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聆聽與學習

讀經: 雅各書1章19-27節


你們各人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雅各書1章19節


在美國的一個社區,某條街道的一側,有位屋主在院子裡放了一隻大型的充氣白頭鷹(美國國鳥),白頭鷹身上還披著美國國旗。他的車道上停著一輛大卡車,車窗上有一面彩繪國旗,後保險桿上貼滿愛國貼紙。在街道的另一側,與這屋子正對面的鄰居顯然看法不同,他在院子裡豎立好幾個看板,上面的標語點出美國新聞媒體當前所關注的問題,指出社會許多不公義的現象。

我們可能會納悶:這兩戶人家是仇敵還是朋友?他們可能都是基督徒家庭嗎?上帝期盼我們能活出雅各書1章19節的教導:「你們各人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因我們常會頑固地堅持己見,不願意考慮別人的想法。《馬太‧亨利聖經註釋》提到:「我們應該快快地聆聽各方的理由和事實,然後慢一點說話⋯⋯而且,當我們說話時,不可帶絲毫的怒氣。」

有人說:「要學習就需要聆聽。」要實踐上帝在雅各書對我們說的這段話,我們就需要上帝慈愛的靈充滿,並願意尊重他人。上帝樂意幫助我們改變心思和態度,那我們願意聆聽與學習嗎?

— 施安妮

上帝啊,祢知道有時我會固執己見,
求祢幫助我,能快快地聽,慢慢地說。


上帝要你如何實踐雅各書1章19節的教導?你需要仔細聆聽誰的看法呢?



全年讀經:
詩篇10-12篇;使徒行傳19章1-20節


靈命日糧 : 渴慕上帝

讀經: 尼希米記1章5-11節


你們被趕散的人雖在天涯,我也必從那裡將他們招聚回來,帶到我所選擇立為我名的居所。—尼希米記1章9節


當史先生和史太太搬離農舍,到8公里以外的地方居住時,他們養的貓咪糖糖因為不喜歡而跑了。有一天,史太太在社群媒體上,看到他們的舊農舍最近被人拍下的照片,而糖糖竟然就在照片裡!

他們夫妻倆開心地把糖糖帶回新住處,但不久牠又跑了。猜猜牠去了哪裡?這一次,買下舊農舍的家庭同意收養糖糖。糖糖想要回「家」的強烈意願,史先生和史太太亦無法阻止。

尼希米在書珊城的王宮中擔任要職,但他心卻在別處。那時,他剛接到消息,聽見他「列祖墳墓所在的那城」的悲慘景況(尼希米記2章3節)。於是,他向上帝禱告說:「求祢記念所吩咐祢僕人摩西的話說:『⋯⋯你們若歸向我,謹守遵行我的誡命,你們被趕散的人雖在天涯,我也必從那裡將他們招聚回來,帶到我所選擇立為我名的居所。』」(1章8-9節)

常言道,家是心之所在。對尼希米而言,對家的渴望不只是回歸故土,最重要的是與上帝相交,因耶路撒冷是上帝「所選擇立為我名的居所」。

我們內心深處的不滿足或空虛,其實是因為對上帝的渴慕,我們渴望回到上帝的家與祂同在。

— 葛庭墨

天父,求祢讓我明白,只有祢能滿足我的渴望。
無論我身在何方,請幫助我體會有祢同在便是家。


對你而言何謂「家」?為什麼呢?在哪些方面,你感覺到自己對上帝的渴慕?



全年讀經:
詩篇7-9篇;使徒行傳18章


靈命日糧 : 間接受益

讀經: 創世記3章17-24節


耶和華上帝為亞當和他妻子用皮子做衣服,給他們穿。—創世記3章21節


偉成工作上沒有犯錯,但還是丟了飯碗。因公司其他部門的疏失,導致生產的車子出了問題。在幾起車禍發生後,顧客不再購買他們生產的車子。公司必須裁員,使偉成被迫離職。他是間接受害,這不公平,但這世界一直都不公平!

史上的第一樁間接受害事件就是因人類的首次犯罪。由於亞當、夏娃對赤身露體感到羞愧,上帝就慈愛地「用皮子做衣服」給他們穿(創世記3章21節)。想到原本在伊甸園裡不受驚擾的動物,無端被宰殺、被剝皮,就讓人心裡難受。

後來還有更多牲畜被犧牲。上帝告訴以色列民:「每日,你要預備無殘疾一歲的羊羔一隻,獻與耶和華為燔祭,要每早晨預備」(以西結書46章13節)。你想,每一日,有多少動物因為人類的罪而被犧牲?

這些動物必須犧牲,才能遮蓋人類的罪,但直到上帝的羔羊──耶穌來到世上,我們的罪才能完全被除去(約翰福音1章29節)。這可稱之為「間接受益」,因亞當一人犯罪令全人類滅亡,但因末後的亞當──耶穌基督的順服,使所有相信祂的人都得救(羅馬書5章17-19節)。間接受益並不公平,耶穌犧牲了,而你我卻白白獲益!凡相信並接受耶穌的人就能領受祂所賜的救恩,祂獻上無罪的生命遮蓋了你我的罪,讓我們能得生命。

— 韋陌格

主耶穌,我信靠祢,我知道祢的犧牲使我得生命。


你何時曾因別人的過失受害?你何時曾因別人的付出而受益?你對這兩種情況有何看法?



全年讀經:
詩篇4-6篇;使徒行傳17章16-34節


靈命日糧 : 憂傷卻有盼望

讀經: 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3-18節


論到睡了的人,我們不願意弟兄們不知道,恐怕你們憂傷,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3節


計程車司機載我們前往倫敦希思羅機場的途中,跟我們分享了他的故事。他15歲時,為逃離戰爭與壓迫獨自來到英國。如今,11年過去了,他成家立業、養活妻小,若是在他的家鄉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雖然如此,他還是為了必須與雙親及手足分離而感到悲痛。他說,這段艱辛旅程,若是無法與親人重聚,就不算圓滿。

此生與至親分隔兩地,固然讓人心酸,但喪親之痛更令人難以承受,心中的那股失落感,一直要等到與親人重聚才能釋懷。當帖撒羅尼迦教會的初信者不知如何面對這種失落時,保羅在信中告訴他們:「論到睡了的人,我們不願意弟兄們不知道,恐怕你們憂傷,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3節)。他解釋說,我們這些基督徒可以期盼將來有美好的重聚,並與主永遠同在(17節)。

很少經歷會像喪失親人那樣,在我們心中留下難以抹滅的傷痛,但我們在耶穌裡有盼望,可以期待將來的重聚。在哀傷與失落之際,我們能從那永遠不變的應許,得著我們所需的安慰(18節)。

— 柯貝爾

天父,世上沒有任何事物,能填滿我心裡因痛失所愛而造成的空缺。求祢使我靠近祢,並用祢的慈愛與恩惠安慰我。


痛失所愛,如何在你的生命中留下傷痕?耶穌如何提供你所需的幫助與盼望?



全年讀經:
詩篇1-3篇;使徒行傳17章1-15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