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 : 絕望中的盼望
![]()
讀經:
諸天哪,應當歌唱!因為耶和華做成這事。⋯⋯耶和華救贖了雅各。—以賽亞書44章23節
愛琳和耀仁的女兒潔恩出生幾個月後,就被診斷患有愛德華氏症,情況看似絕望。醫生評估潔恩最多只能活幾天或幾週,無情地說:「治療她並無多大意義。」但愛琳說:「我對潔恩有更大的盼望。」於是愛琳和耀仁把潔恩帶回家,愛她,並且向上帝禱告。
六年後,潔恩需動手術切除一顆巨大的腫瘤。那時,當年那位醫生走了進來,說:「我知道你們在想什麼,但我請你們再給我一次機會。」這位醫生坦承自己誤判了潔恩的狀況,並且說:「我希望能有一個彌補、贖罪的機會。」愛琳和耀仁本可拒絕,但他們曾經歷上帝赦罪的大能,所以願意饒恕對方。
舊約時代的眾先知經常傳講上帝審判的信息,但其中不斷交織著上帝的愛、饒恕與救贖的主題。例如先知以賽亞雖指出猶大人的罪(以賽亞書44章6-20節),卻隨即轉換焦點,宣稱上帝說:「你當歸向我,因我救贖了你」(22節)。上帝基於祂的本質,絕不會棄絕祂的百姓,祂藉著以賽亞說:「我造就你,必不忘記你」(21節)。因此,以賽亞發出呼籲:「諸天哪,應當歌唱!因為耶和華做成這事。⋯⋯耶和華救贖了雅各。」(23節)
後來,潔恩動了手術,並未發現任何腫瘤。醫生驚呼這真是奇蹟!這是禱告的力量,是上帝施行救贖的大能。
— 葛庭墨
上帝曾如何拯救你、挽回你?
天父上帝,感謝祢讓我有機會回轉歸向祢。
靈命日糧 : 與爸爸親近
![]()
讀經:
你們⋯⋯所領受的是兒子名分的靈。—羅馬書8章15節,和合本修訂版
文濤抓起電鋸朝樹林走去。就在那時,他聽到五歲兒子小康說:「爸爸,等等我!我也要去!」小康抓起玩具電鋸、工作手套和耳罩,跟在文濤後面。文濤在安全的地方,為小康擺放幾根木頭,讓他砍著玩。十分鐘後,小康累得氣喘吁吁。用玩具電鋸來鋸木頭真是一項艱苦的工作!但他很高興能「幫助」爸爸,而爸爸也很高興兒子來親近他。
我們與天父的關係不也正是如此?我們認為自己是在幫忙。「爸爸,等等我!我得去拿我的電鋸!」但對天父而言,我們的電鋸卻是最無關緊要的,我們並非如自己想像的那樣能提供幫助。上帝更在乎的是前半句:「爸爸,等等我!」祂並不需要依賴我們的幫忙。
如果你愛上帝的兒子耶穌,上帝就接納你進入祂的家,將祂的靈賜給你。「你們所領受的不是奴僕的靈,仍舊害怕;所領受的是兒子名分的靈」(羅馬書8章15節,和合本修訂版)。你不是靠著辛勤工作賺取地位的僕人,而是天父深愛的兒女,無論如何都不改變。「你看父賜給我們是何等的慈愛,使我們得稱為上帝的兒女」(約翰一書3章1節)。
我們的天父喜悅我們服事祂,但祂並不需要依賴我們的幫忙,祂只想要我們這些兒女親近祂。
— 韋陌格
今天你要如何與祂親近?
天父,感謝祢接納我進入祢的家,使我成為祢的兒女。
靈命日糧 : 堅固的信心
![]()
讀經:
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你們要用堅固的信心抵擋牠。—彼得前書5章8-9節
幾年前的一個早晨,我正準備搭火車去上班,在前往車站時,一位女士牽著一隻看來很兇猛的狗朝我走來。我從小家裡就有養寵物狗,所以通常不會怕毛小孩,但這隻狗看似虎視眈眈。牠一靠近我,就對我大聲吠叫。我本想一笑置之,但牠卻突然向我撲來,嚇得我尖叫。所幸,那隻狗無法傷害我,因為牠的主人緊緊抓住了狗鍊,牠根本碰不到我。
那次可怕的遭遇讓我想到,對我們這些基督徒而言,撒但也像是被狗鍊拴住一樣,雖然受到約束,但卻虎視眈眈,如果我們給牠機會,牠就會發動攻擊。在彼得前書,使徒彼得告誡我們:「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5章8節)。牠對我們咆哮、吼叫並撲向我們,試圖嚇唬和威脅我們,要讓我們因恐懼而不知所措,但我們可以「用堅固的信心抵擋牠」(9節)。
當你覺得仇敵正在嘲弄或引誘你時,請謹記:牠根本不是耶穌的對手。我們可以向耶穌呼求,祂會幫助我們。祂「必要親自成全你們,堅固你們,賜力量給你們」(10節)。
當我們遭受屬靈的攻擊,我們可以選擇以信心抵擋而不是恐懼,因為耶穌一直在我們身邊。
— 高言曦
在屬靈爭戰中,你如何專注於基督?
親愛的耶穌,在我面臨最艱難的考驗時,
感謝祢總是在我身邊陪伴我。
靈命日糧 : 慷慨的心
![]()
讀經:
只是不可忘記行善和分享。—希伯來書13章16節,和合本修訂版
來自西非塞內加爾的足球明星薩迪奧.馬內(Sadio Mané),在英超聯賽為利物浦球隊效力時,是全球收入最高的非洲球員之一,年薪達數百萬美元。但球迷們卻在社交媒體看到一張照片,馬內拿著一支螢幕有裂痕的蘋果手機。有人取笑他用一支破手機,馬內從容地反問道:「我為什麼要擁有十輛法拉利、二十隻鑽石手錶或是兩架私人飛機?想當初,我挨餓,在田裡幹活,赤腳踢球,無法上學。現在我有能力幫助別人,我更想要蓋學校,讓窮人有東西吃、有衣服穿……將我一部分的財富與人分享。」
馬內知道,在他的家鄉還有許多人仍在惡劣的環境中苦苦掙扎,如果他一味囤積自己的財富,那是多麼自私。希伯來書提醒我們,這種慷慨給予的生活方式是所有人都應該遵循的,而不只是指那些富裕的人。作者說:「不可忘記行善和分享,因為這樣的祭物是上帝所喜悅的」(13章16節,和合本修訂版)。培養慷慨的心不僅是應該要做的事,而且聖經指出,慷慨也會讓上帝喜悅。誰不想討上帝的喜悅呢?
慷慨並不是單單指我們給予多少,而是指我們的心態。我們可以做的一件討上帝「喜悅」的事(21節),就是慷慨待人,與人分享你我所擁有的。
— 郭惟恩
什麼可以幫助你培養一顆慷慨的心?
親愛的上帝,感謝祢慷慨地恩待我,
請幫助我也成為一個慷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