下腳步欣賞一幅大型抽象畫,他們注意到畫作下方有打開的顏料罐和畫筆。他們以為這是一幅正在進行的畫作,任何人都可以隨意添加幾筆,於是他們塗上一些顏色之後就離開了。但其實畫家是故意將這些用品擺在那裡,與他的畫作一起作為展示。在查看了監視器的錄像後,畫廊知道這是一場誤會,沒有對該夫婦提出控訴。

當住在約旦河東的以色列人在河邊建造巨大的祭壇時,也造成了誤會。其他的支派認為這是背叛上帝,因每個人都知道會幕是上帝唯一認可的敬拜場所(約書亞記22章16節)。

緊張局勢持續加劇,直到約旦河東的支派表明,他們只是想建造一個上帝祭壇的複製品,要後代子孫看到這座壇就知道他們與其他的支派有共同的信仰(28-29節)。他們大聲說﹕「大能者上帝耶和華!祂是知道的」(22節)。幸好其他支派願意聆聽解釋,最後他們認為這是美事,並因此讚美上帝。

因為上帝「鑒察眾人的心,知道一切心思意念」(歷代志上28章9節),所以祂很清楚每個人的動機。當我們祈求祂幫助我們澄清別人的誤解時,祂會給我們機會解釋或賜給我們恩典能寬恕別人的冒犯。在我們追求與眾人合一時,可以向上帝求助。

— 史珍妮

怎樣才算是追求合一呢?信徒的合一有多重要呢?為何有時我們需要憑愛心提出與其他信徒不同的意見?

上帝,求祢讓我能時時尊榮祢。當分歧出現時,求祢幫助我能專注地聆聽,也能謙卑地發言。



全年讀經:
詩篇35-36篇;使徒行傳25章


靈命日糧 : 成長的呼召

讀經: 彼得後書1章3-9節


你們若充充足足地有這幾樣,就必使你們⋯⋯,不至於閒懶不結果子了。—彼得後書1章8節


海鞘是一種奇特的海洋生物,通常附在岩石和貝殼上,看似隨著水流擺動的軟性塑膠管。牠們從流過的海水汲取養分,過著被動的生活,與其活躍的幼蟲期截然不同。

海鞘的幼蟲狀似蝌蚪,具有原始的脊椎連著大腦,幫助牠尋找食物並避開傷害。在幼蟲期,海鞘會不斷探索海洋,但成年後則有所改變。當牠找到岩石安頓下來後,就會停止探索和成長,更可怕的是牠還把自己的脊椎連同大腦都吃掉了。

結果沒有脊椎、沒有大腦的成年海鞘,就像是人沒有立場、沒有思想,被動地隨波逐流。使徒彼得提醒我們千萬不可如此,因為對我們而言,生命成熟就是擁有上帝的性情(彼得後書1章4節)。上帝要你我都能成長:在知識上,追求更認識救主基督(3章18節);在屬靈上,培養如美善、忍耐和節制等特質(1章5-7節);在實踐上,尋找新的方式,用我們的恩賜去愛、款待和服事他人(彼得前書4章7-11節)。彼得說,這樣的成長可以使我們不至於過著「閒懶不結果子」的生活(彼得後書1章8節)。

這種成長的呼召,無論是對七十歲的年長者或青少年都同樣重要。奇妙的上帝浩瀚如海,而我們所知的不過是滄海一粟。讓我們繼續探究祂無盡的特質,體會新的屬靈經歷!藉著學習、服事、迎接挑戰,不斷成長。

— 霍薛頓

你認為上帝要你培養什麼屬靈特質?
上帝正要你嘗試哪方面的服事?

天父上帝,求祢使我熱切追求每天更像祢。



全年讀經:
詩篇33-34篇;使徒行傳2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