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信心的試驗

讀經: 創世記22章1-3、6-12節


這些事以後,上帝要試驗亞伯拉罕。—創世記22章1節


我第一次帶兒子們爬山就去攀登科羅拉多州的一座高山,海拔至少4,267米,他們非常緊張。我也不禁自問:他們能應付這項挑戰嗎?途中,小兒子停下來休息很長的時間,且不斷地說:「爸,我走不動了。」但我相信這次的登山考驗能讓他們獲益良多,而且我希望他們信任我。在距離峰頂約1.6公里處,那一直認為自己已走不動的小兒子卻重獲精力,率先到達峰頂。他很開心,因他即便在恐懼時依然信任我。

當以撒與他的父親一起上山時,他對父親的信任讓我讚嘆不已。不僅如此,我更深深敬佩亞伯拉罕對上帝的信心,特別是當他拿刀要殺兒子的時候(創世記22章10節)。縱使亞伯拉罕內心充滿困惑與痛苦,仍願意順服上帝。因上帝的憐憫,一位天使制止亞伯拉罕並說:「你不可在這童子身上下手」(12節)。事實上,上帝從未打算犧牲以撒的生命。

當我們想將此特殊事件套用在自己身上時,必須注意開頭的第一句話:「上帝要試驗亞伯拉罕」(1節)。透過這次的試驗,亞伯拉罕明白自己願意信靠上帝,並經歷上帝的愛與豐盛的預備。

正是在困惑、黑暗與試驗中,我們才能真實地認識自己和上帝。我們甚至會發現,試驗能讓我們更信靠上帝。

— 郭惟恩

上帝,我不知道現在是否正經歷祢給我的試驗,
但不論如何,我願信靠祢,並將我的未來交在祢手中。


你曾否經歷上帝對你的試驗?那是什麼樣的經歷,你從中學到了什麼?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6-8章;提摩太前書5章


靈命日糧 : 談論、相信、感受

讀經: 羅馬書8章14-21節


你們所受的不是奴僕的心,仍舊害怕。—羅馬書8章15節


作家布赫納(Frederick Buechner)在他那本頗具影響力的回憶錄(Telling Secrets)裡說:「我家中有一條家規,就是不可談論、不能相信、不能有任何感受,而不遵守這規條的人就有禍了。」布赫納以自己的經歷為例子,說明這不成文的家規就是造成家庭失常的因素。在布赫納的家庭中,這個「規條」使他不得談論或哀悼自殺的父親,令他無法相信任何人,不能向人傾訴內心的傷痛。

你是否也有同感?我們當中有很多人以各種方式,學會忍受一種扭曲的愛,這種「愛」要我們對所受的傷害保持沉默或加以掩飾;這種「愛」以恐懼來轄制人、奴役人。

因此,我們一定要謹記耶穌對我們的愛,與我們經常體驗的那種讓人害怕會失去且有條件的愛,是截然不同的!正如保羅在羅馬書8章15節說到,藉著耶穌的愛,我們就不必活在懼怕中。當我們知道耶穌深刻、真實且無條件地愛著你我時,就能開始得享榮耀的自由(21節)。我們能再次自由地談論、相信及感受,學習坦然無懼地生活。

— 白茉妮

慈愛的上帝,有時我會害怕誠實地面對自己和別人,
擔心這樣做會失去別人的喜愛。求祢醫治我的心,幫助我
相信祢的愛所帶來的榮耀、自由及喜樂,並能為此而活。


有哪些不成文的規條是讓你被愛、被接納的條件?若你知道不必遵守這些規條就能得到愛,你的生活會有何不同?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3-5章;提摩太前書4章


靈命日糧 : 明智的基督徒

讀經: 路加福音16章1-9節


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較比光明之子更加聰明。—路加福音16章8節


冠狀病毒疫情導致全球各地有許多學校停課。為了應對這樣的情況,在中國的教師們便使用應用程式「釘釘」進行線上教學。後來,他們的學生發現,如果釘釘在應用程式商店的評分過低,可能會被強制下架。因此,一夜之間成千上萬的一星評論使釘釘的評分嚴重下跌。

耶穌不會稱讚那些逃避責任的學生,但祂或許會欣賞他們的機靈。祂說了一個特別的故事,是關於一個將被解僱的管家,在受僱的最後一天,免除許多人先前積欠他主人的債務。耶穌並非稱讚管家的不誠實,而是誇獎他的聰明才智,並期望祂的門徒也能同樣精明:「我又告訴你們:要藉著那不義的錢財結交朋友,到了錢財無用的時候,他們可以接你們到永存的帳幕裡去。」(路加福音16章9節)

談及錢財,大部分人都很在意會有多少損失,但智者卻會留意當如何使用。耶穌說,慷慨給予能「結交朋友」,這能帶來保障和影響力。在任何群體中誰是帶領者呢?通常是主動付錢的人。給予也能讓我們在「永存的帳幕」受歡迎,因為我們不緊抓著錢財,表明我們信靠耶穌。

即使我們沒有錢財,卻仍擁有時間、才幹或願意聽人傾訴的雙耳。讓我們祈求上帝賜我們靈巧機智,為耶穌服事他人。

— 韋陌格

耶穌,我願意為祢而慷慨給予。


今天耶穌要你服事誰呢?你如何發揮創意,使用你的才幹、錢財或時間幫助這個人?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1-2章;提摩太前書3章


靈命日糧 : 樂意服事

讀經: 彼得前書4章8-11節


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上帝百般恩賜的好管家。—彼得前書4章10節


十歲的巧絲收到一套精緻的美術用具後,她發覺在她難過時,上帝會藉由繪畫讓她的心情轉好。當她知道有些孩子無法獲得美術用具時,她便想幫助他們。因此,在她舉行生日派對時,她要求朋友們不要帶禮物來,而是捐贈各種美術用具,分裝進許多盒子裡,好送給那些有需要的孩子們。

後來,巧絲在家人的協助下成立了一間慈善機構(Chelsea’s Charity)。她開始邀請更多人捐贈美術用品以裝滿盒子,好使她能幫助更多的孩子。她甚至教導那些收到盒子的孩子們一些繪畫技巧。當地一家新聞媒體採訪巧絲之後,全國各地的人紛紛開始捐贈美術用具。隨著慈善機構不斷向世界各地送出美術用品,這位年輕女孩讓我們看見,當我們樂意服事人時,上帝便能使用我們。

巧絲的憐憫及樂意分享之心,反映了忠心管家的心志。使徒彼得鼓勵信徒要做忠心的管家,「彼此切實相愛」(彼得前書4章8-11節),與人分享上帝所賜的資源及才幹。

我們出於愛所做的小小舉動,能激勵別人一同把愛傳出去。上帝甚至會帶領志同道合的人與我們一起服事。當我們倚靠祂,樂意服事他人,就能將上帝當得的榮耀歸於祂。

— 鄧書琪

信實的天父,求祢今日賜我服事祢所需的一切,
透過我的言行去愛人。


上帝賜給祂的兒女不同的屬靈恩賜,使他人得益處。歡迎點擊連結:
閱讀10月主題文章


今天你如何倚靠上帝的幫助服事人?在哪些看似艱難、無法勝任的事工上,上帝一直推動你來服事祂?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65-66章;提摩太前書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