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 : 合而為一
![]()
讀經:
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祂來。—哥林多前書11章26節
在牛津大學沃弗森學院懸掛著一幅名為《合而為一》(That They May All Be One)的當代畫作。這幅畫由好幾塊畫板組成,畫面是一張普通的桌子擺放了13個普通的杯子。實際上,如此簡潔的風格正描繪出一個重要的事件:耶穌與門徒的最後晚餐。在這幅畫中間最顯眼的部分,是代表耶穌的餅和杯,而環繞在周圍的12個杯子,象徵耶穌的12個門徒。
這幅畫是一個美麗的提醒,讓人回想起耶穌與門徒共進最後的晚餐時,祂拿起餅和杯,為所有跟隨祂的人設立一個全新的慶祝儀式,也就是聖餐禮。我很欣賞畫中那留白的部分,讓整幅畫更為完整,因為這彷彿是在邀請那些正在欣賞畫作的人,來到餐桌前與他們共進晚餐。
保羅鼓勵我們要守聖餐,他說:「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祂來」(哥林多前書11章26節)。耶穌的死和復活讓我們能與上帝和好,任何相信這一真理的人,都能在這餐桌上擁有一席之位。
當我們藉著聖餐禮宣告或紀念耶穌的犧牲時,我們就與世界各地歷世歷代的信徒同屬一個群體。這就是教會合一的美好形象。
— 夏莉珊
聖餐禮如何體現信徒在耶穌裡的合一?
耶穌,當我與主內弟兄姐妹一起領受聖餐的時候,
請祢提醒我,我和大家同屬一個群體。
靈命日糧 : 不白白受苦
![]()
讀經:
耶和華說:「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我實在看見了;⋯⋯我原知道他們的痛苦。」—出埃及記3章7節
我朋友很坦誠地對我說:「不要白白受苦。」這讓我想起幾年前她剛成年的兒子因車禍喪生,我為她兒子主持追悼會。她知道自己說什麼,她瞭解什麼是哀痛,但她也明白上帝能讓苦難使祂自己得榮耀和使人得益,而她的確也藉此幫助了許多人。當時我被診斷罹患癌症,病情不樂觀,她的話安慰並鼓勵了我。這提醒我上帝聽見我的哭泣和哀聲,祂在我的痛苦中與我同在,也能藉我的經歷以不同的方式使別人得幫助。
摩西也瞭解上帝與受苦的以色列百姓同在。上帝說:「我確實看見了我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我也聽見了他們⋯⋯所發的哀聲;我確實知道他們的痛苦」(出埃及記3章7節,和合本修訂版)。以色列民和我們一樣,有時會在苦難中感到孤單無助。但上帝向他們保證,祂已聽到他們內心的「哀聲」,並且計劃要拯救他們(8-9節)。上帝最終要用以色列民的苦難增強他們的信心,擊垮仇敵,使祂自己得榮耀。
在詩篇90篇這首唯一摩西所寫的詩中,他說,哪怕我們「最好的年華也充滿勞苦愁煩」(10節,新普及譯本),上帝的「慈愛」仍「一生一世」都與我們同在(14節)。祂的慈愛不會使我們白白受苦,我們也不應讓自己白受痛苦。
— 馮得恩
上帝如何用你的痛苦去幫助別人?
慈愛的上帝,感謝祢聽見我悲傷哭泣的聲音,
並用我的痛苦使別人得幫助。
靈命日糧 : 慷慨給予
![]()
讀經:
各人要隨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難,不要勉強,因為捐得樂意的人是上帝所喜愛的。—哥林多後書9章7節
在2024年於某大學的畢業典禮上,億萬富翁黑爾(Robert Hale Jr.)對1,200名畢業生演講時說:「在艱困的時刻,我們更加需要分享、關懷和給予。我和我的妻子想要送給你們兩份禮物:第一份禮物是我們送給你們的;第二份禮物是讓你們去送給別人。」他話一說完,在場的畢業生每個人都意外地拿到兩個信封,一個信封內的五百美元可以自己保留,另一個信封裡的五百美元則要送給有需要的人。
雖然黑爾的財富讓他能多次這樣給予他人,但慷慨並非有錢人的專利。古代馬其頓的基督徒在貧困中仍然慷慨解囊,以供應在耶路撒冷信徒的需求。保羅談到馬其頓的基督徒時說:「他們在患難中受大考驗的時候,仍然滿有喜樂,在極度貧窮中還格外顯出他們樂捐的慷慨」(哥林多後書8章2節,和合本修訂版)。保羅稱讚他們,因為「他們是按著能力,而且超過了能力來捐助,主動再三懇求我們,准他們在這供給聖徒的善事上有份」(3-4節,同上)。
那些明白自己是藉著耶穌而得到上帝豐厚恩典的人,能慷慨地回應他人的需要。讓我們靠著上帝的幫助,以耶穌為榜樣,慷慨地為人付出,因祂說:「施比受更為有福。」(使徒行傳20章35節)
— 簡恩德
你曾接受別人哪些慷慨的幫助?
天父,求祢幫助我能慷慨大方地為人付出。
靈命日糧 : 可怕的事
![]()
讀經:
亞伯拉罕為[撒拉]哀慟哭號。—創世記23章2節
「愛上那終必死亡的,是一件可怕的事。」這是一首古詩的開頭,由一千多年前的猶太詩人哈勒維(Judah Halevi)所寫,後來在20世紀被翻譯出來。詩人解釋了恐懼背後的原因:「去愛……,哦,所愛的最終會失去。」
創世記23章記載,在撒拉離世時,亞伯拉罕因失去愛妻而極度悲痛,「為她哀慟哭號」(2節)。這一章展開一個淒美哀傷的故事,描述聖經裡令人難忘的一位人物的離世,即亞伯拉罕忠實的妻子撒拉。這位婦人在年老時,曾因聽聞自己將為人母而暗笑(18章11-12節),卻在生以撒時疼痛哭泣。
約翰福音裡有一節簡短的經文,富含情感、令人動容:「耶穌哭了」(11章35節)。耶穌這位彌賽亞在拉撒路的墳墓前流淚,凸顯了祂對朋友離世的哀傷。「愛」確實是一件可怕的事,詩人哈勒維稱之為「傻子做的事」,但接著他又說這是「一件神聖的事」,這尤其適用於那些因相信基督,「生命與基督一同藏在上帝裡面」的基督徒(歌羅西書3章3節)。
我們會愛也會失去,例如配偶、孩子、父母、朋友或寵物。我們有相聚的喜樂,也有失去的悲傷,這是人之常情。但對基督徒而言,正如詩人大衛所說,我們的哀哭只會持續一夜:「一宿雖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詩篇30篇5節)。我們的天父沒有讓你我失去盼望。
— 博約翰
最近你曾為誰哭泣?為什麼呢?
親愛的天父,請賜給我勇氣,讓我能去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