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上帝拯救

讀經: 出埃及記3章7-10節


我下來是要救他們。—出埃及記3章8節


在接到一名市民的通報後,一名警官開車沿著鐵軌行駛,尋找失事的車輛。他在黑暗中打著探照燈,直到發現一輛汽車橫跨在鐵軌上。當一列火車疾駛向汽車時,這位警官的行車記錄器拍攝到了這驚悚的畫面。他回憶說:「火車開得很快,時速高達80至130公里。」當時他毫不猶豫地採取行動,就在火車撞上汽車前的幾秒鐘,及時救出了昏迷的司機。

聖經告訴我們,通常在毫無盼望的時候,上帝是及時的拯救者。古時以色列人被困在埃及,飽受壓迫和欺凌,似乎毫無逃脫的指望。但在出埃及記中,我們讀到上帝賜給他們充滿盼望的話語:「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我實在看見了;他們⋯⋯所發的哀聲,我也聽見了。我原知道他們的痛苦」(3章7節)。上帝不僅看見了,上帝也採取行動。祂說:「我下來是要救他們」(8節)。上帝帶領以色列脫離奴役,這是來自上帝的拯救!

上帝對以色列人的拯救顯明了祂的心意和能力,就是祂會救助我們所有需要幫助的人。上帝會幫助我們這些面臨絕境、唯有祂才能施行拯救的人。儘管我們的處境似乎嚴峻或絕望,但我們仍可專心仰望那位樂意施行拯救的上帝。

— 郭惟恩

上帝啊,我在痛苦絕望中,祢若不幫助我,
我就看不見希望,求祢拯救我!


什麼事對你來說似乎毫無盼望而需要上帝的拯救?你如何在這嚴峻的景況中仰望祂?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30-31章;約翰福音18章1-18節


靈命日糧 : 智慧的建造者

讀經: 箴言14章1-3、26-27


智慧婦人,建立家室,愚妄婦人,親手拆毀。—箴言14章1節


索傑納‧特魯斯(Sojourner Truth)的本名是伊莎貝拉·鮑姆弗里。她於1797年出生在紐約州埃索普斯鎮一個奴隸家庭。她所生的孩子大部分都被賣為奴隸,但在1826年,她抱著在襁褓之中的女兒投奔自由,跟一個資助她獲得自由的家庭同住。她沒有讓不公的制度使他們一家骨肉離散,而是採取法律行動讓小兒子彼得回到身邊,這對當時的非裔美國婦女來說,是一項了不起的壯舉。她知道若沒有上帝的幫助,她絕對無法撫養孩子,因此她成為基督徒。後來她改名為索傑納‧特魯斯,意思是追求真理的旅居者,表明她的生命是以上帝的真理為基礎。

箴言14章的作者所羅門王告訴我們,「智慧婦人,建立家室」,反之,沒有智慧的就「親手拆毀」(1節)。這個比喻表明上帝讓願意聽從的人得著智慧。如何用智慧建立家室呢?就是「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以弗所書4章29節;另見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1節)。如何將其拆毀呢?箴言14章給了答案:「愚妄人口中驕傲,如杖責打己身」(3節)。的確,傷人的言語會挑起爭端。

因著上帝的智慧,特魯斯在患難時有了「避難所」(26節)。雖然我們或許不需要解救自己的孩子脫離不公義,但我們可以像特魯斯一樣,以上帝的智慧為根基建立家室。

— 華琳妲

天父,求祢賜下智慧讓我建立永久的產業,榮耀祢的名。


你是以什麼為建立家庭的根基?這週你要如何以上帝的智慧來堅固你的家庭?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28-29章;約翰福音17章


靈命日糧 : 真正的我

讀經: 約翰一書3章1-3節


我們知道,主若顯現,我們必要像祂。—約翰一書3章2節


在爸媽的舊相簿裡有張小男孩的照片。他的臉圓圓地,有雀斑,一頭金色直髮。他愛看卡通片,討厭酪梨,唯一擁有的唱片是阿巴合唱團的專輯。舊相簿裡還有一張少年的照片。他的臉長而不圓,頭髮捲曲不直,沒有雀斑,喜歡酪梨,愛看電影而不愛卡通片,且永不承認擁有阿巴的唱片!這兩個人一點也不像。從科學角度來看,他們有不同的膚色、牙齒、血液和骨骼。然而,他們都是我。這種矛盾使哲學家感到困惑。既然我們一生都在改變,那麼,哪個才是真正的我呢?

聖經提供了答案。從上帝將我們在母腹中織造成形的那一刻起(詩篇139篇13-14節),我們會逐步長成上帝獨特的設計。雖然我們還無法想像自己最終的樣式,但我們知道,如果你我是上帝的兒女,我們最終會像耶穌那樣(約翰一書3章2節)。那時,我們的身體會有祂的特質,性格會有祂的屬性,所有的恩賜都發揮到極致,所有的罪孽全被清除殆盡。

在耶穌再來之前,我們都會改變得越來越像這未來的自己。藉著祂的工作,一步步地,我們可以更清晰地反映出祂的形象(哥林多後書3章18節)。直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未擁有原本應有的樣式,但是當我們變得像祂那樣時,便能成為真正的我。

— 霍薛頓

耶穌,讓我一天比一天更像祢。


當歌曲和電影鼓勵我們找尋「真我」時,你認為他們忽略了什麼?今天你在哪方面需要更像耶穌?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25-27章;約翰福音16章


靈命日糧 : 盼望中等候

讀經: 羅馬書12章9-13節


在指望中要喜樂,在患難中要忍耐;禱告要恆切。—羅馬書12章12節


在一次度假期間,我們遇到了服務人員羅傑。在閒談中,他感謝耶穌賜福給他,讓他擁有一位極富愛心和信心的妻子──凱莉。在他們生下第一個孩子之後,上帝讓他們有機會幫忙照顧患有唐氏症的姪女。過了不久,羅傑的岳母也需要居家照護。

為了讓妻子能安心在家照顧上帝託付給他們的家人,羅傑經常要輪兩班的工作,但他工作時仍充滿喜樂。我告訴羅傑,他們夫妻倆如此無私地接待和照顧家人,深深觸動我的心,激勵我要更加關懷別人。聽到這些話,羅傑謙虛地說:「能夠服事他們,還有妳,是我的榮幸。」

羅傑的生命經歷讓我們看到,信徒若願意慷慨待人,無私地彼此服事,倚靠上帝的力量和供應,必會帶來影響生命的見證。使徒保羅敦促上帝的子民要「彼此相親,……在盼望中要喜樂,在患難中要堅忍,禱告要恆切。聖徒有缺乏的,就要接濟;客旅要熱誠地款待」(羅馬書12章10-13節,新譯本)。

人生可能會突逢巨變,使我們自己或至親好友陷入難以承受的境地。然而,當我們在等候上帝時,願意分享上帝賜給我們的一切,我們就可以一起倚靠祂永恆的愛。

— 鄧書琪

上帝啊,當我等候祢介入我的景況,
並藉此讓我和他人得益時,求祢幫助我也能去愛別人。


你今天要如何用禱告並採取行動去幫助有需要的人?過去在你有需要時,上帝如何讓人給你實際的幫助?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23-24章;約翰福音1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