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一起工作

讀經: 出埃及記18章13-23節


你若這樣行,上帝也這樣吩咐你,你就能受得住,這百姓也都平平安安歸回他們的住處。—出埃及記18章23節


紹文每天工作超過12個小時,而且經常不休息。開展慈善事業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他回到家裡,也沒什麼時間和精神與妻兒共聚。後來紹文因不堪長期的壓力而病倒住院,有位朋友提議組織一個團隊來協助他。紹文雖不放心交出管理權,但卻明白自己早已不堪負荷。於是,他選擇相信他的朋友和上帝,並與朋友共同挑選一組人員且將工作交給他們。一年後,紹文承認如果拒絕上帝為他提供的協助,他的慈善事業不可能成功,也不會有美滿的家庭。

上帝顯然沒有要求我們獨自奮鬥,拒絕群體的愛心扶持。出埃及記18章記載,摩西帶領以色列人行經曠野,並嘗試獨自擔任上帝子民的教師、輔導員及審判長。當摩西的岳父葉忒羅來訪時,他建議摩西說:「你和這些百姓必都疲憊,因為這事太重,你獨自一人辦理不了」(出埃及記18章18節)。他又鼓勵摩西揀選忠心的人,並與他們共同分擔這些工作。摩西接受幫助使整個群體都獲益良多。

若我們相信在大家一起工作時,上帝會改變並使用祂所有的子民,我們就能得著真正的休息。

— 鄧書琪

天父上帝,感謝祢讓我能得著祢的幫助和別人的扶持,
去面對人生的種種挑戰!


這週內,你如何藉由尋求幫助或協助某個領袖來表明你對上帝的信靠?上帝如何透過值得信賴的人來協助你呢?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上6-7章;路加福音20章27-47節


靈命日糧 : 安心依偎

讀經: 詩篇116篇1-7節


我的心哪,你要仍歸安樂,因為耶和華用厚恩待你。—詩篇116篇7節


女兒拿著故事書問我:「爸爸,你可以讀給我聽嗎?」雖然這是孩子經常向父母提出的請求,但我女兒今年已經11歲了,不會像小時候那樣常常提出這樣的請求。於是,我滿心歡喜地回答說:「當然可以啊!」然後,她便坐在沙發上,依偎在我身旁。

當我把《魔戒現身》讀給女兒聽的時候,她幾乎完全靠在我身上,這是身為父母感受到的一個美好時刻。或許這能讓我們略略體會到天父對我們那完全的愛,並明白祂是多麼渴望我們能「依偎於」祂的同在和慈愛中。

在那一刻,我察覺到自己很像我11歲的女兒,很多時候我都喜歡獨立自主。這讓我們很容易忘記上帝的愛,祂那溫柔關切的愛。就如詩篇116篇所說:「耶和華有恩惠,有公義,……以憐憫為懷」(5節)。這種愛能讓我像我女兒那樣,只管依偎在上帝的膝上,讓祂因我的親近而喜悅。

詩篇116篇7節教導我們應經常提醒自己:上帝的愛是何等美好,祂在等候我們依偎在祂的懷抱裡。上帝確實如此,讓我們像詩人一樣回應說:「我的心哪,你要仍歸安樂,因為耶和華用厚恩待你。」

— 何安德

天父,感謝祢賜我完全的愛,幫助我銘記那份愛,
並安然地享受祢的美善,以及祢對我的喜愛。


你最近一次安心依偎在上帝的愛中是在什麼時候?什麼會攔阻你享受天父對你的愛呢?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上3-5章;路加福音20章1-26節


靈命日糧 : 從愚昧中學習

讀經: 傳道書10章1-14節


智慧人的心居右,愚昧人的心居左。並且愚昧人行路顯出無知。—傳道書10章2-3節


有名男子走進澳洲臥龍崗市的一間便利商店,將一張20澳元紙鈔放在櫃檯上,要求找換零錢。當店員打開收銀機時,男子突然拔槍,要脅店員將收銀機內全部的現金交給他,店員立刻照辦。男子拿了錢就趕緊逃跑,卻把20元留在櫃檯上。最後,他從收銀機搶了多少錢呢?15元!

我們偶爾也會做出愚昧的行為,雖然我們是努力要做正確的事,而不像盜賊那樣做壞事。但關鍵在於,我們是否從愚蠢的行為中吸取教訓。若是沒有改正,便容易習慣於做錯誤的選擇,對我們的品格造成負面的影響,成為無知的愚昧人(傳道書10章3節)。

有時我們要坦承自己的愚昧並不容易,因這需要下許多功夫。也許我們會因反思自己性格上的缺點,而感到痛苦;也許我們需要承認某個決定太過倉促,下次應更加小心謹慎。無論如何,無視自己愚蠢的行為,總是得不償失的。

感恩的是,上帝可以藉著我們的愚昧來管教和塑造我們。雖然接受管教在「當時不覺得快樂」,但經過操練之後,最終就能結出美好的果子(希伯來書12章11節)。讓我們接受天父上帝對我們的愚昧行為所做的管教,好叫我們成為祂所喜悅的兒女。

— 康恩施

天父啊,謝謝祢使用我的愚昧來操練我。當祢繼續在我生命中動工時,求祢叫我樂意接受祢的管教。


你最近做了什麼愚昧的選擇?你認為上帝要你從中學習些什麼呢?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上1-2章;路加福音19章28-48節


靈命日糧 : 最惡劣之時

讀經: 以弗所書4章20-32節


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以弗所書4章2節


在珍·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裡,達西先生說:「她還可以,但還沒漂亮到能打動我的心。」這句話讓我永遠記得這部小說,以及它對我的影響。因為當時我讀了這一句話之後,堅信自己永遠都不會喜歡達西先生。

但我的判斷是錯的。我感到很慚愧,正如書中的伊麗莎白·班奈特一樣,我也發現自己竟然看走眼,這才慢慢地、很不情願地改變自己的想法。就像她一樣,我不願全面瞭解達西,只想一錘定音,抓緊他那最惡劣的表現。在讀完整本小說後,我不禁思想,在現實生活中,我對誰犯了同樣的錯誤?我因為草率的判斷而失去了哪些友誼呢?

福音的真諦是救主在我們最惡劣的時候,看見了我們、愛我們、接納我們(羅馬書5章8節;約翰一書4章19節)。奇妙的是,我們可以將敗壞的舊我降服主前,換取在基督裡的新我(以弗所書4章23-24節)。欣慰的是,我們不再孤獨,乃是上帝家中的一員,能與其他肢體在真實、無條件的愛中學習彼此相愛(5章2節)。

當我們想起基督為我們所做的一切(2節),我們怎能不按照祂看待我們的方式去看待別人呢?

— 白茉妮

上帝啊,有時我很難放下那種即時判斷和比較的念頭,也很難去抵擋那些自以為比別人強的意念。求祢幫助我
打從心底明白,我其實不必與人爭競,因為祢深愛著我。


為什麼你有時會堅持對某些人的負面評價?你曾有過哪些「錯判」他人的經驗?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下23-24章;路加福音19章1-27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