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信心的旅程

讀經:

雅各書1章1-12節


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雅各書1章3節


我們一行四人,在美麗的紐約州沃特金斯峽谷州立公園徒步健行。有時,我們會一起凝視那壯麗的瀑布和約60公尺高的懸崖,發出讚嘆。有時,我們會因攀登濕滑的岩石和看似無止盡的台階,不得不停下來喘口氣,舒緩疼痛的雙腿。當我們接近頂點時,一位下山的山友說:「你們再走10步,就走完了832級的台階!」還好我們開始的時候並不知道這段旅程有多艱辛,不然我們可能會打退堂鼓,錯失了所有的美景。

人生旅途中也會碰到重重難關。耶穌和使徒保羅都警告信徒會遭遇苦難和迫害(約翰福音16章33節;提摩太後書3章12節),你我需要用不同的視角看待面臨的苦難。雅各書1章2節說:「你們遭遇各種試煉的時候,都要看為喜樂」(新譯本)。為何要看為喜樂而不是痛苦呢?因為不單上帝知道,我們也知道「信心經過考驗,就生忍耐」(3節)。結果會怎麼樣呢?這能使我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4節)。

儘管在苦難中會感到痛苦,但我們若願意停下腳步、留心察看,也許會看見上帝正在你我和周圍的人身上,培育出美好的品格。我們將體會到這寶貴的真理:有一天,你我「必得生命的冠冕,這是主應許給那些愛祂之人的」(12節)。讓我們一起繼續攀爬人生的旅程吧!

— 施安妮

你現在正面臨什麼困難?
你覺得上帝可能要培育你所欠缺的哪些特質?

上帝,感謝祢瞭解發生在我身上的每一件事,
並為我制定了美好的計劃。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下21-22章;路加福音18章24-43節


靈命日糧 : 向主坦承

讀經:

箴言28章9-13節


遮掩自己罪過的,必不亨通;承認離棄罪過的,必蒙憐恤。—箴言28章13節


隱藏和忽視毒素的來源會引發嚴重的後果。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的電信公司在全國各地留下超過兩千條廢棄的鉛皮電纜。這些有毒的鉛存在於地下水和土壤裡,以及高架的電線桿上。隨著鉛皮變質脆化,最終滲入民眾生活、工作和遊樂的地方。許多電信公司如今嚴正看待鉛滲入環境的潛在風險,其中有好些公司早在多年前就已得知接觸有毒物質會造成的危害。

同樣地,不承認和不處理罪的毒素,也會對我們的生命帶來嚴重的後果。當人犯罪時,自然會試圖對上帝和別人有所掩飾或隱瞞。然而,持續做違背上帝和祂「律法」(箴言28章9節)的事,企圖忽視、隱藏或辯解自己所犯的罪,乃是不智之舉。正如箴言的作者說:「遮掩自己罪過的,必不亨通;承認離棄罪過的,必蒙憐恤。」(13節)

當我們向上帝承認自己的罪時,聖經說,上帝會以祂豐富的恩典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翰一書1章9節:「我們若認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因此,讓我們懇求上帝幫助我們坦承自己的罪,以免罪的毒素滲入我們的內心和別人的生活,造成嚴重的後果。

— 魏馬文

你何時會想要隱瞞自己的罪?
這樣做會有什麼後果?

親愛的上帝,請幫助我坦承自己的罪,
並且徹底離棄罪惡。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下19-20章;路加福音18章1-23節


靈命日糧 : 無限的饒恕

讀經:

馬太福音18章21-35節


你不應當憐恤你的同伴,像我憐恤你嗎?—馬太福音18章33節


在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中,每當小男孩離開房間或入睡時,他的玩具就會自己開始活蹦亂跳。其中有個玩具名叫巴斯光年,是一名太空騎警,他一心想要超越無限。他會在房間裡一邊飛行,一邊喊著他的經典口號:「飛向宇宙,浩瀚無垠!」

「超越無限」這個概念讓很多人感到困惑。「無限」不就是沒有極限嗎?怎麼能「超越無限」呢?英國數學家伊恩.史都華(Ian Stewart)從古希臘哲學家的智慧中獲得靈感,他認為在無限之外,還有更大的無限,而且無窮無盡。

耶穌以同樣的概念談論「饒恕」。當彼得問耶穌關於饒恕別人的課題時,彼得說:「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夠嗎?」耶穌回答說:「我告訴你,不是到七次,而是到七十個七次」(馬太福音18章21-22節,和合本修訂版)。耶穌接著講一個比喻,比較一個仁慈的君王和一個冷酷無情的僕人,藉此指出當有人真正為自己的錯誤感到懊悔時,我們應不限次數地饒恕對方。我們要像上帝饒恕我們一樣去饒恕別人(33節),一次又一次,繼續不斷地饒恕。

這對你我來說似乎根本做不到,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尋求上帝的幫助。唯有倚靠上帝的能力,我們才能不斷饒恕人。被上帝饒恕的人會饒恕別人,而且會無限次地饒恕!

— 莫麗莎

有誰渴望得到你的寬恕?
在饒恕人時,該如何尊重對方,也榮耀上帝?

親愛的天父,請幫助我像祢一樣,大方且明智地寬恕人!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下16-18章;路加福音17章20-37節


靈命日糧 : 效法上帝的愛

讀經:

申命記10章14-19節


你們要憐愛寄居的,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作過寄居的。—申命記10章19節


在法國被德國納粹佔領期間,勒尚邦小鎮的居民冒著生命危險,拯救了多達5,000個猶太人的性命,當中很多是兒童。他們將這些逃離家園的猶太人,藏匿在家中和農場裡。居民們會這麼做,是受到一位牧師安德烈.特洛克梅(André Trocmé)的鼓勵。他引用申命記10章19節,呼籲教會中的會友對這些來自異鄉的猶太人提供援助:「你們要憐愛寄居的,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作過寄居的。」

這是上帝給以色列人的命令,而這段經文提到全世界都屬於「大有能力,大而可畏」的上帝(17節)。上帝選擇憐愛以色列人(15節),並且眷顧處於弱勢或陌生環境的人(18節),其中包括那些在以色列國寄居的人。隨著以色列人在應許之地安頓下來以後,他們應當學習像上帝那樣,去關愛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尤其是因為他們自己也曾經寄居異地,深知寄居者會碰到什麼樣的難處(19節)。

如果我們在一個工作崗位上待了很長的時間,或在一個社區裡居住多年,上帝可能會給我們機會,向那些初來乍到、感覺自己是「寄居」的外來者表達善意,也許是提供實用的建議給新來的同事,或協助剛搬進社區的家庭。當我們付出關懷,就是向那些處在弱勢或陌生環境的人,展現上帝的愛。

— 夏莉珊

別人曾如何向你表達善意?
你要如何關心別人?

天父,求祢幫助我能向人流露出祢的愛與關懷。

上帝創造了我們,並賜我們恩賜可以用來服事他人。
閱讀四月主題文章



全年讀經: