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窗戶

讀經: 以賽亞書55章6-13節


你們必歡歡喜喜而出來,平平安安蒙引導。—以賽亞書55章12節


在喜馬拉雅山的山麓附近,一名遊客注意到有一排房屋竟然沒有窗戶。他的嚮導解釋說,有些村民擔心睡覺時會有魔鬼潛入家中,因而建造密不通風的牆。如果看到有人安裝窗戶讓光線進入,你就可以知道那位屋主相信了耶穌。

類似的情況也可能發生在我們身上,儘管我們沒有察覺到。我們生活在一個可怕又對立的時代,撒但和牠的魔鬼煽動家人和朋友以怒氣相對而造成分裂。我常常想要躲在牆的後面,但耶穌卻要我安裝一扇窗戶。

以色列曾建築高聳的城牆好得到庇護,但上帝告訴百姓,祂才是他們的安全保障。上帝從天上以祂的話語統管萬有(以賽亞書55章10-11節),如果以色列歸向祂,上帝就會憐恤他們(7節),使他們再次成為上帝的子民而使萬國蒙福(創世記12章1-3節)。上帝會高舉他們,最終帶領他們凱旋歸來。他們的頌讚「要為耶和華留名,作為永遠的證據,不能剪除」(以賽亞書55章13節)。

有時牆壁是必要的,但安裝了窗戶的牆才是最好的。這能向人表明,我們將未來交在上帝手中。雖然我們心中有恐懼,但這位上帝比一切更大。窗戶讓我們引進耶穌這「世界的光」(約翰福音8章12節),並引導那些需要耶穌的人來親近祂。

— 韋陌格

全能的天父,求祢使我深信祢的愛,並讓祢愛充滿我心。


在你的生活中,牆壁和窗戶哪個比較多?為什麼呢?有什麼人或景況需要你寬容接納的嗎?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下1-2章;路加福音14章1-24節


靈命日糧 : 饒恕

讀經: 路加福音17章1-5節


若是你的弟兄得罪你,就勸戒他;他若懊悔,就饒恕他。—路加福音17章3節


在盧旺達種族大屠殺中,曼納西殺害了貝塔的丈夫和她的幾個孩子。貝塔在談到自己如何原諒曼納西時,她說:「我的寬恕是基於耶穌的作為。祂承擔古往今來每一種惡行的懲罰。只有靠祂被釘十字架付上的代價,我才能勝過怨恨!」曼納西屢次從監獄寫信給貝塔,祈求貝塔和上帝的原諒,並在信中詳述經常困擾他的噩夢。起初,貝塔無法對他有憐憫,只是滿心怨恨曼納西殺了她的家人。但後來,聖靈一再提醒她耶穌的犧牲和憐憫,大約兩年後,貝塔靠著上帝的幫助,終於可以饒恕曼納西。

從這裡我們看到,貝塔遵行了耶穌對門徒的教導,去寬恕那願意悔改的人。耶穌說:「倘若他一天七次得罪你,又七次回轉,說:『我懊悔了』,你總要饒恕他」(路加福音17章4節)。但是,我們從門徒的反應中可以看到,饒恕是非常困難的,所以他們說:「求主加增我們的信心。」(5節)

當貝塔為自己無法原諒對方而掙扎和祈求時,她的信心也不斷增長。如果我們像貝塔一樣,正因為難以饒恕某人而感到困擾,也可以懇求上帝透過聖靈幫助我們去原諒對方。隨著我們的信心增長,上帝會幫助我們學會饒恕。

— 潘艾梅

主耶穌,感謝祢,因祢在十字架上受死,
將我從罪的惡果中釋放出來。我要將榮耀歸給祢!
歡迎上網閱讀探索叢書《真正的饒恕》。


若有人傷害你之後願意悔改,你會有何反應?在這些情況下,上帝如何幫助你去饒恕對方?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上30-31章;路加福音13章23-35節


靈命日糧 : 分擔包袱

讀經: 利未記19章32-34節


要愛他如己,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作過寄居的。—利未記19章34節


凱蓮是一位中學教師,為了讓學生學習如何互相瞭解,她設計了一個活動。在這個名叫「分擔包袱」的活動中,學生們寫下他們心中的情緒包袱。接著,這些內容以匿名的方式分享,使學生能深刻瞭解彼此所遭遇的困難,許多同學聽了都熱淚盈眶。從那時候開始,這個教室充滿了一股互相尊重的氛圍,這些青少年現在對彼此有更大的同理心。

在整本聖經中,上帝一再叮嚀祂的兒女要彼此尊重,並要在與人交往時展現同理心(羅馬書12章15節)。早在以色列歷史上的利未記時代,上帝就已指示以色列百姓要有同理心,在與外邦人相處時更是如此。上帝說「要愛他如己」,因為以色列百姓也曾在埃及做過異鄉人,深切瞭解其中的艱辛(利未記19章34節)。

有時候,我們即使身處在同儕之中,所背負的重擔也會讓我們覺得自己像個異鄉人,寂寞孤單、被人誤解。或許我們不像以色列人與外邦人相處那樣,有親身的經歷可借鏡;但我們還是可以推己及人,以尊重和理解來對待上帝放在我們生命中的人。無論對方是中學生、以色列人或任何人,我們這麼做便能榮耀上帝。

— 洪可婷

上帝啊,祢知道我心頭的重擔,當我信靠祢,祢便以恩慈
為我分擔。求祢幫助我,讓我也能以關懷和憐憫待人。


在你身邊有哪些人可能背負重擔,需要你的同理心?你要如何「愛他如己」呢?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上27-29節;路加福音13章1-22節


靈命日糧 : 光明之子

讀經: 以弗所書5章1-9節


光明所結的果子就是一切良善、公義、誠實。—以弗所書5章9節


每次搭飛機去到不同的時區時,我都千方百計地想調整時差。我大概什麼方法都試過了!有一回,我決定要將機上用餐時間調整到我即將前往的時區。因此在晚餐時間,我沒有和其他乘客一起享用晚餐,而是一直看電影並試圖入睡。這種選擇性的禁食實在難熬,即使在降落前提供的早餐也不夠我填飽肚子。然而,讓自己和身邊的人「不同步調」的這招卻真的奏效了,我顛覆了生理時鐘而適應了新的時區。

保羅深知,基督徒如果要在生命中真實地活出耶穌的樣式,就不能和周遭的世界同一步調。從前我們是「暗昧」的,如今卻要活得像「光明的子女」(以弗所書5章8節)。這是什麼樣的生命呢?保羅進一步地補充說明:「光明所結的果子就是一切良善、公義、誠實。」(9節)

把晚餐時間拿來睡覺,在與我同機的人看來可能很傻。然而即使周遭一片黑暗,我們這群信主的人卻被呼召要活得像光明之子。我們可能為此飽受嘲弄敵對,但靠著耶穌我們可以「憑愛心行事」,並以耶穌為榜樣,祂「愛我們,為我們捨了自己,當做馨香的供物和祭物獻與上帝」(2節)。

— 裴格倫

耶穌啊,求祢使我儆醒面對祢所賜的每一天,
使我能靠祢的能力活在一個「不同的時區」,
開我的眼睛,使我能選擇良善、公義與美好的事。


你有哪些行為或抉擇過於追隨這個世界?你如何在生活中體現良善、公義和誠實這些果實?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上25-26章;路加福音12章32-59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