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迷失走丟

讀經: 路加福音15章1-7節


我失去的羊已經找著了,你們和我一同歡喜吧!—路加福音15章6節


美國幽默作家亞麥可(Michael Yaconelli)住在牧場附近,他觀察到乳牛在放牧時很容易迷失走丟。因為牠們在吃草時會不斷地走動,找尋更青綠的牧草。在牧場邊界的樹蔭下,乳牛可能會發現鮮嫩的牧草。當牠看見損壞的籬笆後面不遠之處,有一叢看似可口的青草,可能就會衝出籬笆而越走越遠,甚至走到大馬路上。就這樣,乳牛嚼著牧草,漸行漸遠,最後就走丟了。

其實不是只有乳牛會迷失走丟,羊也是一樣,而世上最容易迷失的恐怕就是人類。

或許正因如此,在聖經中上帝經常將我們比作羊。我們很容易迷失走丟,會因輕率的妥協和愚蠢的決定而漸行漸遠,甚至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早已遠離了真理。

耶穌對法利賽人說了尋回迷羊的比喻。這位牧羊人極珍視一隻走失的羊,以至暫時放下其他的羊去尋回這隻迷羊。當牧羊人找到迷羊後,還大肆慶祝一番!(路加福音15章1-7節)

當一個人回轉歸向上帝時,上帝也會像這個牧羊人一樣歡喜快樂。正如耶穌說:「我失去的羊已經找著了,你們和我一同歡喜吧!」(6節)上帝已差派救主耶穌來拯救我們,並且將我們帶回家。

— 凱辛蒂

天父,我感到好迷惘,我是否早已遠離了祢?
求祢重新引導我的心,指引我回家的路。


你正因什麼事物而朝向錯誤的方向?若要回歸正途,你首先需要採取什麼行動?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3-4章 ; 加拉太書6章


靈命日糧 : 信守承諾

讀經: 希伯來書6章13-20節


亞伯拉罕既恆久忍耐,就得了所應許的。—希伯來書6章15節


在婚禮上,澤生對自己將要許下的婚姻承諾備感壓力,以致在跟著牧師向美珊複述結婚誓言時都結結巴巴的。他心想:我怎能說出連自己都覺得難以遵守的承諾呢?他雖然完成了結婚典禮,但那些承諾仍讓他感到心情沉重。婚宴結束後,澤生帶著妻子回到教堂,並在那裡禱告了兩個多小時,祈求上帝幫助他遵守諾言,盡心地關愛並照顧美珊。

澤生在婚禮當天深感恐懼,是因為他知道人性的軟弱與侷限,然而,這位承諾要透過亞伯拉罕的後裔賜福給列國的上帝(加拉太書3章16節),卻完全沒有這樣的侷限。

為了激勵猶太基督徒要忍耐到底,繼續信靠救主耶穌,希伯來書的作者回顧上帝對亞伯拉罕的承諾,亞伯拉罕的耐心等候,以及上帝的承諾最終實現(希伯來書6章13-15節)。即使亞伯拉罕和撒拉那時已年紀老邁,但這並不能攔阻上帝實現承諾,使亞伯拉罕的子孫繁多(14節)。

你會覺得自己軟弱渺小而很難信靠上帝嗎?你覺得自己無法實踐各種承諾、誓言和保證嗎?在哥林多後書12章9節,上帝應許會幫助我們:「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上帝幫助澤生和美珊信守結婚誓言已超過36年了,何不相信上帝也會幫助你呢?

— 簡恩德

親愛的上帝,感謝祢信守對我的承諾,
求祢幫助我也能持守對祢和他人的承諾。


上帝已經應許會幫助我們,為何我們卻覺得難以置信?在人生的現階段,你覺得難以持守哪些承諾呢?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1-2章 ; 加拉太書5章


靈命日糧 : 愛情鎖

讀經: 雅歌8章5-7節


求祢將我放在心上如印記,帶在祢臂上如戳記。—雅歌8章6節


在巴黎藝術橋上,成千上萬支的掛鎖遍佈各個能想得到的角落,有些還刻著情侶們名字的縮寫,這樣的情景著實令我驚嘆!這些象徵愛情的掛鎖,是許多情侶表示他們對愛情「永遠」堅貞的宣告,但這座跨越塞納河的行人橋卻快被這些愛情鎖淹沒了。根據2014年的調查估計,這些愛情鎖約重達50公噸,這驚人的重量甚至導致部分橋梁坍塌,所以必須將這些掛鎖拆除。

這麼多愛情鎖的存在表明了一件事,那就是人類深切渴望愛情永不改變。舊約雅歌描述了一段情侶間的對話,女方表達出渴望獲得堅貞不渝的愛情,便向男方說:「求祢將我放在心上如印記,帶在祢臂上如戳記」(8章6節)。她渴望男方給予她的愛情是安全可靠的,如同一道印記烙印在男方的心上,或如戒指套在指頭上一般。

舊約雅歌所表達對永恆愛情的渴望,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新約以弗所書記錄的真理,那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道聖靈的印記(1章13節)。縱使人類的愛情會改變,橋上的愛情鎖會被拆除,但那位內住在我們裡面的聖靈卻是永遠的印記,表明上帝是永不止息、堅定不移地深愛著祂的每一個兒女。

— 夏莉珊

親愛的天父,縱然人的愛情總是變幻無常,
但感謝祢,因祢對我的愛永恆不變、堅定穩固!


你曾如何經歷天父那永不改變的愛?今天你如何讓上帝的愛引導和激勵你呢?



全年讀經:
雅歌6-8章 ; 加拉太書4章


靈命日糧 : 恩典大於罪惡

讀經: 尼希米記9章17、27-31節


但祢是樂意饒恕人……有豐盛慈愛的上帝。—尼希米記9章17節


我的社區大學英語教授說:「如果我觸摸聖經,它會在我手中起火。」我聽了有點難過。那天早上,我們閱讀的小說裡引用了一節聖經的經文,當教授注意到我拿出聖經查閱時,她說了這一番話。這位教授似乎認為自己的罪孽過於深重,以致無法被赦免。可惜我那時沒有勇氣去告訴她關於上帝的愛,以及聖經明確指出,我們隨時都能尋求上帝的寬恕。

在尼希米記就有一個悔改和寬恕的例子。以色列人雖然因為犯罪而被擄,但後來他們得到允許返回耶路撒冷。當他們安定下來後,文士以斯拉便向他們宣讀律法(尼希米記7章73節-8章3節)。百姓承認自己的罪,並且謹記縱然他們犯了罪,上帝仍沒有丟棄或離開他們(9章17、19節)。他們一呼求,上帝就從天上垂聽,並以憐憫和恩慈寬容他們(27-31節)。

同樣地,上帝也一直寬容我們。如果我們選擇承認自己的罪並求告祂,祂也不會離棄我們。但願我可以回去告訴這位教授,無論她過去如何,耶穌都愛她,並希望她能成為上帝家中的一分子。上帝對你對我也是如此!我們都能來到上帝面前尋求祂的赦免,祂必會饒恕我們!

— 施竹俐

親愛的天父,感謝祢赦免我的罪,並向我們保證:
沒有任何人會因罪孽過於深重而得不著祢的饒恕。


你知道有誰自覺罪孽深重,無法得著耶穌的赦免?在馬可福音2章17節,耶穌說:「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這句話對他會有什麼幫助呢?



全年讀經:
雅歌4-5章 ; 加拉太書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