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微小卻強大

讀經: 撒母耳記上17章32、41–47節


[歌利亞]觀看,見了大衛,就藐視他,因為他年輕,面色光紅,容貌俊美。—撒母耳記上17章42節


美國聖地牙哥的女嬰賽比(Saybie)在23週出生,體重僅有245公克,是個「微型早產兒」。醫生們不太相信賽比能夠存活,於是告知她的父母,他們或許只能和女兒共處一個小時。但是,賽比是個生命鬥士,就如嬰兒床旁邊有張粉紅色卡片上面寫著「微小卻強大」。在醫院待了五個月之後,賽比的體重奇蹟般地達到2.5公斤的健康水平,可以出院回家!這也讓她成為全世界最小的存活早產兒。

聖經中也有一些戰勝逆境的勵志故事。牧羊少年大衛向掃羅王自薦出征,迎擊巨人戰士歌利亞,因為歌利亞誣衊上帝並威脅以色列國。掃羅王卻認為大衛少不更事,並對他說:「你不能去與那非利士人戰鬥,因為你年紀太輕,他自幼就作戰士」(撒母耳記上17章33節)。當少年大衛走上戰場時,歌利亞「就藐視他,因為他年輕」(42節)。然而,大衛並不是獨自一人去爭戰,他「是靠著萬軍之耶和華的名」,也就是以色列軍隊的上帝(45節)。當戰役結束時,得勝的大衛穩穩站立,而巨人卻倒地身亡。

無論面對多大的難處,當上帝與我們同在時,便無需因任何事而懼怕。靠著上帝的能力,我們雖「微小卻強大」!

— 郭惟恩

上帝啊,今天我自覺渺小,且孤身一人,無路可走。
但我深信祢會與我同在並引導我,我要信靠祢的大能!


你何時會覺得自己渺小而不重要?儘管困難重重,你如何看見上帝與你同在,並為你加添力量?



全年讀經:
創世記39-40章;馬太福音11章


靈命日糧 : 路路皆通?

讀經: 約翰福音14章1–7節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翰福音14章6節


某一天,我下班正準備開車回家,看到女兒傳來的訊息:「不要上高速公路!」原來,我回家必經的高速公路已堵塞得像停車場。我嘗試走其他的道路,但每條路都塞車,最後只好放棄。我想,既然必須等到晚點才能回家,就乾脆朝相反方向走,去看看孫女參加的體育比賽。

那天沒有一條路能讓我回家的經歷,使我想到有人說,所有道路都能讓人與上帝建立永恆的關係。有人相信,善心和善行的路能領人到上帝那裡;有人則選擇參與宗教活動這條路。

但聖經告訴我們,若依靠這些道路只會進入死胡同,只有一條路才能通向那位永活的真神。耶穌清楚表明:「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翰福音14章6節)。耶穌說這話是向世人表明,祂將替人受死好開闢一條道路,讓我們得以進入天父的家,也就是能到祂面前,並得享祂在今天和永恆為我們預備的真實生命。

現在就放棄那些不會通往上帝面前的道路吧!要回轉信靠耶穌為救主,因為唯獨「信子的人有永生」(3章36節)。我們這些早已信靠耶穌的人,可以安心地走在耶穌所預備的道路,不要另尋他路。

— 白德夫

親愛的上帝,我要永遠信靠祢。
謝謝祢賜下唯獨耶穌才能提供的救恩。


明白只有耶穌才能拯救我們,為何至關重要?為何人們總以為要附加其他條件才能進天國呢?



全年讀經:
創世記36-38章;馬太福音10章21-42節


靈命日糧 : 上帝的憐憫

讀經: 詩篇138篇


我的仇敵發怒,祢必伸手抵擋他們。-—詩篇138篇7節


在一個寒冷的冬夜裡,有人故意拋擲一塊大石頭,砸破一個猶太小孩的臥室窗戶。那個窗台擺設了大衛之星,以及猶太宗教儀式所用的燭台,表示這戶人家正在慶祝哈努卡節,也就是光明節。這個小孩住在美國蒙大拿州的比靈斯城,當時城裡有好幾千人,包括許多基督徒,都以憐憫回應這充滿仇恨的舉動。他們對猶太鄰居受到的傷害與恐懼感同身受,於是許多人都在自家的窗戶貼上燭台的圖片。

身為基督徒,我們也領受了極大的憐憫。這位救主自願卑微地住在我們當中(約翰福音1章14節),祂對我們的處境感同身受。為著我們,「祂本有上帝的形象,……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象,成為人的樣式」(腓立比書2章6-7節)。祂能體會我們的感受,與我們一同哀哭,甚至為了救贖我們,甘願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這位救主顧念我們所有的傷痛。若有人對我們「拋擲石頭」,祂必安慰我們;若我們對人生感到失望,祂必陪伴我們走出絕望。詩篇138篇6節說:「耶和華雖高,仍看顧低微的人;祂卻從遠處看出驕傲的人。」當我們陷在患難中,祂必保守我們,祂會伸手抵擋仇敵的怒氣(7節),也會撫平我們最深的恐懼。上帝啊,感謝祢那憐憫大愛!

— 雷翠霞

上帝啊,感謝祢瞭解我的傷痛,並以慈愛眷顧我,
使我得安慰,求祢幫助我也能以憐憫待人。


你生命中有哪些層面需要上帝的憐憫?你如何以上帝的慈愛和關懷對待別人呢?



全年讀經:
創世記33-35章;馬太福音10章1-20節


靈命日糧 : 合上帝心意

讀經: 撒母耳記上16章1-13節


耶和華已經尋著一個合祂心意的人。—撒母耳記上13章14節


有人問幾位亞洲的資深銀行家,他們最喜歡在面試新人時提出什麼問題。其中一位回答:「你認為什麼是成功?你會怎樣獲得成功?」這位花旗銀行新加坡分行的執行長解釋說:「我想瞭解面試者追求成功的動機,知道他的核心思想和價值觀,從而找到合適的人選。」

那麼上帝呢?祂會怎樣尋找合適的人選呢?撒母耳記上16章1-13節,讓我們看到一次的「面試」。先知撒母耳受上帝委派,前往尋找及膏立以色列的王,而上帝向撒母耳開出的條件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7節)

先前參與面試的七位候選人都遭到了否決(8-10節),但第八位應試者,也就是耶西最小的兒子大衛,雖然當時是最沒有成就的,但卻蒙上帝揀選,因他符合上帝所期待的重要條件:「我找到耶西的兒子大衛,他是合我心意的人,必遵行我的一切旨意。」(使徒行傳13章22節,新譯本)

雖然個人的技能與資歷是重要的考量,然而也不可忽略舉足輕重的品格要素,如誠實、真誠、正直以及謙卑。這對我們具有重大的意義:當我們想要成為上帝良善忠實的僕人時,不僅要追求技能與知識上的長進,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成為一個合上帝心意的人。

— 沈啟智(特約作者)

主啊,讓我像大衛一樣,成為一個合祢心意的人。
求祢幫助我,凡事都能遵行祢的旨意。


對你而言,何謂合上帝的心意?你要怎麼做才能天天都合上帝心意呢?



全年讀經:
創世記31-32章;馬太福音9章18-38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