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謙卑的姿態

讀經: 詩篇16篇


我的心哪,你曾對耶和華說:「祢是我的主,我的好處不在祢以外。」—詩篇16篇2節


每當惠珍要在群眾面前發言之前,她的丈夫總是會給她一個愛的叮嚀:「別緊張,只要握著雙手,身體稍微向前傾就行了。」當惠珍發覺自己想要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或試圖控制局面時,就會改用這種姿態,因為這能讓她有一顆受教,且願意傾聽的心態。她用這樣的姿態提醒自己去愛那些聽眾,並且要謙卑地順服聖靈的引導。

惠珍對謙卑的理解是基於大衛王的認知,那就是一切都來自上帝。就像大衛對上帝說:「祢是我的主,我的好處不在祢以外」(詩篇16篇2節)。大衛也學會信靠上帝並尋求祂的勸戒:「我的心在夜間也勸戒我」(7節,新譯本)。他知道上帝在他身邊,他便不至搖動(8節)。他不需要故作堅強,因他信靠這位愛他的全能上帝。

當我們每天都仰望上帝,就會看到祂在我們的生命中動工。我們可以在沮喪時尋求祂的幫助,或在不曉得該說什麼時,求祂賜給我們當說的話。如同惠珍提到,我們是與上帝同工的,而且我們也會意識到,如果我們做得好,都是因為有來自上帝的幫助。

我們當以愛心對待他人,以謙卑的姿態握著雙手,身體稍微向前傾,好提醒自己:所擁有的一切皆來自上帝。

— 潘艾梅

當你在別人面前保持謙卑的姿態時,你有什麼感覺?
你今天要如何倚靠上帝來完成你當做的事?

創造萬物的上帝,祢創造世界和其中的一切,但祢卻愛我並樂意使用我來榮耀祢。求祢使我懂得尋求祢的幫助和力量。



全年讀經:
出埃及記29-30章;馬太福音21章23-46節


靈命日糧 : 無論到哪裡

讀經: 馬太福音25章31-40節


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馬太福音25章40節


某次度假時,我坐在碼頭上,一邊讀聖經一邊看著丈夫釣魚。有個年輕人走過來,建議我們可以用不同的魚餌。他看了我一眼,猶豫不安地說:「我曾坐過牢。」他指著我的聖經,嘆口氣說:「你認為上帝真的在乎像我這樣的人嗎?」

於是,我翻到馬太福音25章,朗讀一段經文,就是耶穌提到真正跟隨祂的人,會願意去探訪那些被關在監獄裡的人。他驚訝地說:「聖經真的有提到在監獄裡的人嗎?」當我告訴他,人們關懷和善待上帝的兒女就是愛上帝了(31-40節),我看見他眼泛淚光。

他低下頭說:「我希望我的父母也能原諒我。」然後,他要我等他一下。不一會兒,他把自己那本破損的聖經遞給我,問我說:「你能幫我找到那段經文嗎?」我點點頭。

接著,我和丈夫一起擁抱他,為他和他的父母禱告。過後我們留下彼此的聯絡方式,如今我和丈夫仍繼續為他祈禱。

有時我們會感到不被關愛、不受歡迎、需要幫助,甚至在身體或情感上都受禁錮(35-36節),我們需要別人提醒我們上帝的恩慈憐憫和寬恕。同樣地,我們也有機會去幫助那些深受這些感覺困擾的人。無論我們去到何處,當我們傳遞聖經真理和上帝的愛時,即可為上帝的救贖計劃盡一分心力。

— 鄧書琪

今天,你如何透過愛他人表示你愛上帝?
上帝曾如何藉著別人表明祂對你的愛?

