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對手或隊友?

讀經: 哥林多前書1章10-17節


只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哥林多前書1章10節


美國特克薩卡納市不偏不倚的座落於德州與阿肯色州的交界處,全市大約有七萬人。他們有兩位市長、兩個市議會、兩個警察局和消防局。這城市的中學所舉辦的體育賽事總能吸引大批人潮,因為市民分屬兩個州,他們都會支持各自所屬的州立學校。但他們也面對更多考驗,例如他們的公有供水系統受到兩個州政府的法規管理,雙方持有不同的意見。還好,儘管這城市在地理上被劃分為二,但居民之間卻能團結和睦而聲名遠播,每年市民們都會聚集在兩州交界的一條街道上共進晚餐,慶祝他們是合一的群體。

哥林多教會的信徒也許沒有區域上的分界線,但卻分門結黨、爭論不休,因他們各自擁戴傳福音給他們的傳道者(保羅、亞波羅或磯法,也就是彼得)。保羅呼籲信徒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哥林多前書1章10節),並提醒信徒,為他們被釘十字架的是基督,而不是這些屬靈領袖。

現今,我們不也是如此嗎?儘管我們都相信是耶穌為我們的罪捨命,但我們有時卻把其他的信徒視為對手而非隊友。正如基督是不能被分割的,我們是基督的身體,是祂在世上的代表,那麼就不該讓無關緊要的事使我們有分歧,甚至導致分裂。相反地,願我們能慶賀在基督裡的合一!

— 洪可婷

親愛的上帝,求祢幫助我全心信靠祢和祢所賜的救恩。
好讓我不要為小事堅持己見,而是能促進教會的合一。


哪些無關緊要的屬靈課題可能會造成教會分裂?你要如何與其他信徒合一呢?



全年讀經:
詩篇100-102篇;哥林多前書1章


靈命日糧 : 火煉精金

讀經: 彼得前書1章6-9節


你們的信心既被試驗,就比那被火試驗仍然能壞的金子更顯寶貴。—彼得前書1章7節


一般認為,24K金是將近100%的純金,只有微量的雜質,然而要達到這樣的高純度比例實在很不容易。煉金師採用的精煉方法通常有兩種,一種是密勒法,速度最快、成本最低,但黃金的純度只可達到99.95%;另一種是沃爾威爾法,相對耗時且成本較高,但黃金的純度可高達99.99%。

在聖經時期,煉金師用烈火熬煉黃金,等到雜質浮到表層之後,便可去蕪存菁。使徒彼得在寫第一封書信給分散於小亞細亞(現今土耳其北部)的信徒時,將基督徒的生命所受到的淬煉,比喻為煉金的過程。當時,許多人因相信基督而受到羅馬帝國政府的迫害,彼得雖然也親身經歷這樣的苦難,但他卻清楚闡明:「這些試煉要顯明你們的信心是真信心。」(彼得前書1章7節,新普及譯本)

也許你覺得正面臨煉金之火,深受挫敗、病痛或其他各種磨難的打擊,但上帝經常會藉著困境,將我們的信心熬煉成精金。在苦難中,我們或許會哀求上帝儘快結束這樣的試煉,但上帝深知什麼對我們才是最好的,即使是生命的各種熬煉都對我們有益。願我們常常親近救主耶穌基督,尋求祂的安慰和平安。

— 華琳妲

親愛的天父上帝,求祢幫助我明白
人生的苦難會煉我成精金。


什麼樣的挑戰曾令你成長?你當時如何回應這些挑戰?



全年讀經:
詩篇97-99篇;羅馬書16章


靈命日糧 : 長大了!

讀經: 路加福音18章15-17節


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上帝國的正是這樣的人。—路加福音18章16節


我的孫子匆忙跑向雲霄飛車遊戲區的身高牆,看是否達到可以搭乘的標準。當他看到自己的頭頂已超出標準線時,他開心地放聲尖叫!

在我們的一生中,似乎有許多事都取決於我們是否「長大了」。例如:長大了就不再坐嬰兒汽車坐椅,而是直接繫上安全帶;從後座移到前座,甚至考取駕照。長大了就有資格投票,也能結婚。像我的孫子一樣,我們一生都期待長大。

在新約時代,孩子們固然受到關愛但卻不被重視,他們必須等成年後,對家庭有所貢獻,有資格參加會堂的聚會,才會被重視。但耶穌卻打破這些觀念。祂不僅接納窮人、生病的人,甚至孩子們。馬太、馬可、路加三本福音書都記載,許多父母帶著孩子去見耶穌,希望耶穌能為孩子們按手禱告,並為他們祝福(馬太福音19章13節;馬可福音10章16節)。

耶穌的門徒卻責備這些父母,認為這些孩子帶來干擾。但這卻讓耶穌「惱怒」(馬可福音10章14節),祂張開雙臂歡迎孩子們。耶穌看重孩子們在上帝國度裡的價值,並勸勉眾人應回轉像小孩那樣,接受自己的軟弱,認識到自己需要上帝,這樣才能認識祂(路加福音18章17節)。我們要如孩童般單純地渴望上帝,才能「長大」領受祂的慈愛。

— 莫麗莎

親愛的上帝,求祢今天就讓我知道自己需要祢,
吸引我像小孩般來親近祢。


你為何需要像小孩一樣才能認識上帝?天父的慈愛對你有何意義?



全年讀經:
詩篇94-96篇;羅馬書15章14-33節


靈命日糧 : 奔向真愛

讀經: 耶利米書31章1-9節


我以永遠的愛愛你。—耶利米書31章3節


麗娜雖然個子嬌小,卻毫不畏懼身高約1·8米且強勢逼人的筱莉。筱莉也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會來到「危機懷孕關懷中心」,因她早已決定要拿掉腹中的胎兒。麗娜雖溫柔地問她一些問題,但筱莉卻東拉西扯,並說些粗暴的言語。當筱莉開門預備離開時,依舊堅持要去墮胎。

此時,麗娜迅速擋在筱莉和門之間,並問她:「在妳離開之前,我可以擁抱妳並為妳禱告嗎?」從來沒有人給筱莉一個關懷的擁抱,霎那間眼淚從筱莉的臉上流了下來。

麗娜充分地體現了上帝的心腸,上帝以「永遠的愛」愛祂的子民以色列人(耶利米書31章3節)。那時,以色列民因不斷違背上帝的命令而承受許多嚴重的後果,但上帝還是對他們說:「我以慈愛吸引你。……我要再建立你。」(3-4節)

筱莉過往的經歷相當複雜,相信許多人都能理解。在她還未遇見真實的愛的那一天,她一直認為上帝和基督徒只會定她的罪。但麗娜向她展現一個不同的事實:因為這位上帝對我們的愛超乎人所能想像,所以祂不會忽視我們的罪。上帝張開雙臂接納我們,你我無需繼續逃避。

— 葛庭墨

天父啊,我常將祢的奇妙大愛視作理所當然,
求祢赦免我。
也求祢幫助我,今天能向人展現祢的慈愛。


你認為上帝是怎樣的呢?這與今天閱讀的經文所描述的上帝有何異同呢?



全年讀經:
詩篇91-93篇;羅馬書15章1-13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