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耶穌拯救

讀經:

彼得前書2章21-25節


祂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使我們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義上活。因祂受的鞭傷,你們便得了醫治。—彼得前書2章24節


在南極的科研考察站,有兩名工作人員急需送醫治療:一位是心臟病發作,另一位患有危及生命的腸胃問題。當時唯一能搶救他們性命的方法,就是展開救援行動。然而,當時南極正處於冬季,有半年的時間只有黑夜,最低溫達-75ºC(-105ºF),在這麼惡劣的條件下,飛行員通常不會冒險飛往這個前哨基地。但有幾位飛行員決心搶救這兩名工作人員,經歷了兩天格外艱難的飛行,他們終於完成這項救援行動!

這類的救援行動總能激勵人心,然而最偉大的救援行動莫過於耶穌拯救世人脫離罪惡。使徒彼得寫道:「祂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使我們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義上活」(彼得前書2章24節)。耶穌拯救我們,用自己的身體承擔了我們的罪,祂親自成為贖罪的祭,為你也為我而受苦(21節)。耶穌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承擔「律法的咒詛」(加拉太書3章13節),承受我們的羞辱。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因祂流血捨命,我們得蒙救贖,免受罪的刑罰,也不再受到罪的控制(彼得前書2章24節;以賽亞書53章5節)。

耶穌願意為我們忍受最殘酷的狀況、最殘忍的刑罰,將我們從絕望的困境中拯救出來,這是何等奇妙的大愛啊!

— 魏馬文

基督的拯救對你有何意義?
你要如何幫助別人經歷祂的救恩?

親愛的耶穌,謝謝祢做了超乎想像的犧牲,使我得拯救。



全年讀經:
詩篇97-99篇;羅馬書16章


靈命日糧 : 進入上帝的家

讀經:

詩篇68篇1-10節


上帝叫孤獨的有家。—詩篇68篇6節


我們家族每年都會設計一個訂製的壁掛月曆,每個月份都是用大家前一年最喜歡的照片來裝飾,並標註重要的日子。但近年來,月曆上的空間顯得不足夠了。隨著家中有了新成員,有些人結了婚或生了孩子,我們不得不想盡辦法在月曆騰出空間加上更多照片,以確保每個人的照片都在其中。如今,在我們的家族中有好幾個人的生日都是在同一天,有些人的結婚紀念日與某些節日重疊。但這並沒有讓月曆顯得雜亂,對我來說,這些新成員使得這份月曆彌足珍貴。

在上帝的國度裡,新成員的加入是一份祝福。聖經告訴我們「上帝叫孤獨的有家」(詩篇68篇6節)。很多時候,上帝的慈愛和保護都是藉著家庭的關係來傳達,正如祂是「孤兒的父」和「寡婦的申冤者」(5節)。上帝的心意是要接納那些被孤立、感到羞愧或被控告的人,因此祂要「使被囚的出來享福」(6節)。

身為基督徒,我們已經被接納進入上帝的家(加拉太書4章5節),上帝也要我們去邀請別人成為祂家中的成員(哥林多後書5章20節)。如同我家的月曆一樣,越多人接受邀請進入上帝的家,這個家就愈發美麗。我們不必擔心資源有限的問題,因為在上帝的家中有足夠的空間可以容納每一個人,並且上帝樂意看見新成員的加入。

— 平凱靈

今天你要如何邀請別人進入上帝的家?
上帝的家有足夠的空間容納所有人,意味著什麼呢?

上帝,謝謝祢愛我,並讓我有機會與人分享祢的愛。



全年讀經:
詩篇94-96篇;羅馬書15章14-33節


靈命日糧 : 上帝的屬性

讀經:

尼希米記9章1-2、13-21節


祢是有恩典有憐憫的上帝。—尼希米記9章31節


當你聽到屬性這兩個字時,你會聯想到什麼?也許是「個人特質」或「物件特性」。舉例來說,個別木材的屬性讓我們可以對其深入瞭解,它的質地如何?容易縮水嗎?能防水嗎?換句話說,這種木材有哪些特質讓你覺得是可靠的。

我和妻子參加的那間教會保有傳統的敬拜形式。會眾一起唸誦禱文、屈膝跪拜、誦讀聖經、守聖餐禮。我們每個主日唸誦的禱文都包含這句:「只有主永不更改,常施憐憫。」憐憫便是屬於上帝的一種特質,這位上帝常施憐憫,而且祂並不是偶爾為之,而是永不更改。

尼希米記9章讓我們看到了以色列百姓認罪的畫面,他們聚集在一起,禁食,身穿麻衣,頭蒙灰塵(1節),承認自己的罪惡和列祖的罪孽(2、16節)。以色列民讚美上帝在他們悠久的歷史中恆久忍耐:「祢還是大施憐憫,在曠野不丟棄他們」(19節)。儘管上帝可以滅絕他們或丟棄他們,但祂從未如此。為什麼呢?因為那並不是上帝的屬性,祂是「有恩典、有憐憫的上帝」(31節)。

當我們在認罪禱告的時候,讓我們不忘記讚美上帝那可靠的屬性,因祂滿有憐憫。

— 博約翰

你會想到上帝的哪些屬性?
你要如何為上帝的屬性而讚美祂?

天父,感謝祢,因祢的屬性、
祢的特質就是常施憐憫。



全年讀經:
詩篇91-93篇;羅馬書15章1-13節


靈命日糧 : 上帝供應

讀經:

列王紀上17章7-16節


她和她家中的人並以利亞,吃了許多日子。—列王紀上17章15節


我的好友莎莉想為她的一位朋友舉辦生日派對。莎莉知道她的朋友正經歷困境,希望能藉此幫助她振作起來。但莎莉失業了,沒有多餘的錢可以購買食物來辦一場熱鬧的派對。於是她翻遍了家裡的冰箱和櫥櫃,看看有什麼可用的食材。過後,她準備了很多道美味佳餚,其中很多都是用家裡以前購買的食材。

當莎莉與我分享她想出的創意菜單時,讓我想起先知以利亞和貧窮寡婦的故事(列王紀上17章7-16節)。那個寡婦家中的糧食所剩無幾,只有少許的麵粉和橄欖油,只夠她和她兒子吃最後一餐。事實上,她告訴先知以利亞,她打算和兒子吃完最後一餐之後,就等著餓死(12節)。

但以利亞向這個寡婦保證,她「缸裡的麵粉必不會用完,瓶裡的油決不會短缺,直等到耶和華降雨在地面上」(14節,新譯本)。雖然這寡婦並不認為自己有足夠的食物,但她仍相信上帝藉著以利亞所說的話。最後這寡婦發現,儘管她的廚房裡僅剩一點食物,上帝卻能供應她一家及以利亞所需要的。

我朋友莎莉和這個寡婦一樣,得到了她所需要的。讓我們以她們為榜樣,慷慨地為人付出,信靠上帝對我們的供應。

— 潘愷蘭

今天是什麼原因使你拒絕與別人分享?
在你似乎資源不足時,要如何慷慨地給予?

天父,我相信祢會供應我一切所需,
請幫助我能慷慨地與他人分享。



全年讀經:
詩篇89-90篇;羅馬書1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