天父,感謝祢愛我、饒恕我。當我透過愛他人來愛祢時,感謝祢給我機會與人分享聖經真理。

我們藉著經歷愛、活出愛,從而學會如何去愛。歡迎點擊連結:全年讀經:
出埃及記27-28章;馬太福音21章1-22節



靈命日糧 : 真情無需掩飾

讀經: 路加福音7章36-44節


[她]站在耶穌背後,挨著祂的腳哭,眼淚濕了耶穌的腳。—路加福音7章38節


巧娜為自己潸然淚下而感到抱歉,不斷地說:「對不起!」自從丈夫離世,她就獨力照顧幾個十多歲的孩子。當教會的弟兄為她的孩子們安排了一個週末露營,讓她可以稍作休息時,巧娜感激涕零,並因自己的流淚而深感抱歉。

為何許多人會因流淚而感到抱歉呢?一個法利賽人西門在家裡宴請耶穌。在宴會中,耶穌斜靠在餐桌旁,有個曾活在罪中的女人拿了盛香膏的玉瓶,「站在耶穌背後,挨著祂的腳哭,眼淚濕了耶穌的腳,就用自己的頭髮擦乾,又用嘴連連親祂的腳,把香膏抹上」(路加福音7章38節)。這女人不是感到抱歉,而是坦然表達她的愛,放下頭髮擦乾耶穌的腳。她以親吻和淚水,毫不掩飾地表達對耶穌的愛和感激。她的舉動與宴會主人那得體卻冷漠的表現,形成鮮明的對比。

耶穌的回應是什麼呢?祂讚揚這個女人真誠坦率地表達了她的愛,並宣告她已得「赦免」(44-48節)。

有時,當感激之淚想奪眶而出時,我們可能會想加以壓抑。但上帝賦予我們豐富的情感,而我們能以自然情感來尊榮祂。讓我們像路加福音中的這女人一樣,毫不掩飾地表達對這位美善上帝的愛,祂供應我們所需並欣然接受我們對祂的感恩。

— 莫麗莎

今日你如何毫不掩飾地向上帝表達感謝?
你如何讓別人在你面前流淚時,不會感到不自在?

慈愛的上帝,感謝祢的恩典,供應我一切所需!今日我要向祢傾訴對祢的感恩。



全年讀經:
出埃及記25-26章;馬太福音20章17-34節


靈命日糧 : 要到幾時呢?

讀經: 詩篇6篇


耶和華啊,祢要到幾時才救我呢?—詩篇6篇3節


我們到了嗎?還沒有!我們到了嗎?還沒有!這是孩子們小的時候,我們首次(肯定不是最後一次)從科羅拉多州返回阿肯色州的16小時路程中,與孩子們不斷重複的問答遊戲。最年長的兩個孩子簡直樂此不疲,要是他們每問一次,我就可以得到一美元,那麼我就有一大疊美鈔了。我們到了嗎?這是我的孩子們反覆提出的問題,而身為司機的我也有同樣的疑問,而答案是,還沒有!但快到了。

老實說,儘管我們沒有大聲說出來,但大多數的成年人也常問類似的問題。我們問這個問題的原因是一樣的:我們疲憊並「因憂愁眼睛乾癟」(詩篇6篇7節)。舉凡各種新聞報導、日常工作的挫折、層出不窮的健康問題、人際關係的壓力等等,都使我們「唉哼而困乏」(6節)。我們呼求:「我們到了嗎?要到幾時呢?上帝啊,要到幾時呢?」

大衛清楚瞭解那種疲憊,他誠實地問上帝這個重要的問題。上帝就像關愛孩子的父母一樣,垂聽大衛的呼求,並以極大的憐憫接納他的禱告(9節)。問這個問題並不致令人羞愧,你我也同樣可以大膽地來到天父面前,誠實地求問:「要到幾時呢?」祂的回答應該是:「還沒有,但快了。我是良善的,相信我!」

— 博約翰

你現在為何疲憊並疑惑地問:上帝啊,要到幾時呢?上帝有哪些特質表明祂確實值得信靠?

天父,世上的重擔使我向祢求問:「要到幾時呢?」感謝祢接納我這樣的禱告,求祢加添我力量,讓我一生信靠祢。



全年讀經:
出埃及記23-24章;馬太福音20章1-16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