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面對批評

讀經: 箴言15章1-2、31-33節


忍怒的人,止息紛爭。—箴言15章18節


嚴厲的話會傷人。所以我一位得獎的作家朋友,在面對批評時,常感到萬分糾結不知如何回應。他的新作品獲得五星評價和一個重要的獎項,但一位頗具聲望的雜誌審稿人一面讚揚他的書寫得很好,卻又明褒暗貶地給了嚴厲的批評。這位作家轉而向朋友求助:「我該怎麼回應呢?」

有個朋友建議:「算了吧!」我也有在雜誌寫專欄的經驗,便與他分享面對批評的技巧,包括無視這些論斷或從批評中學習,並持續工作和寫作。

然而,我最後決定看看聖經教導我們如何回應強烈的批判,畢竟聖經的建議才是最好的。雅各書的建議是「你們各人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1章19節)。使徒保羅則勸我們「要彼此和睦相處」(羅馬書12章16節,新普及譯本)。

箴言15章更用了一整章的篇幅,給予我們回應紛爭的智慧之道,例如:「回答柔和,使怒消退」(1節);「忍怒的人,止息紛爭」(18節);「聽從責備的,卻得智慧」(32節)。當我們思想這些智慧的話語,願上帝幫助我們能像我朋友一樣勒住自己的舌頭。最重要的是,智慧教導我們當「敬畏上帝」因為「尊榮以前,必有謙卑」(33節)。

— 雷翠霞

親愛的上帝,當我們面對批評或是因衝突而受到傷害時,
求祢使我謹言慎行,好讓我能謙卑地使祢得尊榮。


當你被人批評時,最直覺的反應是什麼?若和人起衝突,你要如何謙卑地謹守口舌?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32-33章;歌羅西書1章


靈命日糧 : 謙讓的心

讀經: 腓立比書4章1-7節


當叫眾人知道你們謙讓的心。—腓立比書4章5節


在蘇斯博士(Dr. Seuss)寫的一個離奇故事裡,講到「北行的薩克斯人與南行的薩克斯人」要穿過普拉克斯的大草原。兩人正面相遇,卻沒有一方要讓路。第一個薩克斯人氣憤地誓言,就算讓整個世界都動不了,仍要堅持下去。當他們爭得面紅耳赤時,世界卻繼續運行並繞過他們建了高速公路。

這個故事讓我們看到人類的本性,雖然讓人覺得不自在但卻十分精確。我們常會很直覺地認為自己是對的,而且頑固地抓緊這種直覺,甚至不惜造成破壞。

還好,慈愛的上帝願意軟化人類頑固的心。使徒保羅深明此理,所以當腓立比教會的兩個成員之間有些紛爭,保羅因愛她們而加以指正(腓立比書4章2節)。先前他教導信徒要愛他人,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2章5-8節),故此保羅要求他們「幫助這兩個女人」,因為她們是與他一起傳福音的同工(4章3節)。看來和解與明智的妥協需要團隊一起努力達成。

當然有時候我們要堅定立場,但效法耶穌的方式必然與不退讓的薩克斯人大相逕庭!人生當中有許多事並不值得爭奪,我們可以為芝麻綠豆的小事爭鬥到兩敗俱傷(加拉太書5章15節);或者我們可以放下自己的驕傲,欣然接受睿智的勸告,並以謙讓的心尋求與弟兄姐妹同心合一。

— 葛庭墨

慈愛的上帝,請軟化我剛硬頑梗的心,使我真正活出合一。求祢幫助我能敞開心,接受智慧的勸誡。


你現在正為了何事而爭呢?睿智的朋友如何幫助你解決現狀呢?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30-31章;腓立比書4章


靈命日糧 : 我們重要嗎?

讀經: 詩篇90篇1-2、10-17節


求祢使我們早晨飽嘗祢的慈愛,好使我們一生一世歡呼喜樂。—詩篇90篇14節,新譯本


這幾個月來,我一直與一位年輕人以書信交流,他對信仰很有追求。有一回他寫道:「我們充其量不過是歷史洪流中極微小的一個光點,那我們重要嗎?」

以色列的先知摩西也有同感,他說:「我們一生的年日⋯⋯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詩篇90篇10節)。人生的短暫會使我們擔憂,也使我們懷疑自己是否重要。

我們確實重要,因為那位創造我們的上帝至深且永恆地愛我們。在詩篇90篇,摩西如此禱告:「求祢使我們⋯⋯飽嘗祢的慈愛」(14節,新譯本)。因為上帝看重我們,所以我們並非微不足道。

我們重要,因為我們能向其他人顯明上帝的愛。縱然我們一生的年日很短暫,但若能留下上帝的愛給人,生命就不會毫無意義。我們在這世上不是為了賺錢與風光退休,而是藉由對人顯露上帝的愛,讓他們認識上帝。

最後,雖然我們在世上的年日稍縱即逝,但我們卻有永恆的生命。因為耶穌從死裡復活,我們會永遠活著。那就是為何摩西向我們確定,上帝將「使我們早晨飽嘗[祂]的慈愛」。在那「早晨」我們會復活,將永遠活在愛中。你能說我們的生命不具意義嗎?

— 羅大衛

慈愛的上帝,感謝祢看重我、珍視我。
求祢幫助我能與其他人分享祢的愛。


你何時曾為自己生命的重要性而感到困惑?詩篇90篇如何解答你的疑惑呢?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28-29章;腓立比書3章


靈命日糧 : 你會再見到她

讀經: 哥林多前書15章3-4、12-22節<


在亞當裡眾人都死了;照樣,在基督裡眾人也都要復活。—哥林多前書15章22節


我走進昏暗且安靜的房間裡,拉了一張椅子,坐在我朋友潔琦的床邊。在開始與癌症搏鬥的三年前,潔琦是個充滿朝氣的人。我仍然記得她笑逐顏開的樣子──眼裡洋溢生命光彩,笑容滿面容光煥發。現在她靜靜地躺著,一動也不動,只能在這個提供特別照顧的醫療院等我來探訪她。

我不知該說什麼,只好讀一些經文給她聽。我拿出聖經,翻到哥林多前書第1章所標記的一處經文,然後開始朗讀。

探訪結束之後,我悲痛難抑地坐在停車場的車子內,後來腦海裡浮現的一個想法止住了我的淚水:你會再見到她!在陷入悲傷時,我忘記了對基督徒而言,死亡只是暫時的(哥林多前書15章21-22節)。我知道我會再見到潔琦,因為我們倆都相信耶穌為赦免我們的罪死而復活(3-4節)。耶穌被釘之後死而復活,摧毀了死亡的權勢。死亡再也不能使基督徒彼此之間永遠分離,也不能使我們與上帝隔絕。我們死後將在天堂與上帝、與屬靈的兄弟姐妹們同住,直到永遠!

因為耶穌今日依舊活著,所以我們這些相信祂的人,在悲傷和痛失至親時仍有盼望。死亡已經被十字架的勝利吞滅擊敗了!(54節)

— 史珍妮

親愛的耶穌,謝謝祢為我的罪而死。
我相信祢今日仍然活著,因為上帝使祢從死裡復活。

歡迎瀏覽我們的網站,閱讀探索叢書《如何走出哀傷?》



當你悲傷時,上帝如何安慰你?今天祂會如何使用你去安慰某個悲傷的人?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26-27章;腓立比書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